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守虹,杨锦珊,赵文龙,黄夏颖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是有创性的,穿刺部位常出现皮下淤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1]。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制动是预防穿刺部位出现并发症的护理重点。临床上脑血管介入病人的病号裤多为传统病号裤,观察穿刺点时需穿、脱裤子、移动肢体、暴露病人隐私,不适用于脑血管介入病人。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使用传统约束带约束术肢制动。有研究显示,传统约束带容易导致病人肢端水肿、发绀、约束部位皮肤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并有约束肢体神经损伤的报道[2],增加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3],病人舒适度、耐受性差。本着护理安全、病人舒适、护士操作便捷、多功能的原则,在传统病号裤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脑血管介入病人的多功能护理裤,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制作方法

多功能护理裤包括传统病号裤,绑带(拉链或粘扣)、固定带、包有透气棉的安装套(长26 cm、宽9 cm)、PVC固定板(长25 cm、宽5 cm、厚3 mm)。制作大、中、小3种型号适用于不同身高、体重的脑血管介入病人。多功能护理裤前边分隔为左右2条裤腿,裤身前正中对应开缝,通过绑带连接。两边裤腿前片从裤腰至大腿上1/3处的布面通过粘扣可向外侧打开,两边裤腿内侧通过拉链对应合拢,保证裤身完整,拉开可向外侧打开。在裤腿后侧腘窝处设有3个包有透气棉的竖直条形插袋,插袋与裤身相连接,中间插袋设在后侧面正中腘窝处,中间插袋的固定板中部向上凸起,凸起的弧度与人体腿部伸直后腘窝处的形状相匹配,两边插袋中的固定板为直板。裤腿膝盖处对称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也可单独环绕固定。详见图1~图5。

图1 多功能护理裤示意图

图2 多功能护理裤实物图

图3 多功能护理裤插袋示意图

图4 多功能护理裤插袋实物图

图5 绑带固定与穿刺点观察实物图

2 临床应用

2.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行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病人131例进行本研究。纳入标准:①入院均行相关检查获得疾病确诊,符合脑血管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手术的临床指证[4];②对于本研究内容,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支持,病人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③病人意识清楚,能自行配合护理操作与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性、感染性、皮肤性疾病者;②伴有精神类疾病者、认知度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65例。试验组:男51例,女15例;年龄28~82(58.13±10.72)岁;全脑血管造影术46例,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13例,血管内取栓7例。对照组:男49例,女16例;年龄38~81(58.97±10.90)岁;全脑血管造影术43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17例,血管内取栓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均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术,病人常规选取右侧股动脉穿刺,使用5F动脉鞘(型号051102A导引鞘,美敦力公司生产),经鞘引入导管。术毕拔出导管及动脉鞘,术后动脉穿刺口未使用任何血管缝合器或闭合器,术者在穿刺点的上方沿着动脉走向,单纯手动按压,按压10~15 min,待穿刺点不出血后,加盖6~8层的无菌纱布,优力舒胶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压迫器压迫24 h,压迫时力度适当,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而穿刺点不出血为宜。术后1 h压迫器需进行第1次松解,术后2 h进行第2次松解,逆时针旋转手柄2~4圈,24 h后移除压迫器。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组

使用多功能护理裤。使用时解开前边绑带和两边裤腿内侧拉链,将裤子变成布面,铺于病人背后,固定板置于插袋里,协助病人侧身通过,通过绑带和拉链将裤子穿上。观察穿刺点时解开绑带,拉开裤腿上粘扣,露出腹股沟穿刺点,结束后绑上绑带,粘上粘扣。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通过插袋的固定板和固定带约束膝关节,有效防止膝关节弯曲。

2.2.2 对照组

使用传统病号裤。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使用普通约束带捆绑病人踝关节固定在床栏上。

2.3 评价指标

2.3.1 病人主观舒适度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方法,参照万诗燕等[5]设计标准,运用此标尺评估病人的舒适度。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的两端标有0~10数字,0分为无症状,1~4分为轻度不适,5~7分为中度不适,8~10分为重度不适(无法忍受)。使用前向病人详细讲解使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自我评估舒适度的方法,由护士指导病人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尺给病人对多功能护理裤舒适度单项计分并记录。

2.3.2 护士观察穿刺点用时

试验组:从解开裤身前边绑带开始计时,拉开裤腿上粘扣露出穿刺点,观察穿刺点,结束后粘上粘扣,绑好绑带。对照组:从解开病号裤腰带开始计时,脱下裤子观察穿刺点,结束后穿上裤子,绑好腰带。

2.3.3 病人穿刺点及穿刺侧下肢并发症

穿刺点出血、血肿: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瘀斑(穿刺口周围皮肤发青,但是无硬结,皮下淤血直径≥2 cm)、局部血肿(穿刺口周围皮肤局部可触及硬结,直径>5 cm)、假性动脉瘤(局部触及搏动性肿块,质硬、可伴有局部胀痛、跳痛,听诊可发现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或杂音性质发生变化),拔除鞘管后,每小时观察1次穿刺部位敷料渗血、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搏动,连续观察8 h[6]。观察两组病人在约束期间发生的被约束肢体出现皮肤过敏或损伤(局部皮肤瘙痒,伴有散在红斑或丘疹,甚至出现水泡、糜烂、渗出或擦伤)。排除使用药物、食物以及其他引起皮肤过敏或损伤的干扰。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人主观舒适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主观舒适度比较 单位:例(%)

3.2 护士观察穿刺点用时(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观察穿刺点用时比较 单位:s

3.3 病人穿刺点及穿刺侧下肢并发症(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穿刺点及穿刺侧下肢并发症比较 单位:例(%)

①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4 讨论

4.1 使用多功能护理裤有利于提升介入病人着装舒适度

传统病号裤观察穿刺点时需要穿、脱裤子。肢体约束使用约束带捆绑踝关节固定在床栏上,下肢无法移动,约束带在踝关节摩擦、刺激、拉扯皮肤,长时间易造成肢体皮肤受压、疼痛,严重时捆绑部位皮肤出现破损,病人舒适度、耐受性差。而多功能护理裤却不会出现此类问题。病人进行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治疗时,由于动脉血管壁可能受到损伤,故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后压迫和制动。这严重影响病人舒适度,需要护理人员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可能优化病人制动及缩短压迫时间,减少长期制动可有效降低病人不适感[7-8]。多功能护理裤通过约束膝关节,防止膝关节的无意识弯曲动作,肢体在床上的轻微移动不受限制,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顾虑到病人的体验感,相较于传统病号裤更加人性化。固定板插袋外有透气棉的设计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病人膝关节部分被捆绑的不适感,确保膝部不受压迫的同时,不引起膝部僵硬或血液流通受阻,柔软舒适。

4.2 使用多功能护理裤有利于缩短护理操作用时

传统病号裤观察穿刺点时需反复穿脱裤子,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使用多功能护理裤观察穿刺点时,只需解开绑带拉开粘扣暴露穿刺点即可完成,同时通过膝关节约束起到术肢的约束,有效解决了护理及医疗操作时穿脱裤子和下肢固定约束的烦琐性,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省时省力,提高护理效率。护理效率是护理单元中投入的护理人力、资源所产出的护理活动及措施的数量[9]。使用多功能护理裤能够避免病人和护理人员双方由于反复穿脱裤子带来的不适和不便,缩短了护理人员的单位护理时长,提高了治疗效率。

4.3 多功能护理裤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传统病号裤观察穿刺点时需穿脱裤子,暴露隐私,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多功能护理裤的设计方法,避免此类情况,促进病人的病情恢复。同时避免了约束带捆绑踝关节,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体现了医院精准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又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工作是一种不确定性极高的工作,即使方法再完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所以,倡导抓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这一举措不但是降低护理隐患的基本前提,更是搞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10]。本研究发现,使用多功能护理裤病人穿刺侧下肢并发症(5例)较使用传统病号裤病人并发症(10例)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小结

目前,多功能护理裤正在我科脑血管介入病人中广泛应用,其使用方法简单,有上述使用优势,但仍需注意以下方面:①护士需熟练掌握多功能护理裤的正确使用方法;②使用前应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详细讲解多功能护理裤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③应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相应型号的多功能护理裤;④约束膝关节前应仔细检查病人腿部皮肤,如有破损,禁止使用多功能护理裤;⑤约束不宜过松,避免部分躁动病人膝部弯曲,也不宜过紧,避免约束部位血运受损;⑥多功能护理裤如有潮湿或污染需及时更换,严格遵守医院感染制度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