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广前 王金津 叶帝忠 顾玛丽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研究

权广前 王金津 叶帝忠 顾玛丽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的临床病理情况。方法 择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参考以往的临床文献。结果 所有患者中临床最常见的征兆为乳腺肿块,以乳头状结构占据比例较高。结论 对IPC患者来说,主要发病对象为老年妇女,属于临床上一类膨胀性浸润性癌病变。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囊内乳头状癌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属于恶性上皮性肿瘤[1],主要为乳头状结构,界限清楚,是乳头状癌的一类亚型结构,在所有乳腺癌疾病中的发病率为0.5%~2.0%[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乳头状癌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以往的文献资料对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15例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确诊,符合该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防治措施、危险因素等。所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7.3±5.7)岁;伴有溢血或者乳头溢液8例,局部肿块切除4例,全乳房切除3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5例。

1.2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检查,给予10%的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后,给予脱水处理,并采用石蜡进行包埋,切片厚度为4 μm,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与HE染色处理,后给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等,检测试剂均选自美国VENTANA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其中Calponin和CK 5/6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ER、PR和P 63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

2 结果

所有病例的切面均为囊性,肿物直径均为1.5~3.0 cm,主要为颗粒状组织与红色乳头状组织,质地较脆。

镜下检查可见肿瘤均处于囊性扩张导管内部,均被肿瘤细胞覆盖,显示为乳头状生长情况,其中肿瘤细胞为多层或单层;某些肿瘤细胞显示为极性紊乱现象,较少见核分裂现象,多半为低级别或者中等级别;某些肿瘤细胞可显示为筛状或者实性,对乳头间空隙可完全填满或者部分填满。此外,可见纤维血管轴心紧贴肿瘤细胞;某些病理伴有陷入肿瘤上皮情况,称为假性浸润情况。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PC)占据所有乳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在2%以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4岁,中位数年龄为(67.3±5.7)岁,所以说该类疾病多见于老年女性,以乳腺肿块较为常见,50%左右的患者伴有乳头溢血或者溢液情况。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病变于囊性导管内部,是临床上一类较大的乳头病变情况,直径0.4~10.0 cm,平均直径为2 cm[3];乳头质地较脆弱,出血较为多见。其组织学特征为囊腔内伴有癌组织,其内部包括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缺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乳头状结构肿瘤较为多见,或者为实体结构、包含纤维血管轴心筛状情况等;某些病理在囊壁内伴有肿瘤上皮,且上皮陷入,临床上称之为假性浸润情况,易误诊为浸润癌。此外,IPC疾病可合并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癌等不良情况[4]。

对乳腺囊内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诊断时重要的一项参考指标为肌上皮[5],进行肌上皮染色后,可表明该类病变是否为肌上皮细胞缺如现象。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肌上皮标记指标包括P 63、Actin、Calponin、SMA等。其中Actin与SMA指标某些时候进行临床诊断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而P 63与Calponin属于临床上一类特异性肌上皮标记,且后者的阳性表达于患者的肌上皮细胞浆内部,进行肌纤维母细胞检查后显示结果为阴性;而P 63在患者肌上皮细胞核内为阳性表达,进行染色处理后容易作出较为确切的诊断结果,临床上交推荐采用P 63与Calponin对肌上皮进行实验室诊断。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主要为乳头状结构,在对IPC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以下病变情况:(1)浸润性癌:IPC病变显示临床上伴有浸润性癌情况,以浸润性导管癌较为多见。临床上进行疾病诊断时若显示病变位于纤维囊壁外则表明为浸润癌。(2)微乳头型导管内癌:导管内癌的肿瘤细胞形状与大小均不等,并伴有乳头状突起情况,但不会出现纤维血管轴心。(3)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上可见乳头内伴有肌上皮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诊断时未伴有异型性特征,伴有大汗腺化生的情况[6]。

对于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治疗上仍缺乏共识,不同治疗均有报道。由于该型肿瘤是一种低级别癌,预后较好,少有转移、复发,局部复发或远端转移率极低,可局部切除而不必做乳腺全切除。一般切除范围包括周围部分正常腺体组织,伴有浸润的IPC则以浸润成分的类型、核级别作为评估参数,高级别、坏死则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有发生淋巴转移及胸壁复发风险,按导管原位癌治疗可获得很好的预后。随着对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倾向于保留乳房手术。文献报道[7],DICS伴微浸润仍有约8%~14%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概率,有学者主张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组织术来评价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腋窝淋巴结状况。此外CerB-2阴性、Ki 67、P 53低增殖活性也可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8]。

综上所述,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以乳腺囊性肿块为主,可伴乳头溢液,主要发病对象为老年女性,属于临床上一类特殊类型的癌变,因临床较罕见,应引起重视,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更多的病理学进一步研究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肖刚,韦洁贞,陈建勇,等.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 广东医学,2012,33(22):3433-3435.

[2]王广珊,喻茜,瞿伟,等.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5):543-544.

[3]金明花,程流泉.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MRI表现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8):1218-1219.

[4]许增祥,刘银华,卢林明,等.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2):141-143.

[5]徐树明,程林仙,原韶玲,等.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1039-1041.

[6]林敏,何以敉,林礼务,等. 导管内乳头状癌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鉴别诊断[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1):979-982.

[7]徐树明,程林仙,杨宣琴,等. 囊实性乳腺癌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特征[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7):448-451,454.

[8]余燕民,汪成,包家林,等. 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2):216-219.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the Clinicopathologic of Breast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QUAN Guangqian WANG Jinjin YE Dizhong GU Mali Breast Surgery,The First Hospital of Nanping City Affiliated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anping Fujian 353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breast 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IPC) in clinical pathology. Methods Selectd 15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carcinoma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5 as the obj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the clinical literature were reference.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signs for breast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structure occupy higher percentage.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IPC, the main object for older women, into the category of clinical expansion invasive cancer.

[Key words]Tumor of breast, Clinical pathology, 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3-0050-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3 .030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福建 南平3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