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心理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全面、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课程[1]。教学中存在理论深奥、术语繁多、病症复杂、描述困难、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2-11]。电影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定有代表性电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电影情境中主动思考,以提高临床分析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2]。国内研究者将电影教学法应用于多门医学课程,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可用于辅助护理专业教学[13-15]。与崔立谦等[16]报道的“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课前准备、随堂放映、课后观赏”和吴月红等[17]报道的“课堂播放影视作品”不同,本研究按授课计划提前1周分享与授课内容一致的电影链接,要求护生课后观看电影,完成并提交观后感,授课时应用点评的教学方案对护生进行精神与心理护理课程教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科7班和8班的13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人,女124人。两班精神与心理护理课程总学时均为36学时,包括理论28学时,教学实践8学时。

1.2 干预方法

挑选主题和精神与心理护理教学知识点一致的8部电影(电影对应知识点详见表1),根据授课计划提前1周将与授课内容一致的电影链接发至班级微信群;要求护生在1周内观看完相应电影,并于授课前1~3 d通过微信提交观后感,字数不限,每篇观后感均以一定分值计入护生平时成绩;授课时由教师主导讨论护生观后感,鼓励护生基于电影情境主动思考授课内容,帮助护生提高与精神、心理护理相关的临床问题分析能力。

表1 各电影对应知识点

1.3 评价指标

于干预前(2015年9月)及干预后(2016年1月)分别对护生课外活动安排情况进行调查,具体方法为:要求护生将自己的课外活动项目按实际花费时间由长到短排列,选出前3项上报;研究者对上报内容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后短语根据出现频数由高到低排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

2 结果(见表2、表3)

3 讨论

3.1 电影教学法实施成果

3.1.1 以电影引导学习兴趣,护生学习相关活动增多

电影教学法实施前上报频次最高的前4位课外活动项目分别为读小说69次(17.3%)、软件聊天53次(13.3%)、睡觉44次(11.0%)、观看非专业影视作品41次(10.3%),其内容均与专业学习关联较小。电影教学法实施后上报频次最高的前4位课外活动项目转变为观看专业相关电影115次(28.8%)、阅读教材46次(11.5%)、软件聊天41次(10.3%)、阅读教学辅导资料40次(10.0%),其内容中有3项与专业学习相关。说明实施电影教学法,有利于改变护生课外活动选择倾向,增加护生专业学习兴趣。

表2 干预前护生课外活动安排

表3 干预后护生课外活动安排

3.1.2 利用课后作业督促学习,护生学习自觉性提高

电影教学法实施前,护生阅读教材的上报频次为15次,说明少部分护生已自觉养成自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大部分护生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电影教学法实施后,护生阅读教材的上报频次提高为46次,可能是由于教师为护生布置观后任务,并将观后感报告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分,有利于督促护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1.3 符合护理教育学方法和原则,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传统护理学教学主要包括3种教学方法,即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如讲授法;以直观知觉为主的教学法,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法,如练习法。鉴于精神与心理护理课程的特殊性,尝试用影像演示替代文字论述后,护理知识点更直观、形象,符合启发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的运用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18]。同时,考虑到专科视频重在症状护理,故事性缺乏,渲染力较差,研究者采用专科电影作为影像素材,有利于在发挥影视作品观赏性作用的同时提高护生同理心,改善护生对精神疾病病人的态度,进而发挥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及实训效果[19]。因此,观看精神专科电影,可提高学生观赏、学习的积极性。

3.1.4 课前安排护生观影,护生学习时间拓展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规定,精神科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课程,最高学时 42 学时(34学时理论+8学时教学实践)。既要使课程设计在标准内,又要兼顾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将精神科护理学作为必考模块,考试范围涵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睡眠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 7 个模块[20],就必须充分发挥护生第二课堂作用。而本研究采用的电影教学法实施方案在不增加护生课业负担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护生课外时间,容易被护生接受。

3.2 电影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2.1 深陷电影情节,偏离教学要求

由于影视作品故事性、渲染力较强,护生观影后容易深陷电影情节,偏离教学要求,故授课教师要求护生提交观后感,从而可以有效引导护生在观影中找出符合医学护理原则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电影中违反医学护理原则的内容及解决建议、理论依据;电影中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护理症状及判断依据。

3.2.2 占用课外时间,不适合全面开展

按授课计划开展电影教学法,系统性、连贯性较好,但要求护生1~2周必须看1部电影并完成观后感,客观上占用了护生课外时间,如将该法在全部护理课程中推广、应用,容易造成护生课业负担增重,课外时间严重减少,其余社会活动计划,如才艺训练、社团活动等无法完成。建议护理教育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避免大规模开展电影教学。

3.2.3 电影资源单薄

目前收录的精神与心理护理专科电影资源缺乏。建议电影教学法使用者合理选择教学影视作品,必要时可依照实际需要人工剪辑电视连续剧等影视资源,直观展示单一疾病演变过程。

4 小结

实施电影教学法可以正向引导护生将读小说、睡觉、观看非专业影视作品的时间用以观看护理专业电影,有利于护生在课外娱乐的同时进行专业学习,并加深对职业的认识。书写观后感报告可以引导护生在欣赏精神专科电影时,避免偏离教学要求,通过督促护生学习,提高其学习自觉性。课前安排护生观影,使护生学习时间得以拓展,但因注意避免大规模、盲目开展。同时,电影资源单薄是电影教学法实施的一项不利因素,如何丰富电影资源库,满足精神科护理教学需要,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