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利芬 朱文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胃肠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高发疾病,我国的胃癌患者已经逐渐增多,据科学调查,胃癌已经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的几大原因之一,且呈上升趋势[1]。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有较高的致死率,因胃癌而死的患者可以占到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 名,对于胃癌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但是因为患者就医时多数病情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因此,在其诊断是胃癌诊治的关键。对于细胞核内DNA 含量的检测在临床上已经成为诊断肿瘤,鉴别肿瘤预后、判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1-3]。肿瘤的基因、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倍体的改变和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决定了肿瘤组织分化的程度以及肿瘤的恶化和预后[4-6]。为探究组织印片DNA 倍体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以及预后有何影响,作此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收集2015 年6 月—2018 年4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50 例胃癌进行切除患者的标本,其中男性有79 例,女性有71 例,年龄在32~82 岁之间,平均年龄(56.78±11.92)岁;经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这150 例胃癌患者的标本中,高度分化的有37 例,中度分化的有49 例,轻度分化的有64 例;通过对肿瘤周边的胃粘膜分析,患慢性胃炎的患者有14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且伴有非典型增生的有9 例。纳入标准:(1)患者为胃癌需要进行手术患者;(2)患者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相关的精神病史或者有精神病、肿瘤性疾病等病症;(2)患者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 手术之后切除的胃癌组织进行冰冻,与此同时将肿瘤组织切片放于载玻片上,然后再盖上一层载玻片轻轻地按压数次,使得肿瘤组织均匀的涂抹在载玻片上,从而获得足够的肿瘤细胞;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一张周围非肿瘤组织的印片。

1.2.2 印片的染色及分析 用Feulgen-Thionin 对两张组织印片进行染色,然后用全自动的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对细胞核内的DNA 倍体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观察DNA 异倍体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是否有关。

(2)DNA 异倍体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否有关系。

(3)观察癌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细胞浸润的深度是否对胃癌DNA 异倍体率有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NA 异倍体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关系

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患者的DNA 异倍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DNA 异倍体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没有明显关系,详见表1。

表1 DNA 异倍体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关系表 [例(%)]

2.2 DNA 异倍体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的关系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DNA 异倍体率有明显差异(P<0.05),可见,肿瘤的分化程度对DNA 异倍体率有影响,详见表2。

表2 DNA 异倍体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的关系表 [例(%)]

2.3 胃癌DNA 异倍体率与癌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的关系

不同转移程度患者DNA 异倍体患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患者DNA 异倍体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正常的人体细胞大多为二倍体细胞,只是有极少量的细胞由于处于S 期容易受到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导致基因发生突变、染色体发生移位和缺失,从而出现含有异倍体的细胞。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只要是DNA 的含量发生很细微的异常变化,就有可能会使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成为恶性肿瘤细胞[7]。

表3 胃癌DNA 异倍体率与癌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的关系表 [例(%)]

尽早对胃癌进行诊断以及接受良好的治疗能够提高胃癌的治愈率。当细胞中出现DNA 异倍体时,这就提醒我们体内有肿瘤的发生,病人的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而有DNA 异倍体的组织,这可能是肿瘤细胞恶化的前兆[8-9]。通过病理来诊断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这种方法判断肿瘤细胞制片的时间较长,同时因为医生自身的影响,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的现象[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分化胃癌的DNA 异倍体的发生率为62.16%,中分化胃癌的DNA 异倍体的发生率为87.76%,而低分化胃癌的DNA 异倍体的发生率为100.00%,两相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分化的程度与DNA 异倍体率呈现负相关,与二倍体率呈现正相关。通过这些结果能够预示肿瘤细胞中含二倍体的患者比含有异倍体患者的预后效果好。

胃癌的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治疗上也是非常有难度的[11-13]。患者的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早期研究显示,胃癌主要是通过淋巴结转移。本次研究分析了150 例肿瘤患者中淋巴结的转移与DNA 倍体的关系,结果显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96 例,其中发现二倍体的有3(3.13%)例,有93(96.88%)例为异倍体;而癌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有54 例,其中发现二倍体的有17(31.48%)例,有37(68.52%)例为异倍体。这就说明,淋巴结转移与DNA 二倍体关系密切,并且异倍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比二倍体的大很多。所以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DNA 含量进行测定有助于预测肿瘤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还能够指导手术的治疗,特别是在对肿瘤淋巴结彻底清除时。

通过DNA 倍体分析能够更好地判断胃癌的具体症状,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