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课程特点为内容复杂、理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且内分泌与代谢病因发病机制特点决定了其更是授课的难点。

1960年微课程最早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院提出,其主要的目的是针对某一个主题建设一些迷你课程,从而对正式的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有益的补充;1998 年新加坡首先启动了微型课程项目,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微型课堂(micro-lesson)的教学[1-2];2008年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国内胡铁生自2010年首先提出了微课概念,指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按照知识点对视频进行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别化学习。本研究在临床医学本科的《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8月,随机选择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班级62名学生,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实验组30名,其中男14名,女16名,平均年龄(22.2±0.78)岁:对照组32名,其中男14名,女18名,平均年龄(21.8±0.96)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大学三年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知情后纳入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选用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第8版《内科学》,理论和实验学时数相同,两组课堂授课所用PPT内容相同。

实验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教学方法为主、市场科购买的教学视频为辅的方式进行。

(1)内容准备。授课内容选择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针对各疾病的难点和重点,主要是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等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手段制作出若干微课小视频,时间限制在15 min以内,要求实验组的学习委员课后把本班学生集中反映的不能有效掌握的难点反馈给教师,进一步针对性地补充微课视频。

(2)建立平台。任课教师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分别建立QQ群,将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至实验组QQ群,将购买的教学视频上传至对照组QQ群,请学生均在指定时间内观看完毕;支持学生下载随时随地浏览;分别约定时间在QQ群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1.3 评价方法

包括:(1)每节内容测试与章节总内容测试成绩:两组学生使用相同内容不同题目顺序的试卷进行测试,共4次,每份试卷满分100分,每位学生均参与测评。(2)医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知识的掌握度4个方面,选项包含“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每项5分,总分20分:16~20分为非常满意,11~15分为满意,5~10分为一般,0~4分为不满意;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发放62份,有效回收62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满意程度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

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知识的掌握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满意度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讲授是医学学科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优点是条理清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及讲解,不足是课堂信息量大,无法更好地有效呈现重点内容。而微课的“颗粒化”视频,可分别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与主题,促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学习。

3.1 微课教学的优势

3.1.1 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大学院校管理的人性化改革,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微课设计紧密联系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目标明确,易使学生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度[3]。

表1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s)

班级(人) 第一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 第四次测试实验组(30) 80.53±7.21 84.82±6.48 82.28±5.08 82.38±7.12对照组(32) 74.61±9.87 80.22±9.04 76.50±10.05 77.47±9.52 t值 2.68 2.29 2.83 2.29 P值 0.00 0.03 0.00 0.02

表2 两组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比较(%)

3.1.2 能够提升医学生的学习效率 医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重复播放微课视频进行“碎片化”学习,在有效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4-5]。

3.1.3 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内容 传统教学与整体化的视频不利于学生对重点的掌握,“颗粒化”视频[6-7]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对知识把握度不够的难题[8-9],使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突破,精准把握知识要点。

3.2 微课教学的问题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潜在不足,比如学生可能对微视频形成依赖性从而不注重课堂教学;个别知识点的讲授导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而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10-12]。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并改进其不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1]袁志芬 . 微型课程概念辨析[J]. 教学与管理,2014(9):18-21.

[2]容梅. 微型视频课例:相关概念辨析与应用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7):100-104.

[3]仉瑞兴,郭晓堂. 以认可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课程教育研究,2015(8):19-20.

[4]邓勇. 信息技术在中学微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2016(11):252.

[5]徐梦诗. 微课应用方式与认知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6]王成,王丽萍,季荣,等. 信息化教学资源颗粒化建设与思考——以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为例[J]. 纺织服装教育,2017,32(4):294-297.

[7]金荣妹. 浅谈“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师,2017(4):96-97.

[8]郭静芹,朱洪岩,李建伟,等. 微课在高职护理教学翻转课堂中应用效果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4):29-31.

[9]于春元. 基于高职英语语法课堂的微课选题与设计[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85-87.

[10]龚萍. 微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10):25-28.

[11]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12]郑小军,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