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马壮

近年来,校地合作共建成为高校与地方同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增强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高校提升综合水平的充分体现。校地合作方式与途径的多元化对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1]。国民体质监测是国家为系统掌握国民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3~79岁国民监测对象统一进行测试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2],并将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该活动以打造辽宁省“体医结合”示范单位为目标,依托锦州医科大学的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实现院校与地方政府共享互通与紧密结合,锦州市政府于2021年5 月与锦州医科大学开展了“校地合作”国民体质监测项目。锦州医科大学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师生的专业性使该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开启了国民体质得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共发展的双赢合作模式。

1 “校地合作”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意义

1.1 医学院校服务社会,体现“体医融合”的专业性

锦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21 年5 月正式落户锦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经过近1 年的工作开展,已抽调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了多人工作组,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打造出了一支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专业队伍,对体质监测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从锦州市政府职能部门与大学的专业合作来看,锦州医科大学体育与运动康复学院在辽宁省内构建了国民体质测试“体医融合”的最佳搭档。

1.2 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通过本校专业测试团队认真检测,获取检测结果数据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研究。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开展“健康校园”建设活动,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革赋能、发展至上”的发展思路,通过“校地合作”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开展,将体育手段与医学理念相结合,对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及非科学运动损伤人群给与专业的指导,使民众了解自身健康问题,掌握科学有效的健身和运动方法,有助于提升民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3]。

1.3 “红色育人工程”,实现文化传承

校地共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沈战役亮甲山战斗遗址。充分发挥锦医红色校史和锦州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红色育人体系,开展“四个一百”红色育人活动,积极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打造锦医红色育人品牌。通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指导不同人群科学健身,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源源不断输出高品质人才、高端科技成果,传播先进文化,在民族复兴中带头发挥国之重器作用。

2 “校地合作”育人活动的开展

2.1 校地合作共营,组建专业团队

校地合作主要体现高校与当地政府合作承接项目。为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开展,为该项目构建了400 m2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锦州市政府提供了近70 万元的监测仪器设备,为后续活动开展给与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鉴于专业对口,该测试活动由运动康复专业师生承担,学院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多年,具备专业的人员,并组建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专业测试队伍,经规范化培训后进行测试,充分体现出体育与医学结合,致力于打造辽宁省内独树一帜的国民体质健康建设的优质平台。

2.2 活动组织有序,测试与人才培训并重

由于被监测人员的年龄、背景、社会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受试对象对体质监测工作的认识、接受度、配合度及顺应性的差异较大。因此,于测试前,对选择的测试人员提前做好宣传、教育和指导工作。为了使该项活动能规范、有序地开展,提前对参与检测的师生进行专业化培训,对检测仪器的使用、不同人群检测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在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向测试对象详细讲解测试方法及配合方法,并于测试后形成测试报告,对被测试对象进行健康指导。

2.3 发挥体医融合的优势,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由于被监测对象人员较多,亦涉及到个人隐私,于测试并形成数据报告之后,聘请专业人员对每名测试对象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采取安全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亦根据受试对象的要求提供纸质版数据报告。测试后,被测试对象的数据保留5 年。之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提出促进人民健康的主要措施,既包括具有共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方法和措施,如:就运动训练及营养摄入方面给与科学合理的处方和建议,从而促进健康的维持和体质的增强。措施也应具有针对性和个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结合个体差异和个体自身兴趣爱好,形成科学的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指导方法;有助于构建以“体医结合”为特色的运动损伤预防、健康服务、治疗与急救及疾病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由于非科学运动而引起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功能训练的指导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不同个体在科学锻炼方面提供有效指导的能力。

3 “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现实意蕴

3.1 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数据库

锦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从2021 年6 月份开始,目前已完成对2 440 人的监测工作(计划以后每年均完成2 000 余人的监测任务),并建立了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开展与对所测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素质指标方面,大学生群体在男性上肢力量、女性核心力量、握力及平衡能力方面均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经测量和分析结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形态指标方面,锦州市20~59 岁成年人的体质量及身高指标优于我国同年龄段平均水平。在机能指标方面,锦州市市直机关成年人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肺活量指标方面,老年男性该指标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全国平均水平,女性20~39 岁年龄段肺活量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3.2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基于学校康复技能实训平台或到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专业康复训练技术以外;借助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这个平台,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参与实际社会活动,提高了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也切身体会到将运动与康复手段相结合的“体医结合”模式的魅力。其次,该活动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在思想上打破了以往仅希望到医院工作的想法,通过监测活动前学生针对民众在体质监测及健身需求的调研中发现,民众需求量大,而且许多亚健康人群对科学健身的呼声较高,使很多学生有了创业的想法,在本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参与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学生参与项目的申报率达到97%,并在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校级二等奖6 项。另外,从本年度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来看,与2019—2021 年平均就业率同一时期比较上升了6 个百分点,这个增长主要体现在参与过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的学生不仅有就职于医院康复科的医护工作者,还有体科所以及从事运动损伤防护与保障工作的工作人员等。

3.3 增进民众身体素质,成为推动“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切实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群众体育科学化进程,加强大众健身指导,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内容[4]。体质监测活动的开展以保障人民健康水平,增进人民身体素质的目标为出发点,无论是稚嫩孩童还是古稀老者,该活动都试图成为筑牢国民素质的健康基石,为群众体育工作打好健康“增值牌”[5]。对体质测试活动中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在公共服务方面造福民众;提高民众的健康理念,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该项活动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亦成为了推动“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4 “校地合作”助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4.1 注重实践能力拓展,构建“校内外课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社会—环境因素”[6],以多项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为研究内容,通过“1 +2 +3”对已有的1 个“爱康之家”协会、2 个平台——为学生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和国家队训练保障项目服务平台,3 个品牌“8.19 医师节活动”“锦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活动”“锦州市全民健身大讲堂”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实践教学体系中“社会—环境因素”培养的教学效果。

4.2 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强调专业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同步进行,实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进行连接,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卫生命的职业意识[7-8]。发挥以体育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体育在民族精神、文化自信、规则意识、团结协作、拼搏奋进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推进健康学校建设,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切实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体育锻炼管理服务、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培养出“有温度”的、综合素质优良的德才兼备、德术双馨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4.3 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丰富教学资源

针对运动康复领域岗位能力需求,运动康复专业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大连港康复、盘锦宝石花医院等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其中同质化建设、实习运行管理、实习与就业教育等也是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检验ICF 理论作为现代康复教育和临床康复研究所需的知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9],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作机制,丰富教学资源,打造运动康复特色专业。

4.4 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确保培养体系顺利开展

围绕“整合生物—心理”[10]的模式,落位在对专业教师及团队的培养建设上,通过教师对专业对教材的把握、对行业的了解、对专业技术的实践与掌握等方面的研究,反映出运动康复专业教师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学习和转化运用,同时,做好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的知识衔接和逻辑递进,确保师资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成为总体设计的人员保证。

4.5 引入混合式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作为构建体系研究,结合运动康复专业特点,依托教学资源,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开展基于翻转课堂[11]的混合式教学,有效借助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学的主体转移至学生[1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措并举,打造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兼具的优质课堂。

4.6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加强教学质量保障

建设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围绕坚持内部质量监控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宗旨[13],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监控为手段,有助于促进校内分散教学质量要素与管理活动的有效统一,形成内部质量监控与外部评估相互结合的模式[14-15],真正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可不断优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有其深刻含义,高校应认真学习并落实。锦州医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锦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要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学校新校区接续建设和锦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战略机遇期,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坚持依靠创新发展破解事业发展的难题,着力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提升,通过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激活锦城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