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兰,李占平,骆 力,黄 煌,尹 娟,王洪梅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550002

胰岛素泵治疗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通过电子设备控制将胰岛素定时定量泵入人体,有效维持血糖稳定,达到有效控制病人全天血糖的目的[1-2],是目前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方法[3]。胰岛素泵的使用涉及评估、安装、拔除、餐前追加大剂量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等内容,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如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胰岛素泵报警(电池量不足、低剩余液量及堵管)、胰岛素泵导管脱落、注射部位感染等事件[4-5],常导致病人胰岛素吸收不良,血糖达标时间延长等情况,给病人带来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本研究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7月—8月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病人。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接受胰岛素泵治疗者。排除标准:拒绝更换导管的病人、三餐前未按医嘱追加胰岛素病人及血糖控制不达标拒绝继续使用胰岛素泵者。本研究共纳入184例病人,其中男112例(60.87%),女72例(39.13%);年龄23~86(58.00±14.23)岁;体质指数17.5~30.7(25.03±3.09)kg/m2;带泵时长5~11(7.09±1.53)d;152例病人伴有糖尿病并发症,占82.61%;1型糖尿病8例(4.35%),2型糖尿病160例(86.96%),自身隐匿性糖尿病8例(4.35%),分型待定8例(4.35%);有胰岛素泵治疗史56例(30.43%)。

1.2 研究方法

自制表格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病程、入院随机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无并发症、胰岛素泵类型及使用史、是否有陪护、带泵期间是否更换导管及上泵护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否专科护士等内容。护士每班查看病人胰岛素泵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判定病人出现注射部位感染[6],及时记录感染情况;检查胰岛素泵,发现胰岛素泵报警(包括病人告知)及时处理并记录报警原因;出现导管脱落情况立即处理并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发生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病人共104例,发生率为56.52%;其中,设备报警15例(14.42%,包括低电量报警6例、堵管报警9例)、皮下感染72例(69.23%)、管路滑脱8例(7.69%)、感染加设备报警9例(8.65%,包括感染加堵管报警1例、感染加低剩余量报警5例、感染加低电量报警3例)。

2.2 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糖尿病分型、糖尿病患病时长、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末梢血糖、带泵期间是否更换导管、上泵护士是否为专科护士及上泵护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不同的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病人年龄、患病时长、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末梢血糖及上泵护士工作年限以原值输入;带泵期间是否更换导管:否=0,是=1;上泵护士是否为专科护士:否=0,是=1;上泵护士学历:研究生=3;本科=2,专科=1,职称:初级=1,中级=2;糖尿病类型:1型=1,2型=2,自身隐匿型=3,分型待定=4。结果显示,病人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末梢血糖、年龄、带泵期间是否更换导管及上泵护士的学历是糖尿病病人发生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1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病人方面)单因素分析

表2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上泵护士方面)单因素分析

表3 糖尿病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受病人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病人体质指数是导致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体质指数为18.5~24.0 kg/m2的病人发生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的概率高。受基础疾病影响,糖化血红蛋白≥9%、入院随机血糖在10~<20 mmol/L或年龄在46~69岁的病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邵晋康等[7]认为:年龄、病程、血糖控制程度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糖尿病病人易患感染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9%、入院随机血糖在10~<20 mmol/L病人,住院期间主要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由于使用胰岛素泵期间操作频率大,可能出现电池电量低、药液剩余量不足等现象;由于胰岛素泵是长时间将导管埋置到病人皮下,更易导致皮下感染发生。年龄在46~69岁的病人,对胰岛素泵相关内容需求较大,可能因上泵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导致病人需求内容未能得到满足,缺乏相关护理知识,行为不慎导致管路打折、堵管、管路滑脱等。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糖尿病病人上胰岛素泵时,应对病人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及干预,确保病人安全,提升病人就医体验。

3.2 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受护理因素的影响

带泵期间未更换导管是糖尿病病人发生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的影响因素。这与刘珂欣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陈敏华等[9]指出,胰岛素泵导管埋置时间在7 d以上者必须更换输注套管和埋置部位。本研究中,病人带泵时长为5~11(7.09±1.53)d,护理人员仅对其中88例(47.8%)病人进行了导管更换,导致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发生率较高。而专科学历上泵护士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该结果与滕莉等[4,10]在设置院内胰岛素泵健康管理师及专职胰岛素泵护理岗位时,将护理人员学历设置为“本科以上优先”相符。胰岛素泵为内分泌专科护理操作,对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程度常受学历影响。因此,为保证护理安全,应不断提高护士队伍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观察,发现病人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以皮下感染为主,受到病人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入院随机末梢血糖、年龄及带泵期间是否更换导管、上泵护士学历等多因素影响,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建议护理人员在为病人上泵前,对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的发生,避免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相关负性事件对胰岛素吸收的影响,从而缩短病人血糖达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