邢美娜 李敬岩 周雨卉 杨飞雪 曾亮

摘要: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为例,阐述了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彰武县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表明以林下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满足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而且推动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共赢。

关键词: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农民增收;策略

1 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的基本内涵

1.1 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靠,从而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农民充分使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实现不砍树也可以致富,在农业生产领域探索的新生事物。“庭院经济”即农户家庭院落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利用自己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各种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不仅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也为乡村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1.2 发展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提出到2025年,通过发展家庭庭院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使农户收益持续增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针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面,明确提出要把庭院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来扶持。“庭院经济”首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发展潜力大,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经济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住房、康养等问题。相关政策已明确了发展重点,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打造一批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就近满足城市消费;发展特色手工,家庭工厂、手工作坊,开发乡村特色文创产品;发展休闲旅游,推出一批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打造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创办一批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增加农户经营收入等。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乡村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庭院经济发展,从实际出发,突出乡土特色,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庭院经济[1]。将林下经济建设与庭院经济紧密结合,既美化了家园,也为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

2 彰武县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发展现状

2.1 目前现状

彰武县林地面积9.69万hm2,森林覆盖率由2.9%提高到31.47%,现有沙化土地 13.31万hm2,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依然艰巨。2023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正式打响,全年造林0.91万hm2,其中人工治沙造林3 966.67 hm2,退化林修复3 933.33 hm2,营造“枫林谷”治沙林等精品地块1 286.67 hm2,展开“以树挡沙”新画卷。共实施林地经济245.33 hm2,其中林地种植165.33 hm2,分林草种植、林油种植、林苗种植、林药种植、林食经济、林地特种食材种植、林薯经济六类。林地养殖共80 hm2,为大鹅、鸭、鸡。庭院经济探索出设施栽培、果树生产、苗木、经济林下养殖等八类特色模式。“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民个体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单一的种植养殖业已经逐渐走向“饱和”,也容易陷入低端化、同质化竞争泥潭。政府要多引导群众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扩展产业的横向覆盖范围,因地制宜推出“种旅模式”“养旅模式”,发展好观光经济、采摘经济等,实现多元化创收,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2.2 存在的问题

彰武县林下经济和庭院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以下问题:(1)林农不重视林下高效经济。林业管理缺乏监督,农民仅重视增加林地间作玉米面积。(2)林下经济规模小。林地经济开发都是分散的农户各自探索发展,典型示范地块少,引导带动作用小,未形成一定规模,没形成林下经济产业链。(3)庭院利用率低。庭院种植无科学合理的规划,大部分资源闲置、无充分利用。(4)生产产品无市场针对性。彰武县庭院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果蔬和中药材等较少,养殖也缺少特色畜禽品种。(5)庭院经济产业模式简单。彰武县庭院多以一产的种植或养殖,种养结合产业较少,二产加工的更少。

3 发展策略

发展庭院经济可以有效破解农村老弱劳动力闲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的问题,推进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相结合,探索建立“庭院经济+产业发展”新方式,让村民房前屋后的小庭院环境“宜人”、收入“喜人”。要不断丰富“庭院经济”内容,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和研判,鼓励各村农户利用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围基地,把庭院经济和美丽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发展适宜的产业项目,不断探索发展“庭院+特色种养”“庭院经济+旅游”“庭院+积分超市”等模式,以“庭院+休闲”的模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村旅游消费经济。

3.1 打造景观经济林观光区,推动旅游业发展

(1)利用森林景观的观赏性,推广立体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实现宝贵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长期有绿,生态得保,短期有利,居民得实惠,以短养长、长短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建设采摘园、农家乐、民宿,完善周边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立鸡心果、大榛子、桑葚采摘基地,修建休闲观光长廊、凉亭,美味蒙古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发展种养结合的模式,通过庭院经济林下养殖鸡、鸭、鹅等小家禽,促进乡村“庭院经济”绿色循环发展。开发“种养结合”+“观光体验”模式,使游客不仅能看风景,摘寒富苹果、锦绣海棠、苹果梨、苹果、榛子、桑葚,还能吃到土锅炖的天然草料喂养、充满“乡土味”的贵妃鸡、白鹅,感受绿色生态美。

3.2 探索“种-养-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3.2.1 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种养结合,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更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分离的种养模式相比,种养结合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畜禽成活率和养殖水平,还能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确保了农业产业收入的稳定增加。

3.2.2 结合林下资源优势,推广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模式

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发展林下养殖。利用良好的森林产业生态资源,突出传统村落民宿特色,赋予县域旅游深绿底色,发展森林康养。

3.2.3 分散经营的模式要转变

从加强组织化入手,改变乡村旅游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产业化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扩大乡村旅游综合效益。聚焦草原牛羊、庭院果、菜等主导产业,以完善种养销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以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绿色发展、产业扩规、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加大种植养殖大户培育力度,大力推广林下养殖、“药果”套种等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3.2.4 开创乡村旅游的“食宿+”新模式

全方位、全产业链地审视乡村旅游的产品业态,加快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开创乡村旅游的“食宿+”新模式。

3.3 发展特色林下经济

林下空间大有可为,积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3.3.1 构建林下生态种植产业链

一是林粮模式。杨树、松树林下作物选择薯类、豆类等低秆作物,其中豆类作物的种植效果较好,具有一定耐阴性和固氮性。二是林药模式。杨树、大果榛子、落叶松林下选择药材。选择适宜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药用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品种,常见的有桔梗、天麻、板蓝根、益母草等。三是林菌模式。杨树、松树、沙棘等林间覆土畦栽、林间地表、林间立体栽植香菇、平菇、草菇、木耳等。四是林菜模式。杨树、落叶松等林下作物可以间作青椒、大蒜、茄类和瓜类蔬菜。

3.3.2 构建林畜等林下养殖产业链

利用林下资源“过腹增值”发展生物经济,实现饲草产业生态循环发展。尤其是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农牧业交错带发展草食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

3.4 全面提高庭院林业经济产能

(1)把产品端做“精”。依托庭院经济新型经营优势,实现“企业要什幺、种什幺,要多少、种多少”,为其提供优质、充足的生产原料,构建以农助企、以企带农的互促共融发展模式。(2)把生产端做“强”。培优育强,激发新产品。对明水地瓜等“老字号”产品,帮助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焕发新活力。对黑豆制品等“新字号”产品,在政策倾斜、包联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其扩能提产,发展壮大。(3)把品牌端做“优”。立足“沙地农业”,深入实施品牌强县战略,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同步发力,建强现有沙泉品牌、培育已有沙地品牌、挖掘未来黑土地品牌,加快打造“德力格尔草原羊”品牌体系,叫响“彰武大鹅”“明水地瓜”“辽育白牛”等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4)以章古台、四合城镇为引领,扩大良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庭院樟子松彰武松、油松、沙棘、五角枫绿化苗木及沙柳、杨树为主的防护林优良树种。(5)围绕彰武镇近郊培育苹果、梨、文冠果、大扁杏为主的珍贵经济林树种苗木。(6)发展庭院特色加工。利用房屋、庭院,建立家庭作坊、小加工厂,开展特色农畜产品、传统食品、生产生活用品、手工艺品的加工及销售,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效。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入社会资本

(1)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林业科技经费的投入,重点支持国家“三区四带”北方防护林带发展文冠果、沙棘、山杏等木本粮油产业,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山入林”。(2)加强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研发项目推广,探索林间作物间套种植模式,筛选适宜的留茬作物品种,实现无茬作物向有茬作物种植转变。(3)大力发展庭院葡萄、树莓、大果榛子等经济林下养殖蛋鸡、肉鸡、白鹅等。(4)经济林林间种草,发展休闲采摘草原景观游。省重大科技专项“辽西北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集成及生态产业发展示范”最多的便是集成创新,从土壤到植被、从天然草地到人工草地再到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模式,可实现快速稳定的植被恢复,培育绿色健康的草原味道。

4 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林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和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要坚持把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重要前提,坚持“先有树上再有树下”即先有林上经济再有林下经济的重要发展原则,准确把握林下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发展模式,准确掌握林下经济与开垦林地之间的政策界限,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全面规范抓好成林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带动促进未成林地抚育管理尽快成林。

参考文献

[1] 姚进忠.黎平县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J].科学种养,202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