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异常疾病,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糖尿病目前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可使得人体的眼、肾、心以及血管等多系统和多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3]。目前,本次研究就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将具体研究内容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为17~47岁,平均(31.68±4.2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为18~48岁,平均(31.26±5.24)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单纯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重视疾病的治疗等。

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干预:(1)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主任医师、护士长以及护士,同时需要配备眼科临床医师、营养师和心理医师等。其中,由主任医师承担对患者的治疗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教育活动,解答疑问,护士长分配相关的护理事项[4]。(2)计划健康教育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以及不同治疗阶段的健康需求设计相关的健康教育路径,所有的医护人员均接受动态、持续及有计划性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健康教育路径[5]。(3)全程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展开院内教育和院外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方法,开展合理运动,注重饮食,养成良好的健的生活习惯。另外,可按照患者的个人情况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定期开展有效的糖尿病专题讲座,每人发放疾病手册,巩固疾病知识[6]。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自我管理优良率

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格对患者自我管理优良率进行评估,总分30分,良好大于28分,一般21~28分,差小于21分。血糖主要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血糖控制情况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自我管理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2.2 自我管理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优良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饮食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主要临床症状有乏力、多食以及多尿等[8-9],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上在对该病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对其展开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生活质量。

上述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显着好于对照组,自我管理优良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入院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重视,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饮食健康指导,使得患者能够重视饮食,从而有效的控制饮食,同时可通过开展有效的机体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综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开展用药健康教育,综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0-11]。丘婷燕等[12]研究中显示实验研究结果一致,其中,观察组62例患者的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程度优良率(90.3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程度优良率(79.03%);血糖明显改善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明显改善率(6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优良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