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莹 朱菲

(咸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 咸阳 712000)

发热是临床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发热感到惊恐和焦虑,迫切要求尽快治疗发热症状[1]。家长对患儿的过度重视,对小儿发热相关知识缺乏,易产生不理解医生检查或治疗的观念,从而产生医患纠纷[2]。自2003年症状管理模式的提出,其是指感知症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以及对症状意义的理解,具有主观性和多维性等特点,极具主观性和多维度等特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3]。本文主要探讨对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发热患儿家长疾病知晓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发热患儿及其家长合计10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患儿男女比例依次为30:23、31:22;年龄依次为(3.82±0.65)岁、(3.90±0.54)岁;体温依次为(39.60±0.40)℃、(39.57±0.42)℃。两组家长男女比例依次为20∶33、21∶32;年龄依次为(30.82±2.65)岁、(30.90±2.54)岁。纳入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4]中有关发热的诊断标准,体温升高≥38.5℃;病程未超过1周;近期未开展过有关治疗。已排除身体重要脏器有严重病者;)神经系统存在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存在先天疾病或者传染病者;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应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健康宣教小组:成员包含重症康复科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其中护士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围绕健康宣教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做好疾病症状管理工作的统筹、实施和协助等设计及安排工作,确保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设护理评估组、药物干预组、康复护理组和随访宣教组共4个小组,各组均设立组长1名,组员3~5名,统筹协调,共同商讨有关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症状管理的相关干预措施,制定教育框架和方案。(2)设立表格:以发热为例设计症状管理计划表,内容需包含如何缓解发热、发热的具体表现及干预策略,由小组成员评价患儿家长说出发热表现及环节发热的方法,如未完成予以备注,督促直至完全掌握。(3)实施教育:根据计划表内容对发热症状进行管理教育,用时30 min,持续干预5 d后对家长评价,若达到理想的知识掌握程度,即可进入下一轮症状自评与管理,如未掌握由小组成员进行分析后总结经验,修改症状管理教育计划表,实施后在评价。

1.3 观察指标采用院内自设问卷,对两组患儿及家长入组前、后1个月对小儿癫痫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评分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晓率。根据药片计数法对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使用本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

2 结 果

2.1 疾病知晓情况入组前,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晓率比较无差异(P>0.05);入组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χ2=12.862、10.074、14.159、17.555、13.684,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入组干预前后疾病知晓情况的比较[n(%),N=53]

2.2 依从性研究组完全依从38例、部分依从5例、不依从2例,依从率为95.56%;对照组完全依从28例、部分依从9例、不依从8例,依从率为82.22%。研究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4.050,P<0.05)。

2.3 护理质量水平研究组意外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04,P<0.05),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χ2=13.9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水平的比较[n(%),N=53]

3 讨 论

家长是发热患儿护理干预过程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参与程度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而这又取决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5]。然而传统的健康教育多为机械化的口头宣教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上,缺少对患者主观能动力的改变。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干预方案,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备受关注。

本文结果显示,入组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疾病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国外学者通过一系列增强记忆法来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预后,通过增强患者记忆力,帮助患儿家长意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住院过程中经历过的症状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等等,以便日后对症处理。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由于研究组中制定的症状管理教育计划表清晰罗列患者发热症状发生的原因和干预方法,并根据患儿家长所处的行为改变阶段,设计与之相符的干预对策,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在干预方式上尽可能符合个体化,从而能够使患者患儿家长的照护行为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提升患儿的依从性[6-7]。另外研究组意外事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患儿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