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建平

新华医院始建于1958年,到2008年正好是建院50周年,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的医院改扩建、修缮、拆除等工作也基本完成。在此期间,基本上对50年代末建成的建筑予以全部拆除,在原有的基地上拆除老建筑,先后依次新建了妇儿大楼、门诊综合楼、外科大楼、医技楼、急诊楼、病人服务中心等,对原有的学生宿舍楼、由宿舍楼改用作行政办公楼、原急诊楼等80年代建设的旧楼进行大修改造工作,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医院运行的需要。

大规模的改扩建工作给医院面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创造出崭新的符合现代医疗流程、环境优美、具有一流的现代化医疗设施,崭新的医院。通过大修、改扩建等工作,到了2008年全院的医疗建筑几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当前政府对医院投入稳步增长的调整时期,在经过大规模的新建和重建之后,承载对历史老建筑的记忆、那个时代特有的建筑符号,使老一辈医院建设者十分怀念,医院领导及基建管理部门重视原有医院的建筑痕迹,追求医院文脉的延续,对有价值的医院原有建筑或不影响现代化医院改扩建的那些部分的建筑物加以保护与修复,对一些过时的老建筑不合乎时代需求的部分进行改造,减少用于土建框架方面的投资与消耗,在为医院节约资金的同时,认真慎重对待医院建筑资源重复使用,从而减少重建与新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效应,使其重新焕发活力,做到“物尽其用”。本文拟就建于1957年的大礼堂改造工作作一介绍。

1 项目简介

始建于1957年的大礼堂是一栋跨度为20米,长度为40米,屋架标高5.0米的木屋架、砖墙(柱)结构,基础为条形砖基础,在当时是一栋有一定规模的大礼堂。其在使用过程中,先后被用作过大礼堂、教室、职工食堂以及职工活动场所。因为时间久远,风吹雨淋,白蚁虫蛀等,很多木头老化腐朽、墙体局部有开裂现象,有的区域比较危险。由于被过度的使用,排水不畅等严重困扰着这些老建筑。

按照医院规划,这一时期医院进行大量的改扩建工作,原有医院的药库、静脉配置中心、制药车间等医院急需的功能用房无从着落,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将需要大空间的药库及配置中心设置在大礼堂内,但原来面积仅为800m2的大礼堂空间,一是无法满足需要1600m2的中西药库和1500张床位需求量的静脉配置中心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安排这些内容?二是如何确保大礼堂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既要符合相关标准进行修复性工作、又要改造后再利用,同时要解决室外总体改造的协调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和论证,重点是研究如何在800m2小面积内来满足增加一倍的大面积规模空间。

在进行改造前必须考虑满足药库、静脉配置中心的基本功能要求,即必须满足堆放药品的平面空间需求、符合静脉配置所需的水暖电尤其是净化空调所需的环境、空间等功能需求,在原有的空间里必须设置2层楼的区域,必须设置药物存取的升降机、大型存放药品的冷库、满足净化空调的空调机房等。

2 修复性工作

2.1 屋面部分

原房屋屋面为双坡屋面,屋架采用三角形木屋架,南北向布置,跨度约20米。屋架各构件之间通过榫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节点处辅以扁钢、螺栓进行紧固。屋架腹部竖向拉杆采用圆钢拉杆。屋架上设木檩条,檩条上钉木板,木板上做防水及石棉瓦屋面。三角形木屋架内在材质情况还不错,但屋面做法及已经发黑的石棉瓦屋面破损相当严重,必须予以拆除修复,我们采用沿用原来的檩条(有损坏处予以修复),上铺设压型彩钢板屋面,重量比原来的结构要轻,确保不超重,并且用现代的防水技术,确保改造后的屋面不漏水渗水。

2.2 墙体及基础部分

房屋结构为纵墙承重体系,部分横墙承重。屋面荷载通过檩条传到南北向的木屋架,木屋架支承于南北两道纵墙的砖壁柱上。现场对承重墙角进行了开挖检测,发现承重墙下采用砖砌大放脚条基,为刚性基础。砖砌体及砂浆等标号不是很高,尤其是房屋建造年代久远,室内外标高均比较低。该部修复性工作在加固改造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不对原结构受力体系进行改变,考虑到房屋使用的特殊性,我们仅对处于室内地面以上约1米的范围内墙体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外面的雨水或湿气不渗透进来。

2.3 地面部分

考虑到功能的需要,必须降低原来的地坪,以确保改造后的房屋有足够的高度空间。根据房屋检测报告揭示,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一般在0.35~1.40米之间,相应标高为2.14~2.70米。地下水对Ⅲ类场地环境中混凝土无腐蚀性。现场检测工程中,对房屋外纵墙基础进行开挖时发现,地下水位在地坪下0.6米左右。因此在地面下降的同时,十分注重地面的防水处理,地下防水做法参照屋面防水的做法采用两道防水处理,一道为防水涂料。另外一道采用防水卷材,确保今后使用不会由于地下水位贴近地面而产生渗水现象,这样的整修要求也是洁净药物配置中心的环境要求。

2.4 清水墙墙面及混水墙门斗、雨棚的修复

在建筑学上砖墙表面只做勾缝处理的墙面称为清水墙。由于黏土砖有较好的耐久性,不易变色,并有其独特的线条质感和较好的装饰效果,通过多样化的砌筑方法或者与混水墙配合使用,来增加墙面的装饰效果。为了强调历史感,施工人员先小心翼翼地用铲刀将混凝土墙体刮掉,然后再勾勒出清水砖墙体,并涂上了保护外墙和防水防漏防潮的涂料。大礼堂的北侧更有一些墙体在漫长的使用中被粉刷成了混凝土沙浆墙面,或被白色瓷砖所覆盖。根据这次“恢复原貌”的修复原则,施工方精心凿除覆盖在砖墙上的瓷砖或沙浆,有些实在不能清除的则使用类似砖墙颜色的外墙涂料予以覆盖整修,并勾勒砖墙线条确保清水墙感觉,基本上重新恢复了大礼堂建筑的旧貌。

3 改造后再利用

对原有的老建筑进行必要的修复后,结合新功能的要求,使之符合未来药库及配置中心的功能需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后再利用。

3.1 增加钢结构平台

由于流程及空间的要求,配置中心及药库底层的净高必须≥3米。为避免对大礼堂原结构产生损害,新增设的钢结构与原结构主体外墙和内墙设缝脱开。通过综合比对,最终采用新建部分钢平台,楼面为压型钢板支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从而确保顶层的空间满足需求。

3.2 抬高原有天花板标高

为确保改建后的二层有效空间高度,必须将原有的天花标高抬高,除原木屋架不能动以外,抬高屋架之间的天花标高,确保改造后的净高度≥2.70米,从而保证满足作为药库的基本要求,而屋架梁底标高符合2.4米,作为门洞的高度符合一般的建筑尺度要求。

3.3 设置新的升降梯

作为整个医院的中西药库,每天进出药品特别多,往医疗区的药物配送均采用电动电瓶车,为提高药品存放出库周转率,方便上下层之间的运输,必须设置垂直运输系统。由于房屋的特殊结构以及空间的原因,不可能设置一般意义的货运电梯,针对场地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2吨负荷的液压升降梯,通过改造,将液压升降梯的四周用砖砌筑成封闭维护墙,确保安全可靠。

3.4 进行功能改造

根据医疗需要,对静脉药物配置的工艺流程,我们请专业公司对改造区域内专门劈出约500m2区域,进行净化改造,这些区域中分别设置了净化万级营养室28.0m2;净化万级抗生素室42.0m2;净化万级二更衣室(营养间)7.0m2;净化万级二更衣室(抗生素间)7.0m2;净化十万级一次更衣室(营养间)5.0m2;净化十万级一次更衣室(抗生素间)5.0m2;排药准备室50.0m2;成品核对室53.0m2;审方打印区25.0m2;冷藏药物存放区7.0m2;针剂库房16.0m2;成品发放区23.0m2;通道12.0m2等等,确保该区域的生产规模中硬件设施的要求,满足整个医院对静脉药物配置的需求。同时还根据功能需要设置了100m2药品冷藏库等。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将原有破旧的建筑变为比较现代化、功能齐全、能够满足整个医院对药库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成功改造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医教研工作。

4 室外总体改造

室外总体改造,是对老建筑改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应予高度重视。医院老建筑的改造,普遍存在室内±0.00标高比较低,室外标高也存在比较低的现象。在上海特有的梅雨季节里,这些老建筑就会变得室内环境相当潮湿,有时还会有进水现象,这对于温湿度特别敏感的药库、洁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来讲是致命性的。因此如何确保环境干燥,在梅雨季节或大风大雨的台风季节,确保房屋不进水、潮气不从地面以下渗出等成为室外雨水,是这次修复性改造再利用的关键环节,我们的措施是:

4.1 抬高室外标高

确保在雷暴雨季节建筑物周边不会积水,或使积水在建筑屋以外的区域。根据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南侧10多米以外有一栋4层楼的制药车间、北侧为自行车停车场、东侧为马路、北侧还有一些与大楼相连接的简易房屋,为此,结合室外功能需要,南侧整个室外标高抬高作为药库、药房的卸货场地,东西二侧则在适当的范围内浇注砼泛水,确保标高高于周边地面。采用这样的做法,起码在雨季地面积水不多的情况下,可以抵御地面水的侵入。

4.2 设置机械式排水系统

确保周边河水(杨浦港距医院80米)泛滥而不浸水。由于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在台风大雨季节里,偶尔会有河水倒灌情况出现,瞬间地面积水会达到10多公分高的水位,因此在药库的周边设置一套大功率机械式的抽水系统,根据计算与设计,可以确保室外地面积水在半小时内达到5~10厘米时,室内不会有积水情况出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药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与正常运转。

4.3 入口大厅的构造设置

根据该区域的实用功能及工艺流程,室外进入建筑物内,必须有多个出入口如大输液物品出入口、药库的出入口及静脉配置中心的出入口,由于功能的要求,原先作为礼堂的出入口必须封掉,结合原来的窗户,另外设置了3道出入口大门,参照了原有的做法,这就确保入口门厅与原有建筑的协调,风格相一致。

大礼堂改造后投入使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使用情况非常理想。

5 结语

将旧礼堂经过修整、翻新、改造直至改变功能后,不但重新焕发了活力,化人工为自然。从某一方面来讲还具有新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提高建筑物有效生命期内的合理使用性,有利于医院生态环境,益于保持医院的固有文脉,创造了与时代感相符的医疗新空间,这种改造设计所体现的积极理念和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造成果可以看作是“建筑的第二春”。

随着政府对医疗事业的巨大投入,医院建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往往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使得很多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被成片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医院建筑本身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医院里有价值的老建筑,将其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改造,使老建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价值更清晰的展示在人们面前,真正地为医院的需求服务,确保医院建设能够得到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汤建平:上海新华医院工程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E-mail:xhyyx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