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平 冯美 陶怡 何智丽 申雪兰 李汶静 吴利平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急救技术[1-3]。婴儿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在按压深度、按压手法、人工呼吸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4-5],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认知及技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认为技能养成需要经过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3 个阶段,是顺向的教学认知理论,现有心肺复苏培训多基于该理论开展[6-7]。错误学习法(error-based learning,EBL)则有所不同,该方法基于消极知识理论,认为对错误的识别和反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知识、促进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是对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的重要补充[8-9]。在正向的教学设计中辅以反向的EBL 教学,展示和剖析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引导分析、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减少错误发生,促进正确认知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与EBL 教学结合,用于婴儿心肺复苏教学,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10 月于重庆市某三甲专科儿童医院实习的139 名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 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后分为观察组68 人,对照组71 人。观察组女生64(94.12%)人,男生4 人,年龄20~23 岁,平均(21.63±0.69)岁;对照组女生66(92.96%)人,男生5 人,年龄20~23 岁,平均(21.39±0.7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t=1.889,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工作如下:(1)组建教学团队:包括副教授1 名,负责整体课程设计及把关;讲师6 名,其中4 名负责理论/操作教学和测试题编制,2 名负责操作考核;硕士研究生2 名,负责联系师资培训、准备教学用物等。(2)选拔师资:师资均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人员(纳入标准:技能组骨干成员、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急诊科工作年限≥10 年、临床带教年限≥5年)。(3)培训师资:课题组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分批次向两组教师讲解教学实施方法,使得不同组别教学师资掌握相应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考核师资掌握考核标准和考核注意事项。(4)设置易错点:师资根据《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结合既往培训考核结果,汇集并梳理出5 个婴儿心肺复苏操作中的易错点和重难点,见表1,着重强调婴儿心肺复苏术与成人的差异。(5)确定教学内容:依托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儿科护理学》[10]教材第二十一章第七节“心跳呼吸骤停”和《2020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开展理论教学[11]。(6)编制理论测试题及教学满意度问卷:其中,理论测试题包含前测试题10 道和后测试题20 道;教学满意度问卷,共13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13~65 分,得分越高表示教学满意度越高。

1.2.2 教学实施

1.2.2.1 观察组教学方法

教学时长为3 周,具体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如下。第1 周(课前-认知阶段):第1 天-讲解实习安排及注意事项,告知护生教学分组情况;第2 天-抛出案例引思考: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婴儿心肺复苏案例。案例具体为“患儿,男,8 月,因“发热待查”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9 次/分,大动脉搏动不可扪及。提问:患儿发生了什么情况?作为护士,我们应如何处理?”,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教学主题;第4 天-查看护生案例学习情况,提醒未完成者及时完成;第5天-正确示范给标准: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技能组成员录制的婴儿心肺复苏教学视频上传至超星平台,视频总时长约7 min,详细讲解了婴儿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第2 周(课堂-联系形成阶段):第1 天-(1)课堂前测找问题: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前测试题,共10 道选择题,5 分/道;并在理论课开始前告知授课教师前测试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10 min)。(2)理论讲解纠错误:婴儿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讲解,解析前测试题易错点(50 min)。(3)正反对比设陷阱:观察组操作示教师资根据提前设置的易错点(见表1)进行错误示范,护生事先不知情,在观看教师示教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示范后由学生指出教师操作错误点,并阐述正确操作(20 min)。(4)实地练习悟要领:通过自主练习,将理论与实际练习,教师进行组间巡视指导和总结归纳(150 min);第3 天-(1)通过Excel 表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护生考核顺序随机分为2 组。(2)告知学生考试时间及考试顺序安排,考试时间为每人7 min(含教师点评)。(3)发布操作考核标准并强调考试注意事项,嘱咐护生做好考试准备。第3 周:第1 天-(1)理论测试。(2)操作考核:考核完毕后,考核教师点评护生操作情况,再次强调操作重难点。(3)填写教学满意度问卷;第2天-将完整版《2020AHA 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等学习资源上传至超星平台,供护生了解相关进展和动态。

表1 婴儿心肺复苏易错点设置

1.2.2.2 对照组教学

与观察组相同,对照组教学时长为3 周。教学活动依据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设计,采取“课前预习-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分组练习-教师总结”的方法进行。上课当日前测完成后进行理论讲授;而后操作课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为遵循教育资源公平原则,考核完毕之后将婴儿心肺复苏相关视频、案例及指南等学习资源上传至超星平台,提醒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巩固学习。

1.2.3 质量控制

(1)教学实施前,分别对教学及考核师资进行同质化培训。(2)教学过程中,除操作示教师资不同外,两组教学地点、教材、教学时长一致。(3)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师资一致,护生考试顺序随机,且考核师资不参与理论及操作教学,亦不知晓分组情况。(4)通过超星平台发布课前/后理论测试题时设置“题目乱序”和“选项乱序”规则。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评价指标如下:(1)课前/后理论测试成绩:其中,前测试题共10 道题,均为单选题,每题5 分,总分50 分;后测试题共20 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每题5 分,总分100 分。(2)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90 分为“优秀”)。(3)操作错误发生率。(4)教学满意度:在文献研究[12-14]及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编制教学满意度问卷,包括对授课方式、教学资源、教学重点安排、师生互动情况、考核方式等的评价,共13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1 分)到非常同意(5 分),总分13~65 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学满意度越高,问卷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s α)为0.869。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测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课前、课后理论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理论测试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理论测试成绩比较(分,±s)

2.2 两组操作成绩及优秀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及操作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3 易错点错误发生情况

除“复苏后处理”环节外,观察组护生在婴儿心肺复苏操作中其余环节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操作环节错误发生率比较[例(%)]

2.4 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总分及条目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教学满意度比较(分,±s)

表5 教学满意度比较(分,±s)

3 讨论

3.1 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单纯基于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设计的传统操作教学,重心常集中于课堂,方法多以“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为主,护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采取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设计,在顺向教学基础上补充反向“易错点”教学环节,通过“课前正确引导-课中示错/纠错-课后练习强化”,使得观察组护生课前、课后理论测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余各环节的失误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唯有“复苏后处理”环节操作失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与设计示错点时未突出强调“复苏后处理”环节有关。表明顺向与反向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护生理解记忆婴儿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重视技能培养的过程性和连贯性,提倡课前-课堂-课后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强调契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认知心理特点,符合动态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需求[6]。本研究中,护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并线上学习正确的婴儿心肺复苏操作示范视频,可对该操作形成初步认知[15];EBL 教学法的引入,突出易错点和重难点的讲解,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在操作示范时教师故意出错,护生需集中精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识别错误点和错误原因[16],并与正确操作形成对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在此过程中护生始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课后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自主学习和回顾相关知识,逐步进入自动化阶段。此教学方式结合了线上、线下教学的优点,同时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17]。

3.2 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可提升教学满意度

错误是创新思维的生长点,是方法革新的源泉。课前预习、课中示错/纠错等环节,更易吸引护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生对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持肯定态度。原因可能是与单纯基于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的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能够通过“案例导入-视频预习-理论讲解-教师示错-学生思考-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考核评价”等环节,实现因势利导、激发护生好奇心和课堂积极性、锻炼护生批判性思维,帮助护生领悟体会出错的原因,加深印象。本研究所设置的示错点多是临床过程中易混淆出错且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环节,在教师示错过程中强调婴儿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的差异和易错点,调动护生进行总结思考,可使其对婴儿心肺复苏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3.3 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可操作性强

危重症婴儿患者可见于各类医院及情景,及时、准确且高质量的婴儿心肺复苏是拯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黄迪等[18]通过心肺复苏游戏进行教学,趣味性强,但由于游戏制作周期长、过程繁琐且涉及版权等问题,不易大范围实施和推广。此外,若想将本方法运用至其他技能教学培训过程中,需要重新研发与该技能相关的游戏,成本花费较高。Wernecke 等[7]认为从错误中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习者对先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吴琼等[19]通过录制反例微视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提高了模拟患者抢救成功率,但由于未让学生事先了解正确操作,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辨别正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本研究在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的指导下,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借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技能组录制的婴儿心肺复苏操作案例及视频开展,通过改变操作示教方法,反向教学,取得良好成效。此方法无需重新制作教学游戏、视频等工具,节省人力、财力且效果良好,后期可考虑将此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其他护理技能教学培训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我国护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与理论脱节、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20]。

费茨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结合EBL 教学法可提高护理本科生婴儿心肺复苏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由于人力及时间限制,本研究仅将该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婴儿心肺复苏培训。今后,可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其在其他护理技能教学中的长期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