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媛 冯 昊

摘 要:中国烟草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大”而不“强”,文章通过细致分析我国烟草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在探析中国烟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我国烟草行业由“大”转“强”的体制、制度、产品与市场路径,希望能为中国烟草行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烟草行业 专卖制度 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76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58-02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烟草行业主要涉及第一产业中的烟草种植,第二产业中的烟草制品业与烟草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烟草制品的批发与零售业。由于烟草是一种上瘾性、并具备明显外部不经济的特殊消费品,我国政府一直对其实施“寓禁于征”的烟草专卖制度。这种“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实为一把双刃剑,既推动着烟草行业的有序发展,又制约着烟草系统的“优胜劣汰”。

近年,我国卷烟产销总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03年—2006年产销量分别增长了4.16%与4.22%,各地烟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1999年—2006年我国烟草制品工业增加值逐年递增,增长速度于近期稳定在15%左右,在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总额中的比重接近8%,成为推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烟草行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万人以上就业空间,为大量的城乡劳动力提供了收入与社会保障。2007年,作为纳税大户的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38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连续十几年稳居各行业纳税之首。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控制总量,稍紧平衡”的调控方针指导之下,我国烟草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烟草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常年吸烟人口高达3.5亿人,约占世界烟民的25%,是全球最大的卷烟消费市场;同时,我国烟叶产量和卷烟产量也位居全球首位,分别占据世界总量的35%和32%,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烟草第一大国。然而,全球47.6%的消费群体,中国以外70.9%的市场份额又都被以奥驰亚集团为代表的国外烟草公司所控制,{1}中国烟叶和卷烟出口仅占世界总量的3.5%和1.8%。我国在国际烟草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很难与其“烟草大国”的称号相匹配,“大”而不“强”是目前我国烟草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重要特征。

1.卷烟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供给结构存在偏差。Jha和Chaloupka(2001)从烟草产品的上瘾性与有限替代性出发,实证研究得出烟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是典型的缺乏弹性产品。{2}而我国卷烟需求除了对价格缺乏敏感性以外,还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结构性特征:(1)高档卷烟社会属性突出。由于我国高低档卷烟价格悬殊,“中华”、“玉溪”等传统高档品牌被赋予了经济价值以外的社会属性,它们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高档卷烟的消费群体往往看中的是其“炫耀性”,对卷烟价格极不敏感,消费需求相对稳定。(2)中档卷烟销量反应城市主流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成为各地烟草公司竞争的焦点。由于中档卷烟的购买者就是其最终使用者,烟草产品的上瘾性更为突出。一旦对某个烟草品牌产生依赖,消费者将对同档次卷烟体现出较弱的替代倾向,这也导致单个卷烟品牌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3)低档卷烟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我国低档卷烟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生产者依靠低廉的价格争夺低端市场。2007年我国低档卷烟生产7003.1亿支,销售7009.5亿支,{3}市场缺口仍超过6亿支。由于烟草行业八成以上的税收都来自高中档卷烟的销售,低档卷烟由于缺乏生产激励而一直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状态。因此,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的是相对稳定的高中端市场以及供不应求的低端市场,生产者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

2.烟草生产“集中化”趋势初见端倪,产业进一步聚集存在“瓶颈”。近几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实施“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的战略,我国卷烟工业生产与品牌都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2007年,湖北、江西、广东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工业企业实现了兼并重组,107家中小型烟厂平稳关闭或实现联合重组,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由五年前的180多家调整至2008年的31家,卷烟生产的集中化程度大幅提高。此外,我国卷烟品牌也日趋集中。据统计,2007年卷烟牌号数量大幅缩减,全年在线生产牌号173个,同比下降23.45%;全国重点骨干品牌发展迅速,年产量超过100万箱的品牌达13个,其中,前10个品牌的产销集中度为37.8%,较上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然而,同全球烟草强国相比,我国产业集中程度依然偏低。我国烟草行业前4家生产企业生产总量占行业总产量比重计算的产业集中度仅有16%,而美国这一指标达到96%,烟草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尚未充分发挥。此外,烟草工业企业下一步的跨省联合重组面临诸多障碍,地方政府的税收依赖、烟草企业的利润分割都将阻碍我国烟草巨型企业的形成。

3.卷烟销售“画地为牢”局面未能根本转变,“大市场”尚未形成。合理配置烟草系统的优势资源,实现全国烟草行业的统一“大市场”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战略目标之一。本世纪初开始的烟草系统“工商分离”改革便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其本意在于让商业企业的利润源于产品销售,激励各地烟草公司拓展销售渠道,打破地方分割局面,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然而,在生产环节进行征税的税收制度致使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税收最大化而想方设法保护本地卷烟企业,地方封锁局面并未根本改变。据2006年数据显示,全国36个名优卷烟品牌中,有18个对省内市场依赖程度超过50%。{4}地方税收依赖成为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根源。然而,统一消费市场的缺失使得国内优势烟草企业在面临有限的地方消费市场之时,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而只要在地方政府的“呵护”之下继续生产,弱势企业也能继续维系。而这种“优”不“胜”、“劣”不“汰”的局面将严重制约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烟草行业由“大”转“强”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烟草行业由“大”转“强”面临的机遇分析。(1)烟草产业多年积累的优质生产要素为行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烟草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生产要素,不仅拥有大量现代化烟机设备与技术力量,还组建了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研团队,优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成为烟草行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最近几年,烟草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开始与国际接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与信息化物流销售模式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中国烟草的竞争实力,为行业整体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2)烟草系统“垂直管理”的专卖制度为深化行业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并于1991年以法律的形式使烟草专卖制度合法化。烟草专卖实际上是典型的政策性垄断,其目的是在满足部分居民特殊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高额的税收制约其外部不经济,并借助转移支付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虽然有众多学者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不断质疑烟草专卖制度的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否认,20多年以来,我国烟草行业实现了有序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烟草专卖制度在其中功不可没。本文认为,在中国烟草行业尚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之时,烟草专卖制度有必要继续维系,这不仅有利于整个烟草系统改革的全面开展,也能对我国烟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起到最初的“护航”作用。从短期来看,烟草专卖制度仍然是我国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和制度选择。{5}(3)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我国烟草国际化。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向纵深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而经济全球化也是跨国公司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世界烟草巨头都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而得以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的加深,我国烟草系统“走出去”的步伐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速。

2.我国烟草行业由“大”转“强”面临的挑战分析。本文将主要从国内与国外消费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烟草行业所面临的挑战。(1)国内消费者意识的转变将可能导致本土市场的萎缩与转移。随着全球戒烟运动的开展与各国环保法规的出台,世界烟草产业日趋萎缩,国际烟草巨头急于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作为世界最大的卷烟消费国,中国理所当然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受国际戒烟运动以及居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影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烟民开始重视卷烟的危害,他们或是戒烟,或是选择危害更低的卷烟产品。而同国内卷烟相比,国外卷烟在焦油含量等指标上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如果国内烟草不加强“降焦减害”的力度,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国内市场的萎缩和流失。(2)国外烟草市场的垄断格局与萎缩趋势约束着中国烟草“走出去”的步伐。2008年8月,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烟草正式步入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实质性运作的新时期。而国外烟草市场的垄断格局与萎缩趋势制约着中国烟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等国际烟草巨头通过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A)、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出口贸易以及战略联盟等方式控制了中国以外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万宝路”等国际知名大品牌已牢牢占据成熟烟草市场的大多数份额。目前,各国的竞争焦点已经开始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外贸、投资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之变化莫测的政治经济环境增添了合作、投资的风险。此外,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逐步生效,吸烟的外部不经济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烟草行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发达国家政府采取各种法律法规限制烟草制品的宣传与消费,导致卷烟市场容量不断下降,中国卷烟要在本已缩减的国外市场上打开崭新局面存在诸多困难。

三、我国烟草行业实现转变的路径选择

1.体制路径: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以“优胜劣汰”推进产业集中。刚性的计划指标是制约烟草这一特殊消费品外部不经济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否实施烟草专卖制度,对烟草产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都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总量控制并不代表排斥竞争,适度放松对烟草行业的行政干预将有利于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推进烟草的产业集聚。

2.制度路径:以烟草专卖制度促改革,以改革促烟草发展,以发展推进烟草专卖制度的取消。“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制度在过去推动了我国烟草行业的有序发展,也将继续在我国烟草产业工商分离改革、工业企业跨省重组、烟草财税体制改革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在加入WTO之后继续坚持烟草专卖制度,其目的在于借助该制度的特殊性,加强烟草系统改革的力度,以提升我国烟草产业的整体实力。而一旦我国烟草企业具备与国外烟草巨头抗衡的实力,烟草专卖制度将在产业发展的路径上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施专卖是为了取消专卖”。

3.产品路径:巩固中高端卷烟消费市场,重视弥补低端市场的供给缺口。我国高端卷烟市场独具的社会属性与中端消费群体明显的品牌依赖特征保证了我国高中端消费市场的稳定性。继续维护高档卷烟的“稀缺性”,强化“中式卷烟”的文化特征,进一步细分中端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是巩固市场的有利措施。按照我国吸烟人口26.92%的比例计算,我国8亿农村人口中有2.15亿烟民,他们共同构成我国低端卷烟市场的消费群体。长期以来,低端市场的利税贡献较少,厂商由于缺乏动力而使该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低收入居民具备更强的消费倾向,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使低端市场具备强大的消费潜力。

4.市场路径:立足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目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一轮取消专卖、开放烟草企业产权的改革为中国烟草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创造了难得的机会。{6}中国烟草企业首先需要立足本国,在稳固本国消费市场的同时,要敢于走出去,通过海外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以及贸易出口拓展海外市场。今年,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烟草进军海外的步伐开始由单纯的贸易出口向境外FDI的方式转变,“走出去”的途径和方式开始与国际接轨。本文认为与世界烟草巨头合作,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符合国际趋势的技术“引进来”,并结合中国实际,逐步拓展全球市场是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路径。

注释:

{1}李保江.跨国烟草公司“走出去”战略研究[M].中国烟草学报, 2006(5):3~9

{2}Jha P.Chaloupka F.J.Tobacco Contro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Oxford Medical Publication.2001

{3}姜成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努力奋斗—在200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编)[R].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

{4}田舒斌,李自良等.烟草改革“变味”[M].了望,2007(40):14~16

{5}韦绍华,刘琦.在世贸组织背景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政策取向[M].国际贸易问题,2003(9):6~9

{6}王树文,张永伟等.加快推进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研究[M].中国工业经济,2005(2):5~13

(作者单位:梁媛,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公司并购 四川成都 610000;冯昊,国金证券投资银行部 四川成都 610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