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科技手段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类赋予农业的多功能需求,农业创新和农业多功能拓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主要途径。

传统农业是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条件下与自给自足生产相适应的,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要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靠的还是科技与品牌的共同支持。

现代农业:传统农业转型的必然

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中央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关注农业,从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再到2014年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从促进农民增收到发展现代农业,从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到“家庭农场”概念的出现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凸显出中国农业十年的改革与变化历程。

我国的农业问题矛盾非常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反哺工业,农村反哺城市发展,廉价的农民工资源也被作为三十年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急于建立强大的工业,而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榨取农业的剩余。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作用下,我国农业利润通过价格手段转移到工业上,且这一榨取,就是几十年,中国农民也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农业、农村越来越缺乏基本的竞争优势。在国外农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缺失、组织结构也不合理、技术积累不够、规模化生产不足的劣势都显现出来。当前,中国的农民绝大多数还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种田养人仍然是中国农村的常态,少部分进入市场的粮食仅仅是为了换取农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那么,传统农业该向何处发展?传统农业是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小规模、自给自足农业,传统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劳动密集等特征,但分工不发达,现代科技应用程度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商品化低。

而要突破传统农业封闭自给、分工落后、城乡分割、商品化规模化程度低、以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为主的局限性,则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要参与国内外大市场竞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目前,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的共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上凡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均形成了分工发达、紧密相连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那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是什么呢?据了解,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衔接,就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种生产体系通过构建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加工体系、流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农产品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农产品大多是生物生长及繁殖产品,产品的自然属性强,所以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农产品同质化趋向也比较突出。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的竞争力还是靠注重数量的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但在现代市场中,要实现农业的突破,还要以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着力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即依靠增加高端的农业科技要素投入,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提升农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科技到底能给农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里不妨以荷兰和中国为例来说明科技的巨大效用。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依靠现代工业设备、现代生产资料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使用,荷兰的农业走出了一条凭借其科技要素投入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高端农业道路,使荷兰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荷兰目前出口番茄、干洋葱、种用马铃薯、甜椒、奶酪、凝乳、奶粉、乳清、鸡蛋、猪肉、肉制品啤酒、可可产品、巧克力、烟草等数百种农业品。在荷兰,一棵番茄苗可持续生产11个月;通过采用天敌治虫、肥料施用量的计算机管理、循环利用温室用水、番茄采摘水的循环利用等技术,荷兰的农业已经具备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目前,荷兰的农场高度专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居世界第二,平均超过40000美元,相当于我国的150倍。资料显示,荷兰在1979~1981年间每个农业劳动者增加值为21663元,而中国只有162元;在2002~2012年间,荷兰每个农业劳动者增加值超过40000元,而中国只有约430元。

这就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科技的力量。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早已经将先进制造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3S技术、航天技术等综合应用整合,使农业生产、保鲜、加工、物流、销售、消费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工程化、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管理。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则根据国情,具体提出了包括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工程、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程、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工程、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综合示范工程、农业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农业科技推广重点工程,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也让农业科技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而为了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也更高,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也更加紧密。在生物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农业也在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引领下不断拓宽现代科技发展应用的领域。

品牌:推动现代农业市场拓展

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特色的认可。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兴起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国农产品曾经形成了很多地理区域公共品牌,比如定西马铃薯、安吉白茶、洛川苹果、安溪铁观音、章丘大葱、河阴石榴、洪泽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然而,这些品牌都属于农产品的区域公共品牌,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通过商标形式对商品进行有效保护。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介绍说:“区域公共品牌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知名商标或者产地挂名的形式来呈现的,它的性质特征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不一样,有两点差异:一是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二是具有公共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就必须要整合创造,共同维护,举全区域的力量,振兴一个品牌,引导农民致富。

吃枸杞要宁夏的,喝普洱茶肯定要云南的……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烈诉求,则使得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期待,也成为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毫无疑问,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增加农民收入,不能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政府扶持是输血,发展现代农业才是造血,而农业品牌建设是提高中国农业造血功能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农业品牌建设改变了中国农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中国农业的市场环境将逐渐从以价格为主导的完全竞争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以品牌为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刚性将提高,农业附加值将增加,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目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云南,通过发展具有高原特点的品牌农业,创建“高原根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等特色品牌。云南培育了根食、烟草、蔗糖、茶叶、咖啡、橡胶、果类、蔬菜、畜牧、蚕桑、花卉园艺、生物制药、淡水渔业、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等特色农产品。

在山东,主要农业品牌都非常重视网站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烟台苹果、胶州大白菜、日照绿茶和章丘大葱都有协会牵头建立的网站,其他品牌也有龙头企业建立的网站,电子商务在品牌农产品的交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内蒙古,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小肥羊、小尾羊等品牌以其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品牌效应和品质优势被广泛认可,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着提升,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名片,不少人正是通过这些知名品牌了解和认识内蒙古的。

在重庆,潼南萝卜、南川大树茶、白马蜂蜜、云阳红橙等8种重庆特有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至此,重庆已经有29种农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

在云南红河,红河州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升级打造红烟、红酒、红果、红菜、红木、红药、红米、红糖、红畜“九大红系”品牌,构建具有红河高原特色的品牌体系,打造农业综合体,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促进三次产业在示范区内的融合发展。

很多地区也通过品牌建设认识到了农业品牌建设与当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2013年以来,“品牌农业中国行”组委会人员忙得不可开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浙江省丽水市、吉林省延边州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来电来函,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联想佳沃、海亮集团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四川蒲江、云南普洱、宁夏中宁等多地牵头,申请成立中国优农协会产业分会……

但促成一个品牌的诞生与成熟绝非易事。尤其是农业品牌,需要长期的品质保证、专业生产,甚至政府支持的保驾护航,才能扎根消费者心底,并逐步使其产生忠诚度。虽然困难重重,但社会各界依然对农业品牌的重要性形成高度认同,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对农业品牌的重要性做出诠释:“品牌是软实力,品牌是影响力,品牌是传播力,软实力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带动消费者提高满意度,也能带动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

产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在我国,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自身不存在规模经济,加之组织化程度很低,几乎没有竞争的组织优势。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农业的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发生于国内小农户之间,而是扩展到国外得到合作社和发达的服务体系支持的规模化农场、农业综合企业、合作社联盟、非政府的行业协会组织,乃至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陈颖教授表示,初级农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加工要求越来越多。由初级农产品到最终消费品之间的价差加大,而小农户只是提供最初级的农产品,是整个产业链条中越来越短的一段。由于其产品越来越无法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收益份额趋于减少。

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就成为了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记者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具有活力的领军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庄园经济、种养大户等形式。

其中,农业龙头企业最具有行业带领作用。在一些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比较成熟的地区,农业龙头企业也起着推进农业改革、提升农业品质的重要作用。

比如红河州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按照“扶持龙头强带动”的思路,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效益稳步增长,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带动、辐射和展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以龙头企业为形式的产业组织,也利于形成企业或者地区产品标准来对农产品的品质进行约束。云南红河州就先后制定了蒙自甜石榴、泸西高原梨、石屏白萝卜、金平香蕉等 11项农业企业类地方标准和 20 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初步形成红河州农业标准化体系,将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管理轨道,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追溯制度,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标准化也成为助农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

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布局、规模生产以及专门的市场联络人员、稳定的销售渠道,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风险,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

而各种专业协会、联合会、合作社等服务经济实体和市场中介等组织,向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购销等产前部门延伸,也向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产后部门延伸,通过为产中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实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比如荷兰与福建有关方面联合成立“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海西”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和人才培训构建重要平台。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设在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由荷兰花卉协会、欧盟技术研究组织联合会、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欧中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倡导建设。该项目的目标是建成福建与欧洲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海峡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世界农业技术展示、研发、人才培训的平台。

技术与品牌合谋下的现代农业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它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产业形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途径。生产者必需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才能在市场上投放优质优价的农产品。而品牌农产品则可以在消费群体中产生了偏好,有了吸引力,稳定住了客户群体,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农业品牌是建设,则要求农产品生产符合标准化,销售市场化,是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靠的主要就是科技与品牌的共同支持。比如内蒙古的乳品、肉类和羊绒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黑龙江、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苏、浙江、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山东、山西的果品加工,沿海各省的水产品加工,京津沪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正是通过技术与品牌的支撑,加上龙头企业的带动,才使得我国现代农业不断突破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而这种模式,也是我国农业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