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一 张国兵 娄伟宏*

脑卒中是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不良生活方式的不断增加,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1]。据调查,仅有12%的脑卒中患者完全恢复[2-3],约60%~80%的患者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其生活严重依赖于他人[4]。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Ⅰ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2.5%~70.0%,通常发生于脑卒中发病后1~3 个月[5]。本研究探讨电针结合tDCS 对脑卒中后CRPS Ⅰ期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2 年1 月至12 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CRPS Ⅰ期患者60 例。参考《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的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发病时间<3 个月。排除标准:患有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比周围神经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外伤、脑外伤、脑肿瘤等因素引起的CRPS;严重重要脏器疾病;发病前有长期嗜酒史、吸毒、痴呆或其他相关疾病史;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混合性脑卒中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降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改善微循环等用药;对照组:患者取侧卧位,穴位选取患侧八邪穴、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贞、肩髃。由同一位针灸医师操作,使用华佗牌针灸针,除八邪斜刺0.8 寸外,其他穴位直刺0.8~1.5寸。针刺得气后,在患侧肩髃、肩贞、外关、合谷穴的针柄上接电针仪(南京济生牌HANS-200A),波形选连续波2 Hz,治疗30 min,幅度大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1 次/d,5 次/周,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用tDCS(型号:P/N 001-48REV A,ActivaTek)的主要刺激电极置于患侧大脑皮质的M1 区,电流强度为2 mA,20 min/次,5 次/周,连续4 周。

1.3 观察及疗效评价 (1)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upper extremity score,UEFM)[7]:评估肩、肘、腕、手指的运动功能,包括33 个子项目,每个项目3 个等级(0~2 分),总分66 分。(2)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8]:采用数

字疼痛强度量表进行评定,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无法忍受的疼痛。所有评定由同一名医师盲法完成,该医师不参与治疗且不知晓患者的组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EFM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EFM评分差异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EFM评分差异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NRS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CRPS 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I 期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肩和手水肿、疼痛,肩关节脱位以及活动受限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卒中后CRPS 的发展是有多种机制参与的,包括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功能改变、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大脑不良可塑性改变、神经细胞调控等。西医早期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抗抑郁为主,但易出现血糖升高、胃肠道不适、睡眠障碍等副作用。YOON 等[9]研究发现,55%~75%的脑卒中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仍会遗留上肢功能障碍的问题。

电针是一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效治疗方法,在缓解患肢疼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具有简、便、易、廉等优点,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及广泛应用[10-11]。电针镇痛效应[12-13]是由众多递质完成,作用于μ 及β-受体,释放脑啡肽和β-内啡肽,达到较为持久缓慢的镇痛效果。

tDCS 是通过置于颅骨的电极产生微弱直流电,非侵入性脑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细小电极向特定的脑损伤区域,恒定的传递低压电流,利用电磁刺激,对患者大脑皮质的生物学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改变皮质神经元的活动、兴奋性,一定程度上诱发脑功能变化,是一种无痛且高效的脑功能调节技术,临床研究表明tDCS 在治疗疼痛类、神经类疾病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4-15]。tDCS 与电针两者相互作用会引起对胶质细胞的调控,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达到脑卒中后CRPS 的恢复[16]。因此,电针结合tDCS 在脑卒中后CRPS Ⅰ期的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电针结合tDCS 对脑卒中后CRPS Ⅰ期具有有效性,肩部疼痛明显缓解,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更利于基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