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

我国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人数约60 万[1],相当于约每分钟就有1 人因心脏骤停而死亡,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即时、有效的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可明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2]。然而,我国CPR 抢救成功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主要原因是心脏骤停绝大部分发生在院外[3-5],而我国CPR 知识公众普及不足,公众实施成功CPR 信心不足,导致“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及时有效救治率低[6-10]。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CPR 重点受益于院外心源性猝死的患者[11]。而院外心脏骤停“第一目击者”常常不是医务工作者,多为家人、同事、同伴、路人或社区居民等非医务人员。因此,非医务工作者CPR 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普通职业人群的CPR 相关统计数据不多,但这部分人员较为容易组织,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施CPR 的体能,对于普及CPR 知识和技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在职人员CPR 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为后期开展普通职业人群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重庆市沙坪坝区、璧山区、合川区、万盛经开区4个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职人员。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重庆市抽取4 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3 个机关、3 个事业单位、3 个企业,对每个单位愿意参与调查的在职人员进行调查。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网上填写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研究组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岗位性质、宗教信仰、自觉健康状况;(2)CPR 需求,突然遇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行为和CPR 培训行为;(3)CPR 态度,包括:CPR 的必要性、学习态度、实施态度、设施配置等;(4)CPR 知识,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胸外按压知识、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知识、复苏效果判断知识。

1.2.3 判定标准

CPR 知识部分共24 题,满分51 分,≥41 分表明CPR 知识合格;CPR 相关基础知识满分12 分,≥10 分为合格;胸外按压知识满分18 分,≥14 分为合格;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知识满分14 分,≥11 分为合格;复苏效果判断知识满分7 分,≥6 分为合格。CPR 态度部分共10 个题,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满分30 分,总分获得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对CPR 的态度越积极。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问卷星答题结束后导出,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 进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 和Kruskal-Wallis H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PR 知识情况

1160 名职业人员CPR 知识总得分为(32.32±12.48)分,合格率为29.31%。其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知识合格率最低(31.64%),相关基础知识合格率最高(59.66%),见表1。从单个CPR 知识题目答题情况看,答对率最低的3 个题目是: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吹气配合次数(33.97%),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34.05%),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的次数(35.26%);答对率最高的3 个题目是:吹气前是否清理异物并检查气道通畅(83.53%),看起来健康的人是否会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86.47%),急救中是否应首先注意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92.16%)。

表1 重庆市1 160 名职业人员CPR 知识和态度得分情况(n=1 160)

2.2 CPR 态度情况

1160 名职业人员CPR 态度得分为(23.87±4.36)分,见表1。从单个CPR 态度题目答题情况看,得分最低的3 个题目是:有无把握使用CPR 技术抢救伤病员(1.42±0.91)分,知道有他人救助呼吸心跳骤停的人反被诬陷的情况后的态度(2.17±1.15)分,认为自己有无能力学习CPR 知识与技能(2.32±0.64)分;得分最高的3 个题目是:公共场合有无必要配置急救设施(2.71±0.59)分,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有无必要学习CPR 知识和技能(2.76±0.56);对公众宣传CPR 知识与技能有无必要(2.79±0.51)分。

2.3 CPR 培训情况及行为

1160 名职业人员中,仅35.26%的职业人员接受过CPR 培训,其中751 名人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中未培训的原因,“没关注,不知道重要性”,占28.76%;“单位未开展此培训”,占42.21%;“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占32.62%;“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课程”,42.74%;“不想参加培训”,占1.46%;“其他”,占11.98%。如果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伤病员,首先的做法主要是“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占61.72%,其次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占36.72%。

2.4 CPR 知识与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听说过CPR、是否接受过CPR 培训的职业人员CPR 知识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单位性质、工作岗位、自觉健康状况、自己是否患病、是否遇到过CPR 的场合、是否听说过CPR、是否接受过CPR培训的职业人员CPR 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点职业人员CPR 知识和态度情况

2.5 CPR 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以CPR 知识合格与否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说过CPR 和接受过CPR 培训是职业人群CPR 知识合格与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表4。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表4 CPR 知识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院外第一目击者及早识别心脏骤停并实施CPR 对提高猝死者存活率和存活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2-15],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的3 类职业人群CPR 知识合格率仅为29.31%,尚还不令人满意,这3 类职业人群对CPR 的知识掌握还有待提高。从不同维度发现,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知识、胸外按压知识合格率较低,均不到40%,CPR 相关基础知识合格率最高(59.66%);单个题目答题情况看,答对率前三位的是CPR 相关基础知识和气道开放知识,答对率后三位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知识;结合93.10%的人听说过CPR,35.26%的人接受过CPR 培训,使用CPR 技术抢救伤病员把握的态度得分最低,仅(1.42±0.91)分,且此题为所有态度题目中唯一均值低于2 分的题目,说明职业人群大部分知道CPR 这项技术,且有一定程度CPR 基础知识,但可能由于深入培训和欠缺巩固的原因,致使较为细致和深入的CPR 知识模糊和操作信心缺乏,这与冯丽等[16]针对居民和杨建坤等[17]针对警察的调查结果相近。提示这还需要加强这3 类职业人群具体、细致的CPR 知识的培训,让其具有实施高质量的CPR 理论知识。

根据统计分析显示,听说过CPR 和接受过CPR 培训的人群拥有更好的CPR 知识。在三类职业人群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单位性质、不同工作岗位等不是CPR 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因素。结合没参加过培训的主要原因(42.74%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课程;42.21%单位未开展此培训;32.62%工作/学习太忙没时间)分析,大部分职工是没有正规的学习渠道,或是没有空余时间。这提示我们通过单位组织开展培训对提升在职人员CPR知识普及度十分重要。

研究的3 类职业人群对CPR 实施的态度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未接受过CPR 培训的人员中,仅1.46%不想参加培训。从具体每题答题情况看,CPR 态度得分最高的主要是学习态度,得分最低的主要是实施态度。这可能与知识掌握不全面,事关生死,成功实施把握度不够有关;从了解到实施救助后反遭诬陷的情况后对实施CPR的态度得分处于较低分的后2 位来看,也是由于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致。这提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多正向的宣传,培训工作中除了知识技能的普及,积极的态度树立也十分重要。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单位性质、工作岗位、自觉健康状况、自己是否患病、是否遇到过CPR 的场合、是否听说过CPR、是否接受过CPR 培训的职业人员CPR 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PR 知识不同,CPR 态度在多种特征上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通过网络、书本、电视等媒介大众已有一定程度的CPR 普及,但不同特征人群普及程度不同,而态度代表的是一种认知模式,通过普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研究显示,35.26%的职业人员参加过CPR 培训,但这其中只有仅51.34%的人CPR 知识合格。说明存在记忆遗忘,且国内针对社会大众的CPR 培训很少针对同一批人群进行复训[18],缺乏CPR 知识、技能的巩固。提示CPR 的培训需要深入研究培训巩固方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持久的CPR 知识和技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