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琳 刘佳怡 贾懿楠 吴秉峰

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四川成都 610041;

2.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美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2]。在现阶段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口腔美学相关理论课程的设计,也需着眼于实践活动,减小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在本科理论学习阶段,即应给予美育教育更多的关注,而非仅仅进入临床实习后才有所重视[3]。对于各高校而言,形成贯穿于全部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有望在多个方面提升口腔医学生的美学素养及人文素养,培养出兼具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专业化优质人才[4]。因而目前亟须更加完善的针对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美育教育体系,从而更合理有效地培养口腔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口腔医学领域的教学改革。

1 高校美育教育现状

1.1 高校美育教育建设趋势

在教育与审美、艺术的关系受到普遍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美育教育已从狭义的“艺术教育”,延伸至更广泛的“审美教育”与“美感教育”;进而被定义为“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更具体地说,美育教育是一种利用美学知识和艺术实践多方面塑造人的品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创新教育[6]。18世纪,席勒在其美学着作《美育书简》中提出美育教育是培养道德完善、人格健全个体的必要手段[7]。而作为起源于欧洲启蒙运动哲学语境的学术术语,美育这一概念在近代才由蔡元培先生引入中国,进而成为我国的美育教育的开端[8]。1999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正式将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完善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自此,国内教育方针认识有了重要的转变[9]。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8],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强化学校美育教育的要求[6]。并且,得益于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深入,贯穿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美育教育体系得到了较长足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 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9]美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1-2]。而高等院校作为美育教育创新与普及的主阵地,应对标世界一流大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美育教育的改革与传播中承担起示范和引领作用[10-11]。

1.2 美育教育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多数高校中,美育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位。多数美育课程设置随意,系统性不足,主要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讲授内容多局限于艺术相关的工具及方法,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较为欠缺;且教学模式多为单一的传统灌输式教学,缺乏实践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2-13],无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潜能[14]。同时,各院校开设此方面相关课程的情况仍参差不齐,课程质量和相关评价体系缺乏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支持方面也存在不足[2]。就口腔医学而言,虽然许多高校对与口腔医学专业美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有所提高[15],如开设美工实践方面课程或活动,使本科生在还未正式接触临床工作时,对于口腔美学理论知识有更具象的认识。但现阶段使用的口腔医学教材未能系统详尽地论述美学相关知识,不利于医学生掌握运用口腔医学美学的知识[3]。

2 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对于美育教育的诉求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口腔美观的要求不断提高,仅口腔形态功能的恢复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审美需求[16]。然而,美育教育在口腔医学生培养体系中仍处于薄弱环节,在针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调研中甚至有40%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三原色这一概念[17]。对于口腔医学生培养而言,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口腔美学相关理论课程的设计,也需要着眼于实践活动,加强其比重、完善其设计;同时,美育教育在本科理论学习阶段即应给予极大关注,而非仅仅进入临床实习后才逐渐接触。贯穿于全部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有望在多个方面提升口腔医学生的美学素养及人文素养,以求培养兼具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专业化优质人才。

2.1 口腔美学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诉求

目前,口腔医学生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美学相关知识学习,而传统临床实习教学也仅仅教授学生遇到病例中所涉及的美学知识,美学素养及临床思维的欠缺致使口腔医学生的专业储备难以满足患者对于口腔美观日益提高的需求[18-19]。新疆医科大学曾经为评估“口腔医学生自身美学素养以及对美学课程的需求”设计调查问卷,目标群体为其口腔专业2020 年即将毕业的2015 级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美学课程对口腔临床实践有重要帮助,接近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口腔医学美学课程[16]。由于口腔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口腔医学生在学习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如口腔结构素描及牙列设计雕塑,提升实际运用的能力[18,20]。

2.2 口腔医学人文素养提升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育教育并不囿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医学生的某一技能,也是培养其审美意识、塑造其艺术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21]。即在较小的方面上,是为了培养口腔医学生的美学理念、美学能力,促进其对美好事物的内化与外化,感知与创造;在较大的方面上,是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22]。当今学子唯有兼具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才能够应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于口腔医学生而言,即是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尊重患者、敬畏生命、关怀患者等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价值观也颇为重要。

3 美育教育与口腔医学教育的有效结合途径

3.1 美育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已有实践

美育教育通过向学生予以审美影响,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以求促进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加强美育教育,真正将美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可以提升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其兼具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以能够应对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首都医科大学将艺术与医学相融,将“五音调五脏”引入课堂,使医学生在艺术学习的同时学会运用音乐的方式调节情志,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和艺术社团,拓宽、延展美育教学效果,以助学生获得丰富完整的艺术审美体验[23]。福建医科大学同样利用艺术社团与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医学特色艺术类展演活动,同时增加艺术活动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以话剧、歌舞等形式宣传艺术美育成果[24]。厦门医学院将美育教育融入医学伦理课程教学之中,以美的形象作为教育内容,如组织观看电影《中国医生》,引导学生寻找相关医学伦理学案例进行分享,同时让学生借助新媒体,拍摄相关微视频,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以亲自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25]。

3.2 建立美育教育相关教研室与师资队伍

近年来,社会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美学相关知识已成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板块。可是由于课程系统性较差,此类知识只是零散穿插于部分专业课程中,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美学知识框架[26]。然而,口腔修复、正畸治疗及颌面部修复等治疗工作对于医生的审美能力要求颇高,审美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的巨大挑战。因而,高等院校应给予口腔医学美育教育更多的关注。高校可以设立美育教育相关的教研室,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构建口腔医学美育教育体系。高校可以组织老师实施相关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以组织老师开展学术研究,探索加强学生美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还可以在人员配置、专项资金、研究课题设置、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以促进美育教育相关的学科建设[27-29]。口腔医学美育教育会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各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聘请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授课和指导,让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接受美育教育的熏陶,促进其医学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4]。

3.3 设置贯穿口腔医学教育的美育课程

就口腔美学教育而言,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口腔医学生此方面缺失较为严重;在高年级以及研究生阶段,口腔美学教育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专业课程中有所涉及,但较为零散且不成体系。高校可以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开设口腔医学美学课程,向学生介绍医学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及口腔医学美学的基础与标准,同时设计口腔医学美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初步建立起口腔美学的知识体系,也为高年级阶段将要学习的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此外,美育教育的开展也多局限于艺术教育,缺乏与医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与连贯性,并未达到通过美育教育增强学生自身素质及提高专业能力的目标[30-31]。因而,口腔医学美学课程应结合社会与时代需求,按照医学生成长规律与医学教育的阶段性递进原则,贯穿于基础学习、临床实践培养全过程,以培养具备临床人文胜任力、职业价值追求、共情、利他、人道、自律职业精神的新时代口腔医学生[4]。见图1。

图1 贯穿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口腔美学教育

3.4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由于口腔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既需要搭建美学知识体系,也需要理解各类美学指标在具体临床实操中的应用;以期掌握一定的口腔美学认知能力,在面对患者诉求时可以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最终达到较好的诊疗效果[32]。因而,口腔医学生美育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更为重要,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充分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潜力。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低,学习兴趣与动力较欠缺,致使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3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口腔美学中的教学效果比起灌输式教学明显更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选取39 名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习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BL 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口腔美学修复的学习,结果接受CBL 教学方法的学生临床考核分数及对课程的满意度都显着高于传统教学组[23];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在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教学法授课的基础上,辅以CBL 教学,将所学美学指标应用于实例中,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美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32]。

3.5 增强美学课程实用性

现阶段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普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如介绍色彩学原理,材料美观特性,牙列形态特征及面部美学标准等,应有的实践部分较为欠缺。由于师资及设备条件的限制,仅少部分学校会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口腔素描教学、口腔雕刻教学等临床前手部技能的训练。也少有高校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观摩临床操作与病例的见习机会,进而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学生难以掌握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34]。此外,口腔医学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园设施和院校文化,开展美育教育相关活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培育。具体而言,可以举办各种医学插画、牙齿雕刻、科普视频制作等比赛;可以邀请不同专业、学科背景老师开展美育教育讲座活动;也可以建立与医学美育有关的社团,并配备相关导师以加强对该类社团的支持。作为隐性教育,这些艺术及社团活动不仅使口腔医学生获得了美学方面的享受,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口腔医学院校应着眼于建设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美育教育体系,以求通过美学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完善医学生的美学知识体系,提升医学生的美学实践能力。也应加强美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响应国家号召,以期实现高等教育中的美育改革创新[35]。同时,通过结合人文社科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更进一步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以求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口腔医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