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医学院校,应该认真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2-3]。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4]”的根本要求,把学科资源、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调统一[2,4-6]。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与医学生的专业素养、人文情怀、敬业精神密切相关[7-8]。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渲染爱国情愫[9-11]、推送科技新知、洞悉国情民生、嵌合思辨意识、渗透创新思维、点亮社会共识、浸润职业道德、夯实职业素养、蕴涵医学人文和融通网络平台等十大举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医学专业人才。

1 渲染爱国情愫:激发爱国情怀,重塑民族自信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辉煌成就和璀璨成果。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也有非常多的突出贡献。酿酒制醋、发酵酿酱以及豆豉腐乳、馒头泡菜等各种发酵食品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典型运用。我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法是世界免疫学应用的先河,为人类健康和免疫学学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代我国科学家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着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世界上首次分离了沙眼衣原体就是典型代表。我国乙肝病毒防控和研究显着减少了新发感染者,极大提升了国民健康水平。这些案例运用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环节,渲染爱国情愫,既方便了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重塑民族自信,更加努力地加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的学习。

2 推送科技新知:拓展科技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了产业结构,突破了传统医疗模式和健康理念,深深地改造生活和生产方式。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如火如荼,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机遇。噬菌体在解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良好表现,让我们对这个“老朋友”又多了几分关注和期待。免疫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免疫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和运用,尤其在免疫学诊断领域的广泛运用,新的快速诊断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体外诊断试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便了诊断,也改造了医疗。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科技前沿,身边正在发生,未来可能实现。科技前沿知识的导入,既启迪思维,又开拓视野,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技前沿结合起来,开启梦想之旅和探索之路。班级里几个同学在课程学习后,结合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知识写了科幻小说,促进了同学对知识的运用和激发了学习兴趣。

3 洞悉国情民生:关注国情热点,矢志民生福祉

近些年我国HBV 防控巨大成就、假疫苗频发、狂犬病频现、手足口流行、HPV 疫苗大行其道、高校HIV 高发等新闻萦绕在我们每个人周围,我们可以在相关事件和相关知识点时,引入相关案例,更好地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思考,对民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让更多的人能够树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社会、服务健康的理想并付出坚实的行动。社会热点新闻不断涌现,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对相关事件的思考,做有主见、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结合专业,则更好地了解国情,洞悉民生,服务百姓健康和人类福祉。

4 嵌合思辨意识:启发辩证思维,启迪科学逻辑

微生物在人体内外分布广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方面,正常菌群与机体达到平衡与稳定,和谐共生,促进人类健康;另一方面,机会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平稳紊乱、寄居部位改变时会致病。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存在辩证的关系,平衡则和谐共生,紊乱则疾病发生。病原微生物、机体和抗菌药物之间也存在相似的辩证关系。细菌感染导致机体发热,温度升高则超出细菌的最适温度,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辩证的逻辑思维蕴含其中。感染、免疫和超敏反应体现了量变的辩证关系;药物适用症、选择用药和细菌耐药等反映了质变的辩证关系;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免疫保护作用、异常免疫机体损伤,辩证平衡稳定的关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学习中,启发学生辩证思维,启迪学生科学逻辑,将平衡和全局的思想根植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科学分析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选择。

5 渗透创新思维:催生创新萌芽,提高科创能力

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育人重要环节。利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来渗透创新思想,运用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医学重大事件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来激励同学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青霉素的发现、卡介苗的研究灵感及过程等经典故事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融入创新思维的探索学习,且具有很好的启发性。通过这些经典案例的融入,催生学生创新的思想和萌芽,有利于科学思想的形成,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围绕微生物与免疫学相关感兴趣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或者自主探索,查阅资料、解读文献、必要的实验研究,通过创新性实验的自主设计和探究,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创新萌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6 点亮社会共识:增强公德意识,明确责任担当

课程中贯穿社会公德教育,强化公德意识,明确责任担当。增强同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意识,一起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共同促进学习。实践课程中,强化实验仪器的准备、清洗、存放以及实验室的清扫等基本行为。提倡爱护实验器具、节约化学药品、保持实验秩序,营造良好的实验室节约、绿色、环保的新理念。正确回收废弃药品、消耗品,防止污染下水管道和环境,让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平衡理念成为每个人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公德意识。课程中贯穿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强化生物安全防护,维护自身、环境和整个社会的生物安全。课程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生态环保、生物安全和危废处理等工作。很多同学利用暑假开展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专业水平,尤其是社会公德、生物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7 浸润职业道德:内化职业规范,提升职业道德

在课程教学中浸润行业职业规范,内化职业道德。微生物实践操作中,用规范、真实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SOP)严格要求学生的操作行为,强化规范要求、严格操作训练、夯实认真负责的科学作风,将行业规范融入到日常操作实践中。强化严谨科学、完整规范的实验操作和记录,恪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严禁弄虚作假、抄袭舞弊,渗透和强化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待基础实验和科学研究务必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务实。在实验操作中,牢牢把握无菌操作意识和技术,强化职业规范,提升职业道德。针对各种不良科研和学术行为,有针对性地批判和引导,在学生中形成同时呼唤正义,抵制不良行为,恪守职业良知的良好氛围[12-14]。例如微生物培养接种的环节,设立敞开放置在实验室中五分钟的空白平板作为对照,以呈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强化无菌操作和无菌技术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知,更加严谨地遵守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并内化为职业规范和基本素养。

8 夯实职业素养:加强业务技能,提高职业水平

课程实施中加强业务技能,提高职业水平,夯实职业素养。结合不同的专业和岗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强化训练。护理专业强化消毒灭菌、微生物分布、样本采集、药敏试验等与护理工作实验密切相关的实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消毒灭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平板的制备、微生物划线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细菌分离鉴定以及未知样本探索等实验,强化学生基本的业务技能。药学专业学生强调药物检测和研究中微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和技能提升,开设了细菌分离、落下菌检测、增菌培养、质粒构建、感受态细菌构建等。基础实验紧贴专业实际和岗位需求,结合学生未来发展开设有针对性的实验,明显增强学生业务技能和职业水平[13-15]。

不仅强化基础技能,还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能力。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性和探讨性小课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办实验技能月月赛,在同学中营造比操作、比技能、比水平的良好氛围。举办微生物作画大赛来训练同学们的操作技能和美学素养,也强化了学生对于微生物专业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能力。

9 蕴涵医学人文:提升文化素养,强化医学情怀

将医学与人文融入课程中,培养有医学情怀的人,塑造有温度的医学工作者。微生物与免疫学学科的发展史既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更是关注健康和关爱患者的历史。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人类造成了惨痛的教训,微生物学家们奋勇抗争,用知识、技能和奉献精神投入到伟大的斗争中,保卫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我国微生物专家和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医务人员奔赴汶川地震灾区、长江洪灾过境区域以及舟曲泥石流灾区等身边的科学家和医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保护百姓健康,有效预防了灾区疫情的出现。疾病无情,人间有爱。鲜活的医学人文案例,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健康的典范,充满着医务人员的爱心,是一部有温度的医学情怀史。在故事中学到解决疾病的专业知识,通过案例更懂得医学的价值和意义,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医学的责任和使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医学情怀,让医学的温度和热情在心中逐步的升腾和蓄积。

10 融通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工具,延伸学习半径

多元网络平台的综合运用,丰富教学资源,延伸学习半径。通过QQ 群构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将课程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学之间互动交流,探讨学习内容和方法。运行的微信公众号“健康微生物”推送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例如微生物新知识、科学家的故事、最新科研进展等文章,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同时轻松活泼的语言更能激起同学的兴趣。开展“微而不微”的公众号征文活动,同学写的有关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科幻小说在同学中广受好评,更大程度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的热情。科普文章的撰写,宣传科技知识,提升知识服务的能力。通过多元网络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对课程相关知识延伸拓展,有利于随时随地深度学习,延展学习半径。

医乃仁术,医者仁心。不断强化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康的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不仅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又提升职业素养;既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一致,又努力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素养的融合统一。不断挖掘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想道德的结合点,融合课程思政,全方位、全流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的医学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