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艳 闫京京 吴林柯 陈新愿 吴鸿

摘要  临床应用柴苓汤疗效显着,基于方证相应探讨、总结吴鸿教授运用柴苓汤治疗心悸、眩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乏力等经验,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  心悸;眩晕;乏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柴苓汤;方证相应;吴鸿

doi:  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0.037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两方均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行气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少阳枢机不利伴水液代谢失常病证的治疗。吴鸿教授将方证归纳为病人体型多偏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晨起口干口苦,咽干、目眩,伴有柴胡带不适,小便不利,身重困乏,舌苔白厚腻或水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弦滑。临床应用柴苓汤疗效显着,基于方证相应探讨、总结吴鸿教授运用柴苓汤治疗心悸、眩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乏力等经验,并附验案3则。

1 方证相应

方证相应首见于《伤寒论》  [1] ,书中记载:“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古代着名经方家徐灵胎,在《金匮要略心典》  [2] 中描述:“仲景之方犹百钧之弩也,如其中的,一举贯中,如其中的,弓劲矢疾,去的弥远”。强调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是张仲景的基本精神,是经方派的基本功,学习经方必须从此入手。近现代医家刘渡舟  [3] 、黄煌  [4] 提倡方证相应的应用,临床取效颇佳。古往今来,众多医家推崇“方证相应”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为方证相应的诊疗模式奠定了基础。黄煌  [4] 教授认为,中医医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权衡指标在于能否识别方证,方证相应是临证取效的前提。方证是用方的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本方的临床证据和凭证,熟练掌握方证使临床运用经方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吴鸿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方证研究,在方证识别和古今用方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并探索了方证相应的指导理论。熟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背诵原文,忠于原文,勤于总结思考,临床上重视抓主证,有是证则用是方。

2 柴苓汤

柴苓汤为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经方药少功专,通过合方,可扩大治疗范围,发挥较好的疗效。病人病情繁杂多变时合方尤为适宜。《伤寒论》中记载的方剂,如“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皆由两方合成。多项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柴苓汤具有镇痛、镇静、抗炎、利尿、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5.10] 。适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风湿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病后或术后调治的病人。

小柴胡汤或然证较多,覆盖范围较大,主治的不仅是一个症状或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涉及多系统的病理性体质,即基于中医经方体质理论提出的“柴胡体质”  [11] 。“体质”的提出以黄煌教授为主要代表,认为除病人症状外,体质作为选方用药的切入点,不同体型、面貌的病人在选方用药上各有侧重。“柴胡体质”适合长期服用柴胡及柴胡类方的体质类型,安全且有效。由于柴胡类方证复杂,病人主诉繁杂,多以自觉症状为主,体质类型的辨别可帮助临床医师执简驭繁,快速抓住疾病本质。此类病人的不适症状表现在“柴胡带”  [12] 方面,“柴胡带”包括侧头部、双侧颈部、肩部、胁肋部、少腹部、腹股沟等以身体侧面为主的部位,中医常用“少阳经的循行之地”或“肝经之分野”等进行描述。这些区域出现的酸困胀痛、感觉异常等,可考虑柴胡类方的应用。

2.1 柴苓汤方证

与方构成相同,柴苓汤方证也是由小柴胡汤方证与五苓散方证构成的。

2.1.1 小柴胡汤方证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记载:“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默默”指病人情绪低落,可见抑郁、悲观、悲伤欲哭、闷闷不乐等表现。《伤寒论》第97条记载:“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外邪”是致病的直接因素,“血弱气尽”是致病的内在基础。吴鸿教授认为,由于此类病人体型多偏瘦,内有气血不足,病邪深入,正气与其相搏结于胁下(此属“柴胡带”的部位),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此为小柴胡汤证的4大主症。少阳病提纲列出少阳病三大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吴鸿教授认为,临床尤以晨起口苦最能诊断少阳病,《伤寒论》第272条记载:“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根据昼夜“十二时辰”计时法,03:00~05:00为寅时,07:00~09:00为辰时,此时是少阳病欲解时,也是少阳病最易加重的时辰。因此,吴鸿教授将小柴胡汤证的方证归纳为病人体型多偏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晨起口苦,咽干,目眩,伴有柴胡带不适,脉弦。

2.1.2 五苓散方证

《伤寒论》第71条记载:“太阳病,发汗后……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4条记载:“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吴鸿教授认为,五苓散可调节水液代谢失常,为利水常用方。因水液代谢失常,此类病人口渴、小便不利是常见症状,伴有身重困乏,大便干或大便不成形,舌苔多白厚腻或水滑,舌体胖大有齿痕。细观病人面部情况,可见眼肿、眼袋重及面部浮肿等水液运行不畅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不仅包括小便量少、艰涩,也包括小便量多、频数。本方证病人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多肌肉松软而易浮肿;实胖者肌肉充实而易腹泻;瘦者胃部易停水,常有振水音,多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满。因此,吴鸿教授将五苓散的方证归纳为体型或胖或瘦,口渴,小便不利,伴有身重困乏,舌苔多白厚腻或水滑,舌体胖大有齿痕。

柴苓汤为经方合用,治疗范畴广泛,疗效提高。提升免疫力,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的状态,促进机体自愈力,注重病人体质的调理。吴鸿教授将柴苓汤方证归纳为病人体型多偏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晨起口干口苦,咽干,目眩,伴有柴胡带不适,小便不利,身重困乏,舌苔多白厚腻或水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弦滑。

3 病案举隅

3.1 柴苓汤治疗心悸

病人,女,56岁,身高155 cm,体重50 kg。初诊:2022年2月24日。病人间断心慌半月余,再发1 d。曾于当地社区医院就诊,遵医嘱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具体用量不详)后缓解,昨日上述症状再发,自觉心慌、心跳不规律,现至我处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3次/min,T波改变。既往史:半月前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未予治疗。刻下症:间断心慌,自觉心跳不规律,口干,晨起口苦,纳稍差,眠可,大便正常,小便多。舌淡胖,苔润,脉沉弦。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率83次/min;偶见房性期前收缩;部分时间部分导联T波异常;心率变异性降低。诊断为心悸,给予柴苓汤,组方 :柴胡18 g,黄芩10 g,半夏15 g, 生姜15 g,党参15 g,甘草10 g,大枣20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20 g,白术15 g,桂枝12 g。15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22年3月10日复诊,病人自诉服药后心慌、大便干、口干口苦症状较前均明显改善,自行监测血压150/80  mmHg,心率80次/min。舌淡胖,苔腻。守一诊方加浙贝母15 g、蜂房10 g。15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22年3月20日回访,病人告知,自觉心情舒畅,心悸、口干口苦等不适基本已无。

按语:病人半月前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少阳经循行部位,即“柴胡带”上;平素精神欠佳,口苦,小便多,舌淡胖、苔润、脉沉弦,此为少阳枢机不利伴水液代谢失常的表现,与柴苓汤方证相符,给予柴苓汤。方证相应,收效甚佳,二诊加入浙贝母、蜂房,兼顾调理甲状腺功能亢进。之后服用二诊方继续调理数剂,巩固疗效。

3.2 柴苓汤治疗眩晕

病人,男,37岁,身高173 cm,体重65 kg。初诊:2021年1月3日。病人1个月前出现头懵,自测血压160/110 mmHg,后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行头颅CT、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规律服用替米沙坦、硝苯地平片,今晨自测血压130/92 mmHg,为求中药调治,现至我处就诊。其父母均有高血压。刻下症:头懵,精神欠佳,平时易焦虑烦躁,口干口苦,晨起明显,无汗出,纳眠可,大便稀,不成形,每日1次,小便多,饮水后尤甚。舌淡胖,有齿痕,苔腻,舌下络脉充盈,脉弦数。诊断为眩晕病,处方柴苓汤。组方:柴胡18 g, 黄芩10 g,半夏15 g,生姜15 g,党参15 g, 甘草10 g,大枣20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30 g,白术15 g,桂枝12 g。12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21年2月6日复诊:服药后头晕、头懵未再发,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左右,近1周唇干起皮,大便干,量少,小便正常。余未诉其他不适症状。舌淡胖,有齿痕,苔腻,脉弦数。守一诊方,12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按语:病人就诊时焦虑面容、闷闷不乐,平时易焦虑烦躁,属“默默”包含的情绪范畴,晨起口干口苦,结合头晕、头懵、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苔腻,辨为少阳枢机不利伴水饮停滞之证,与柴苓汤方证契合,给予柴苓汤。有是证,用是方,故收桴鼓之效,后效不更方,病人继续服用此方,巩固疗效。

3.3 柴苓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乏力

病人,女,85岁,身高159 cm,体重57 kg。初诊:2023年1月7日。病人2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自行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后上述症状缓解,转阴后出现乏力,于当地医院查肺部CT提示炎症,口服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头孢等药物治疗,效欠佳,来诊。刻下症:乏力,心慌,头晕,动则汗出,晨起口干口苦。纳一般,眠差,二便正常。查体:舌暗,苔腻,脉弦。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6次/min,左心室高电压。诊断为虚劳类病,处方为柴苓汤。组方:柴胡18 g,黄芩10 g,半夏15 g,生姜15 g,党参15 g,甘草10 g,大枣20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20 g,白术15 g,桂枝12 g,陈皮15 g。6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2023年1月15日复诊:服药后乏力明显缓解,头晕,心慌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基本已无。纳眠改善,胃口好转。守一诊方,加酸枣仁15 g、合欢皮15 g、黄芩6 g。15剂,水冲(四川新绿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按语:柴苓汤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适用于少阳枢机不利伴水液代谢失常的病证,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被称为“天然免疫调节剂”,常用于体质调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人出现身体疲乏,晨起口干口苦,脉弦,此为少阳枢机不利之表现,再结合舌暗,苔腻,脉弦,为水液代谢失常之表现,辨证属于柴苓汤方证,用之可调其体质,改善症状。

4 小 结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吴鸿教授将其方证归纳为病人体型多偏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晨起口干口苦,咽干,目眩,伴有柴胡带不适,小便不利,身重困乏,舌苔多白厚腻或水滑,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弦滑。临诊时遇到上述方证的病人,可用柴苓汤进行治疗,切不可束缚柴苓汤之用,无需具备所有适用该方剂的临床症状,如《伤寒论》第101条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用此方时辨证准确,随证加减,灵活运用,便可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 伤寒论[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5.

[2]  尤怡. 金匮要略心典[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3]  刘渡舟. “经方”溯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7.9.

[4]  黄煌. 经方方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1.5.

[5]  李志安. 日本对柴苓汤的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1995,10(2):47.48.

[6]  迟瑞平, KIMBER L W,郭泰亮.柴苓汤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4,18(2):146.151.

[7]  怡悦. 柴苓汤的利尿作用与NO有关[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6):352.

[8]  郭秀春, 李芳芳,朱晓娣,等.柴苓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5,37(5):1075.1079.

[9]  孙舒娣, 蒋晓芳,陈友芝.加味柴苓汤辅助治疗对肝癌腹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J].健康研究,2018,38(3):305.307;310.

[10]  李卓伟. 加味柴苓汤治疗肝癌腹水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1):72.74.

[11]  魏玉凤, 林煜,连新福.黄煌体质学说之“药人”646例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3):1112.1115.

[12]  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102.

(收稿日期:2023.06.07)

(本文编辑 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