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 杏,黄宝玉,林 叶

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52520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以胸腹疼痛、休克等为主要表现,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易引起较高死亡率[1-2]。目前,临床针对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采用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其能够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既往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由于自身疾病性质、个体差异性,手术风险大,加之手术过程中易出现血压升高现象,不利于疾病转归[4-5]。由于多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因对疾病及手术认知不足,易产生抗拒、抵触心理,使手术及护理难以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手术质量。常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规范性,临床应用效果不够明显[6]。路径导向性护理从病人角度出发,围绕手术流程制定标准护理路径,为病人提供更加规范、安全、有序的手术配合模式,结合精准干预,对护理路径的实施进行精准监控,旨在保证病人得到高效、精准护理服务。鉴于此,本研究就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精准干预在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7]诊断标准;②基本认知沟通能力正常;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疾病;②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患有感染性疾病。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5~77(54.18±6.37)岁;病程3~14(7.21±1.45)d;13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例既往高血压病史。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5~78(54.47±6.15)岁;病程3~14(7.32±1.21)d;15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9例既往高血压病史。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持续干预60 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判断病情、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常规护理操作,术后进行切口护理、康复指导等。观察组采用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精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组建精准护理小组

由1名医生、1名护士长及3名专科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护理方案的制定及监督,医生负责治疗,护士负责实施护理。

1.2.2 制定导向性护理配合路径表

利用医院电子信息资料掌握病人病历信息、基本情况,采用表格形式将路径导向护理内容与实施措施精准地展示出来,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根据病人疾病特点为依据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

1.2.3 实施路径导向性精准护理干预

1.2.3.1 术前护理

①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安排床位;②进行24 h心电监护,遵医嘱给予病人吸氧、药物治疗;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措施,针对性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及时疏导不良心理;③术前1 d对病人身体耐受力进行评估,鉴别其是否满足手术指征;④详细讲解手术流程、注意事项等;⑤叮嘱其低盐、低脂普通饮食,戒烟;做好抗菌药皮试检查。

1.2.3.2 手术当日护理

①术前2 h做好阴部备皮,并携带CT片、病例将病人送至手术室,术毕后送回病房;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③仔细观察病人穿刺点有无血肿、出血、穿刺部位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等;④妥善固定导管,以防导管脱落;⑤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1.2.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第1天,持续进行氧气供给,行48 h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早晚测量血压;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辨疼痛位置,采用听音乐、聊天等方法减轻胸痛程度;③提供营养均衡饮食,禁止摄入高盐、高脂饮食;④术后第2天至出院前注重病人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情况,鼓励病人适当在床上、床旁活动,以防便秘;⑤鼓励病人适当在楼道步行200 m、上下楼梯2层,每天1次,并根据恢复情况每日适当增加活动量。

1.2.3.4 出院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告知其复查时间,叮嘱其若有胸痛等不适立即就医。建立微信公众号,引导每例病人关注公众号,由公众号相关护理人员每日07:00~22:00推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知识及居家护理知识,同时公众号设在线咨询模式,护理人员可线上解答病人疑虑。

1.3 评价指标

①血压情况:病人休息30 min后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时间间隔2 min。②抑郁: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情况,SDS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0~100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病人越抑郁[8]。③焦虑: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焦虑情况,SAS量表共20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0~100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病人越焦虑[8]。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内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压(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单位:mmHg

2.2 不良情绪(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比较 单位:分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因素,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主动脉血管壁舒张功能降低,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流入夹层,形成血肿[9-10]。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及治疗有效率随之提高[11]。腔内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受到病人、医护人员的认可,已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中广泛应用[12]。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认知程度低,受病情、手术影响,应激反应加重,易诱发负性情绪,加之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预后效果。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护理程序不够规范,护理人员往往被动、机械地遵医嘱及根据以往经验展开干预,存在疏漏、遗忘现象,护理效果具有局限性[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BP、DB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采取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精准干预,对于控制病人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不良情绪具有正性作用。邢丽等[15]研究指出,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病人中,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路径导向性护理依据手术具体操作进行护理配合,在增强护理规范的同时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精准干预以医护协同合作为基础,通过组建精准化护理小组,全面评估病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结合路径导向,针对性制定精准化护理干预方案并实施,利于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制定导向性护理配合路径表是路径导向性护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能够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使工作程序规范化、工作内容标准化,打破常规被动执行医嘱,保证护理配合高效性,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由于护理人员素质及能力不同,使护理效果具有差异性,导致手术效果不佳,预后差,严重影响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6-17]。以路径导向为前提的精准护理通过多学科合作,密切监测病人血压,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通过专业护理知识培训,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在提高护理人员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同时,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18]。在入院时和术前1 d按护理路径设置完成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术前评估、手术准备等相应护理工作,确保手术所需物品及时到位,有助于缓解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纠正其以往不正确的认知,提高其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术中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判断,并积极有效地配合先进的医疗技术,以避免术后发生不良事件,在提高手术效果的同时保障手术的安全性[19-20]。术后应用导向性手术配合路径,密切监测血压,保证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同时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及切口愈合情况,有助于减少内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改善预后。出院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病人进行出院后宣教与指导,路径从住院期间贯穿至院外,为病人提供规范、全面、精准化的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4 小结

综上所述,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精准干预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中效果良好,能够起到降低病人血压,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