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第一幼儿园 王春艳

游戏是幼儿成长的必然经历。传统游戏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对幼儿成长的促进都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要重视开展传统游戏的探究,培养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快乐成长中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

一、投放自然本土材料,激发探究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幼儿园是大自然、大社会的缩影,要增加幼儿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我园因地制宜,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玉米秸秆、沙石、泥土、芦苇等,搬运到了园内。如何将这些自然材料结合传统文化运用到游戏中呢?幼儿本身就是游戏最好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我园设置了多个游戏区,给幼儿提供充分的玩耍、创造空间。

户外野战区。幼儿把玉米芯当成手榴弹投向敌人,用木头建成独木桥,玉米杆成为他们的战马,芦苇被建成了草房子。

大型游戏区。在宽敞的户外场地内,轮胎、铁桶、木头、麻绳、葫芦等废旧材料都成为幼儿的玩具。他们的创造性玩法令人赞叹。比如,用脚滚动轮胎,用铁桶和木头搭建起高高的滑梯,将绳子和葫芦连接在一起玩舞龙游戏等。

玩沙区。沙子对幼儿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我园设置了干沙和湿沙两个玩沙区,并投入水桶、铁锹、水管、瓦片等辅助材料。夏天,幼儿喜欢光着脚在沙池内自由玩耍,用铁锹挖沟造渠,用湿沙造房子,用瓦片和沙子建造鸟窝……

在孩子们眼中,一切材料都可当成游戏的工具。通过运用、加工这些材料,幼儿直接感知,积极探究,深入学习,编织梦想,尽情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打造传统文化环境,增进幼儿认知

环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要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打造环境尤为重要。幼儿园要努力创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戏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户外涂鸦区。引导幼儿结合语言领域认识甲骨文元素。一次户外涂鸦活动中,幼儿将刚刚学过的“日、月、田、水”等汉字勾画在涂鸦墙上,还进行了创作,比如,给“花”字画了三个花瓣……得到教师的赞赏后,幼儿的创作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商讨——墙上、树上是不是可以用甲骨文进行装饰?如何装饰?在热烈的讨论后,我们开展了“我画甲骨文”活动,于是甲骨文走进了涂鸦区。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都渗透着中国文化。“我画甲骨文”活动引导幼儿亲近、认识甲骨文,并初步了解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幼儿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户外野战区。在红色故事会中,幼儿了解了很多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如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经过大家商讨,我们将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图片展示在户外野战区。在这里,大班孩子们会认真商量玩哪个故事游戏。游戏中,他们化身故事中的主人公,对人物、对红色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环境的创设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因此,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亲自参与环境创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启发幼儿更多灵感。

三、探索多元游戏途径,创新传统玩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打造适合幼儿游戏的场地尤为重要。我园根据幼儿园户外场地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自然生态风格、地形丰富、天然气息浓厚的游戏场地,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游戏提供了更加自由、自主的空间和条件。

传统游戏。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操场上,幼儿们跳房子、丢沙包、跳皮筋、跳绳……这些生动有趣的传统游戏已经逐渐被孩子们所熟悉,玩得得心应手。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水到渠成。

户外泥工区。泥土是天然的低结构材料,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探究空间。在这个游戏区,幼儿用水和泥为原料揉泥巴,制作砖、瓦罐,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将“玉田泥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园内,让幼儿观摩学习,带领他们创作出了应用于五大领域的泥玩具。

户外早操。中国武术主要以踢、打等动作为基础。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其编成武术操,并将儿童红歌、古诗吟唱等都融入早操中。

表演大舞台。幼儿用泥砖搭建了一个自主表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可以尽情表演。在戏曲表演中,幼儿最喜欢演《杨家将》;在红色故事剧中,他们最喜欢表演情景剧《七根火柴》。这些表演让幼儿体验到主人公意志坚强、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哺育着代代中国人。我们将不断搜集户外传统游戏项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编,让古老的传统游戏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发挥其应有的感染、教育作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育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