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一 丁金奎 樊美珍 黄燕 (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体外循环主要是指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至体外,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气体交换,调节温度以及过滤后,重新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1]。体外循环手术后肾功能损伤尤为常见,其主要是指在开展体外循环前病患肾功能正常,但是在实施体外循环手术后四十八小时内,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情况,特别是对于手术前肾功能已经在临界状态的病患,其手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显着增加,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或是治疗措施不恰当,极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病患病死率[2-3]。故而,对于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病患,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其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本文对实验组病患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开展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后出现急性损伤的10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0例)以及实验组(50例)。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女性病患例数依次是20:22、男性病患例数依次是30:28;年龄平均值依次是52.36±5.11岁、52.43±5.19岁。在统计学计算软件内分别录入每组一般数据,当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代表存在分组研究价值。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4-5]。

1.2研究方法 全部病患在进入医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予以常规组病患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病患基础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内容有:依据病患手术前各项化验结果、体重、血压以及精神状态等,并观察其手术后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病患设定个性化的药物种类、血容量以及血压水平,制作并张贴床头数值卡片,密切监测病患尿量和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依据手术前后中心静脉压等水平,及时调整输液种类和输液速度,更换药物种类以及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嘱病患减少使用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的药物。强化体疗,减少低血压以及低氧情况的出现。通过主动与病患交流,掌握其手术前紧张情况以及导致紧张状态出现的原因,实施心理护理,可通过为病患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介绍成功案例来改善病患手术后紧张心理,同时嘱病患家属予以配合,安慰并鼓励病患,增强其治疗信心。了解病患自身生活习惯以及睡眠习惯,尽可能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氛围,保障体温正常。依据各项检查结果,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项目:(1)分别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5天、10天时检测每组病患血肌酐水平,比较干预前后每组病患血肌酐水平差异。(2)比较每组病患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使用静脉利尿剂时间。(3)比较每组中转血液透析治疗人数。

2 结 果

2.1比较各时期每组病患血肌酐水平 干预后5天以及干预后10天常规组病患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表1 各时期每组病患血肌酐水平对比(umol/L)

2.2比较每组病患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使用静脉利尿剂时间 常规组病患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使用静脉利尿剂时间均长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2:

表2 每组病患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使用静脉利尿剂 时间对比(天)

2.3比较每组中转血液透析治疗人数 常规组50例病患中,有7例(14.00%)病患中转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50例病患中,有1例(2.00%)病患中转血液透析治疗,常规组中转血液透析治疗人数占比高于实验组(χ2=4.891,P<0.05)。

3 讨 论

由于体外循环属于非生理状态,全身性炎症反应则会加重其多脏器功能损伤。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血肌酐水平升高等,在疾病早期病患尿量可不出现显着减少,因此极易误诊,增加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率,提升其病死率[6]。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疾病预后,因此临床将探寻何种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研究重点。

对于实施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病患,在术后四十八小时内实施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在改善急性肾功能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7-9]。本次研究中,在干预后5天以及干预后10天时血肌酐水平方面,实验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在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使用静脉利尿剂时间方面,实验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在中转血液透析治疗人数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开展个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病患手术前各项检查、精神状态以及血压等情况,手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药物反应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等,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综上,对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病患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着改善其血肌酐水平,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改善疾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