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彬

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

曹福彬

目的 探讨临床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采用动脉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28例患有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有关资料,采用动脉介入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患者随访1年后对其疗效及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评价术后1个月的临床效果,淋巴结由术前平均的(24.2±1.2)cm2减小到术后平均的(10.7±1.4)cm2;3例患者全部缓解,22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患者有进展,总有效率高达89.3%;术后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2.1%、71.4%;没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结论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中采用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该方法还需在临床应用中深入研究评估。

消化道肿瘤;介入化疗;临床疗效

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在临床中都存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症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临床中主要采用姑息治疗,单纯放疗不具有明显疗效,而联合化疗通常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度不够而增加治疗难度。动脉介入化疗由于具有可靠疗效,微创及较少的不良反应,而成为非手术治疗涵盖肝癌的多种消化道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28例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6±2.5)岁,患者都了解动脉介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患者标准

(1)年龄在30~70岁,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2)消化道肿瘤腹膜后转移经临床或病理证实。(3)不存在手术指征或对患者告知病情后采用动脉介入治疗方法,不具有动脉介入治疗史。(4)影像检查结果表明腹膜淋巴结肿大两个互相垂直淋巴结最大直径乘积超过16 cm2,患者基于此与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相符且不存在禁忌证[2]。

1.3 治疗方法

将5 F导管采用Seldinger法置于腹腔或肝总动脉,做肠系膜上或膈动脉造影,发现肿瘤血供动脉,将导管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插到肿瘤供血动脉并将奥沙利铂和5-FU注入。术后对包扎手术部位产生压迫,治疗采用1月间隔周期,若肿瘤还存在就继续进行治疗不少于3个周期。

1.4 评价疗效

患者术后1月后采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影像中的淋巴结最大直径乘积变化情况,按照世卫组织标准评价实体肿瘤客观疗效。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并保持1个月。部分缓解:病灶长径总和变化缩小超过30%并保持1个月。稳定:缩小没有达到PR或增加程度达不到疾病进展。进展:病灶长径总和增加超过20%或产生新病灶[3]。

1.5 术后疗效

按照术后0.5年、1年的生存率进行评价,主要采用对患者复查方法,也采用电话信函方法作为辅助。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淋巴结由术前平均的(24.2±1.2)cm2减小到术后平均的(10.7±1.4)cm2;3例全部缓解,22例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1例有进展,总有效率高达89.3%;术后半年有25例生存,术后1年有20例生存,生存率分别达到82.1%、71.4%;没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3 讨论

在消化道肿瘤中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临床中主要有腹胀、腹痛及腰背部放射痛等症状表现;随着患者症状的不断发展,对生存质量将产生严重影响。主要是因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管和消化道压迫所造成的[4]。但全身化疗对淋巴结系统产生作用的药物相对较少,局部控制率不高而对患者全身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局部放疗由于后腹膜淋巴结附近的小肠、胰腺、肾脏等正常组织对放射线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对其临床影响疗效产生影响。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利用药物向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插管,使肿瘤细胞附近药物浓度及接触时间得到有效提升,实现疗效提高及不良反应有效减少的作用,被视为对临床消化道肿瘤较为有效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5]。对本研究患者术后0.5年、1年分别进行随访,患者生存率分别达到82.1%、71.4%。相对于有关报道的放疗等方法使患者生存率提高的较为明显,针对晚期肿瘤患者而言,不只是要注意生存期长短,更要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具有一定效果,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在安全性方面,消化道肿瘤等临床治疗也得到充分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在消化道肿瘤引发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该方法还需在临床应用中深入研究评估,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罗小聪.放射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46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8):1889.

[2]黄威.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2):7048-7049.

[3]毕美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4-25.

[4]翁欣然,吴剑,李德和,等.甘氨比唑钠对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放疗增敏疗效观察[J].中国辐射卫生,2010(2):107-108.

[5]沈新颖,张彦舫,窦永充,等.125I粒子CT导向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J].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28-1131.

Analysis Curative Effect of 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node Metastasis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

CAO Fu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ngken Mudanjiang Administration Center Hospital,Mishan 1583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linical digestive tract tumor.Methods Selected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tumor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the use of arterial intervention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year after its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ne month after surgery,the average(24.2±1.2)square centimeters of lymph nodes was reduced to(10.7±1.4)square centimeters,3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mission,22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mission,2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1 patients with progres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3%,the first half year,one year survival rate was 82.1%,71.4%,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but it is also a kind of ideal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Digestive tract cancer,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Clinical efficacy

R73

B

1674-9308(2015)29-010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9.075

158300密山,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