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东良厢小学 魏书勤

小课堂 大社会
——谈《思品与社会》的活动化教学

石家庄市桥西区东良厢小学 魏书勤

《思品与社会》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标中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喜爱活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思品课堂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源于学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课前准备活动,丰富感知

课前准备活动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道德感知,为课上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采取让学生搜集信息资料、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多种形式,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为课上的活动体验做好准备。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以家庭生活为切入点,从住房、服饰、饮食、交通工具、家乡变化五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访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这些课前活动,不仅为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党、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课堂活动体验,深化明理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曾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课堂就像是一根点燃火种的引线。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智慧课堂,点燃学生心灵的道德之火,使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游戏、辩论演说、展示交流等各种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探索、领悟,从而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比如在教学《家庭的亲情》时,为了帮助学生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之情,我设计了“妈妈生病了”“爸爸下班回来”“今天是重阳节”等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即兴表演。这些内容虽然课本上没有,但是学生在参与表演、师生互评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怎样爱家人。

三、课后延伸活动,导之以行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只有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家庭、社区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促发展,真正使学生把所学的道德准则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比如,在学完《我爱我校》一课后,我设计了“我为校园添美丽”的延伸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为学校做一些有益的事。有的学生从家里搬来绿植装扮教室,有的学生认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利用课余时间为它们浇水、除虫,还有的学生自发地清扫校园,主动捡拾垃圾……这些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为校争光的美好情怀。

总之,我们的思品与社会课教学,只有植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让每一名学生都浸润在富有德育芬芳的有效活动中,才能让思品与社会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