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琪 王君 崔红

高危妊娠是指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或妊娠并发症,或具有其他可增加妊娠危险性因素的妊娠类别,增加产妇难产甚至死亡的风险,其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目前已广泛受到妇产科的重视[1]。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对高危妊娠产妇的产前护理[2]。为改善临床高危妊娠的母婴结局,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初产妇270例。纳入标准:(1)结合医师诊断,符合临床上规定的高危妊娠标准;(2)孕周28~39周初产妇;(3)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4)可提供完整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或患有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2)有剖宫产指征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35例,年龄28~45岁,平均(34.53±5.14)岁;体质量48.43~73.2 kg,平均(64.68±6.81)kg;孕周28~37周,平均(34.41±0.52)周;妊娠合并高血压37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8例,妊娠合并肝炎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25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25例。对照组135例,年龄29~44岁,平均(35.23±5.68)岁;体质量49.77~70.58 kg,平均(63.90±5.94)kg;孕周29~38周,平均(35.52±0.58)周;妊娠合并高血压4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7例,妊娠合并肝炎1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27例,妊娠合并慢性肾炎23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检,密切监测产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并治疗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产前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为产妇讲解妊娠护理知识、用药知识、分娩时呼吸及用力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及时解答产妇疑问;(2)心理护理:对高危初产妇给予鼓励和支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焦虑、紧张感和恐惧感,树立生产信心,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同时做好产妇家属思想工作,更好的配合治疗及生产;(3)产前检查与检测:对产妇既往病史及生活方式等进行了解,督促其定期按时产检和评估高危因素,记录高危初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胎动变化、胎盘前置或早剥、水肿、蛋白尿、阴道出血等情况;(4)饮食及生活方式护理:结合产妇个人情况制定饮食计划,保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并合理限盐控糖,适当进行运动,左侧卧位保证充足睡眠。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分娩过程指标(包括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结局(包括分娩类型、新生儿窒息率)、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量表)、分娩应对能力量表(CCB量表)评分情况。(1)SAS量表评分标准[3]:总分为100分,按照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标准打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2)VAS量表评分标准[4]:在10 cm左右的游动标尺上,每隔1 cm设定一个刻度,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进行打分,0为无痛,10为剧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3)CCB量表评分标准[5]:该量表包括16个条目,每个量表采用4点量表形式“经常”“有时”“很少”“从不”,分别计分4、3、2、1分,总分为64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过程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降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过程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分娩过程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产程时间(h) 产后2 h出血量(mL)观察组 135 6.59±1.37 157.59±29.48对照组 135 9.71±1.56 251.23±31.40 t值 - 17.460 25.261 P值 - <0.01 <0.01

2.2 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产妇分娩疼痛、焦虑及分娩应对能力情况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VAS、CCB评分显着更优(P<0.01)。见表3。

3 讨论

高危妊娠直接危害着母亲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包括孕龄过小或过大、异常生育史、胎儿发育异常、胎盘前置或早剥、孕妇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肾炎、重度贫血等[6]。高危妊娠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导致剖宫产率和难产率随之上升,也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7]。新生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量轻,而高危妊娠初产妇的新生儿则更易发生许多合并症,表现为青紫、硬肿症、感染、低血糖、颅内出血、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甚至会伴有视听障碍和神经发育障碍[8]。有些新生儿在抢救后可以存活,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错过了最佳矫治时期,也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9]。

产前护理干预是一项临床护理意义重大的产科辅助措施,可提高产妇的自身依从性,从而对母婴结局产生积极影响[10]。由于近年来高危妊娠产妇的数量日趋增多,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实施产前护理干预的优势也逐渐受到重视。首先,结合高危妊娠的筛选和系统的孕期管理,可以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其次,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降低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危险[11-1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例(%)]

表3 产妇分娩疼痛、焦虑及分娩应对能力情况(±s)

表3 产妇分娩疼痛、焦虑及分娩应对能力情况(±s)

组别 例数 SAS(分) VAS(分) CCB(分)观察组 135 25.29±4.81 6.53±1.38 53.28±8.28对照组 135 38.93±5.27 8.14±2.42 28.67±5.44 t值 - 22.211 6.715 28.862 P值 - <0.01 <0.01 <0.01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对产妇及胎儿均较有利,对产妇自身也是一种较安全的方式。但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远超国际组织倡导的标准[13]。高危产妇受心理状态和身体情况的影响,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尤其是缺乏分娩经验的初产妇[14]。产前护理干预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产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完善的定期产检和针对性的辅导治疗,让高危妊娠初产妇充分了解用药和分娩知识,缓解产妇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坚定信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然分娩,保证分娩的正常进行[15-16]。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显着降低;提示产前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减少生产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的损伤。另外观察组顺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表示产前护理可以提高高危妊娠初产妇顺利生产率,有效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了生产风险。同时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VAS、CCB评分显着更优;说明产前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的心理焦虑和生产后疼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同时给予产妇更好的生产应对能力,效果显着。

综上所述,产前护理可有效缩短高危妊娠初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产妇焦虑和疼痛感,改善产妇生产应对能力,母婴结局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