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忠

摘要:文章从改善和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角度出发,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三个样本村农户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农户的六大金融服务需求,并根据“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央行调节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补贴政策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五条建议。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经济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187-02

党的十七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支持“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一些改善,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仍然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些差距所表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银行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环境建设滞后、城乡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应。为切实掌握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分别调查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石羊坂村、张胡村和孟高庄村近120户农户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并以此为例。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一、榆次区基本情况

榆次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盆地,全区面积1328平方公里。人口54万,辖5镇3乡9个街道办事处,194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着力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目前,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已突破35万亩,产量连续13年全省夺冠,无公害蔬菜认证品种达40多种。红枣面积30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集约化畜禽饲养总量占到8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万吨。

辖区内农村地区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2家金融机构,其中农村信用社网点17个,占到网点总数的60%以上,因而全辖区金融服务需求也以农村信用社为主。2008年,全辖区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20.72亿元,贷款余额12.2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5.4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4.07%。开办的主要金融业务有:储蓄、信贷、汇兑、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理理财等,其业务开展范围紧紧围绕农户的生产生活,乡镇以下除储蓄、信贷外,基本无其他业务。

二、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按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分别选择了辖区内极具典型意义的三个代表性村落的530户农户,一个是较贫困村东赵乡石羊坂村、一个是较富裕村东阳镇孟高庄村、最后一个是中等收入水平村北田镇张胡村。每个村落随机选择40户共计12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儿5份。调查显示:三个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150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以粮食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贷款总量增幅不大。其它生活性消费贷款需求也尚处于缓慢增长阶段。从支出状况看,农村以建房支出和子女教育支出为主,其次为治病、生活费和农业支出,总体支出和收入大体相当,略有盈余。

三、样本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1储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农户收入有限,有储蓄意愿,但较多的以现金形式存在。样本农户收入大概分为三个区段,入不敷出约15%;收支平衡约55%;略有结合约30%,这一区段的农户较多的集中在1000-5000元之间。受财不外露观念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真实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因而现金的结余会更多。农户储蓄能力低下,受收入限制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现金的存取不方便。

2信贷资金需求及存在的问题。1.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普遍存在需求,但在资金的来源上较多的选择了向亲戚朋友借。在120户被调查的样本农户中。68户需要贷款,占样本量的56.67%余下52户中有20户认为自,已资金足够,不需要贷款;而另外32户不需要贷款主要是自己困难,不敢贷或暂时无投资项目。因此农户贷款需求面应为83.33‰但在实际资金需求时,60%以上的农户首选向亲戚朋友借,因为向亲戚朋友借可以不付利息或少付利息。这与榆次区农户多子女现象突出有关,几千元的资金需求在一个家族内往往很容易得到满足,但春耕农忙时节,农户资金紧张或需要大额资金时,仍然会选择向农村信用社贷款。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需求覆盖面近几年逐渐上升。但仍有较多的农户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样本农户在回答对信用社贷款是否容易时,无一例外的选择近几年越来越容易,这也证明了榆次区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户贷款方面的确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农户的充分肯定。但仍有较多的农户贷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贷款的不足一半。

存在的问题是:农户贷款期限、金额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农村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从小额转向大额,从短期转向长期。基层信用社信贷资金发放权限仅一年期20000元,与农户生产周期和资金周转不一致,特别是在肉牛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同时较高的利率限制了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半年期8.82‰、一年期10.02‰,利率己成了农户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不少农产说能够借款绝不贷款,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样本农,户在实际资金需求时,60%以上的农户首选向亲戚朋友借。

3假币知识及主辅币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户假币知识的缺失,使农民对大面额纸币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收受大面额人民币时翻来复去左看右看,一些农民甚至拒绝收受大面额人民币,因为一张100元券人民币是一个农民一年人均纯收入的3.17%。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20—40岁的人对假币识别率较高,通常能够达到95%以上,而老年人和小孩对假币的识别率较低,甚至有的老年人缺乏起码的识别能力。去年以来,榆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假币宣传活动,深入乡村对假币的识别进行了认真宣传,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纷纷要求要多搞几次反假币宣传,但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很多偏远乡村农民的要求无法满足。

4保险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农民对相关保险知识知之甚少,仅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保险的种类、作用更是不清楚,这一现象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更为突出。样本农户反应从未看见保险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保险知识。近几年,通过外出务工农户介绍及农民进城看见保险公司的宣传,一些农民对保险知识

及其作用也开始有了初步认识,特别是随着种养殖业、外出务工风险的加大,大分部农民更加认识到了保险的必要性,但苦于手头紧,家庭不宽松,难以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投保。扣除学校要求的学生强制保险外,样本农户实际投保的仅4户。占调查农户的1.67%。

存在的问题是:目前保险险种与农户保险需求相脱节。目前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教育保险等,对于这一类保险、农户有需求,但不愿意拿出钱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不宽松,有限的收入必需用在更需要钱的地方,而农户最愿意投保的也最值得出钱的种养殖业保险,却不开展。

5支付结算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电子化的建设为农户的支付结算带来了很大方便,但远远满足不了农户需求。不少农户对结算十分不满,特别是没有金融机构的乡镇。自2005年以来,榆次区农村信用社汇兑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9月,已实现全晋中市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目标,农民在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均可直接汇兑结算,然而全市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业务仍然有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信用社办理的银行卡只能在市内农村信用社间实现通存通兑,在市外仍然无法结算,使农民工不能将务工收入及时汇回,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的推行。

6投资理财需求及存在的问题。虽然农户金融知识匮乏,但投资理财的愿望极为强烈。一部分手中有余钱的农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资金增殖。投资于农业期限长、风险大、见效慢;投资于商业又没有相应的市场环境。因此民间借贷成了这部分农户的不二选择。在2001年以前,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随着政府打击高利贷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农信社金融服务的进一步加强。县辖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民间借贷的范围及利率均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十分活跃。

四、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央行调节引导作用。一是中央银行肩负着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应注重发挥其窗口指导和调节引导作用,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重组整合。二是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作用。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额度和发放时机,努力做到再贷款期限与农户贷款期限、农业生产周期相适应。三是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四是深化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放开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补贴政策。一是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二是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农增加财政补贴。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以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创新和丰富支农金融产品。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设置网点,方便农民办理金融业务。三是加快疏通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四是开展业务咨询,传授金融知识。

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完善农村社会征信体系,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快充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解决由于农村信贷机制不健全,广大农户因为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而无法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问题。二是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政府时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依据农户需求开发不同的保险种类,将灾害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农户资金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三是建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贷款担保中介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从而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

(作者单位:榆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山西晋中030600)

(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