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婷 邓楚雄 吴永兴

摘 要:利用上海市农业经济绩效评估及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物价上涨对上海郊区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探讨应采取的经济措施。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成本增加高于产值增加幅度,农民获利连年减少。为保证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物质支出、土地租赁费用和粮食收购价格等的补贴力度。

关键词:物价上涨 水稻生产 投入产出 绩效变动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47-02

水稻是上海郊区种植业中的主要作物,水稻生产对保证郊区粮食基本自给意义重大。依托“上海市农业经济运行绩效评估动态监测系统”数据(2003—2008年),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物价波动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以期能为农民合理投入和政府补贴水稻种植提供准确依据。

一、物价上涨背景下的农民收入

1.成本变化。上海郊区水稻种植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质成本、生产服务成本、劳动成本和其他费用等四大部分。2003—2008年间四大成本平均分别占总成本的48.16%、1.78%、21.68%、28.54%。其他成本因个体间差异较大,不具备可比性,不加以讨论,下文中的总成本指前三项成本之和。

(1)物质成本变化。物质成本由种子、有机肥、无机肥、农药、地膜、机械、电费和其他物质费用支出构成。2003—2008年间平均物质成本占平均总成本的67.25%,是水稻种植成本中的大头,农用物资价格随行就市,物价的波动对物质成本变化影响明显。

化肥、农药和机械使用支出是物质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到2003—2008年平均物质成本的29.13%、24.08%和32.36%;与2003年相比,2008年化肥、农药、机械使用单价分别增加了158.33%、28.05%和74.47%。水稻生产物质成本由2003年的236.33元/亩波动式上升到2008年的465.74元/亩,单位面积增加了97.07%。

(2)水稻生产服务支出变化。水稻生产服务支出包括农膜折旧、竹棚折旧、农机具折旧、小拖拉机折旧、其他服务支出等。2003—2008年,郊区亩均水稻服务支出分别为18.50元、12.57元、9.20元、9.58元、7.68元、13.00元,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服务支出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生产服务支出所购置的生产资料属于农民农用固定资产,其使用具有一定的时间持续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减少,同时,生产服务支出仅占水稻生产总成本的2.48%,因此,物价变化对水稻生产服务支出影响不大,生产服务支出对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总成本影响微弱。

(3)劳动成本变化。2003—2008年,上海郊区亩均水稻生产的劳动成本分别为:153.86元、139.99元、140.75元、125.27元、133.32元、166.49元,呈波浪式升降。劳动成本占水稻生产总成本的30.27%,其占比低于物质生产成本,远高于生产服务支出。

(4)农民总成本变化。2003—2008年,上海郊区亩均水稻生产总成本依次为:408.68元、411.16元、475.66元、445.74元、453.46元、645.23元,2008 年较2003年增加了57.88%,总体上升态势明显。以上分析发现,以农药、化肥、机械使用等为主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总成本影响最大,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对单位面积总成本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生产服务支出对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总成本的变化影响小。

2.水稻产量及产值变化。上海种植业产值一般包括主产品产值和副产品产值。2003—2008年,由于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和水稻价格的上升,单位面积水稻的产值呈波动式增加的趋势,2008年较2003年增加了66.79%;单位面积副产品产量小,且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对水稻生产总产值影响很小(表2)。

3.水稻业投入与产出相关性分析。市郊水稻生产总成本与总产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为0.6772。2003—2008年间水稻单位面积总产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与单位面积总成本稳步上升的趋势较为一致。导致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的原因是单位面积水稻生产的物质成本逐年上升、产量增加和水稻单价变化(图1)。

4.农民所获收益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间收入差异的进一步加大,而单位面积水稻生产的收益基本保持不变或有减少的趋势(图1),这将影响农民粮食生产地积极性的发挥,如果政府不加大对水稻生产地补贴扶持力度,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将持续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将驻足不前,对地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二、投入分配合理性分析

对2008年上海郊区水稻种植农民投入产出的关系分析发现,随着单位面积水稻投入的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呈小幅上升的趋势,但投入产出系数持续下降,这说明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投入的边际效益逐步下跌。由于土壤自身肥力的存在,即使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单位面积耕地也能获取一定的产量与产值;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与产值会出现一个先增长后减少的过程,当单位投入边际效益为零时,后续再增加的投入将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这时就应不再增加投入;在此之前的投入区间就是水稻生产的合理投入区间。2008年投入合理区间为400元/亩~600元/亩,在这个区间单位面积收益基本趋于稳定,在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图2)。

三、政府补贴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物价的变动,种粮农户的收益呈现出提高缓慢或减少的态势,合理的粮食种植补贴,有利于调动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郊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保障区域粮食供给安全。

根据2003—2007年间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使用几种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数合理确定上海政府水稻种植的补贴数量。几种指数依次为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1}、上海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海稻谷价格指数{2}、上海生产资料价格指数{3}、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4}

1.几种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是当年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本文选择1990年的GDP平减指数为基期数据。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费用。CPI可以比GDP平减指数更好地反映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稻谷价格指数反映我国稻谷的价格变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生产价格指数(PPI)它计量原料与半成品等既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根据上述指数综合计算得到农民应获取的补贴金额(表3)。{5}

表3信息反映,除2003、2004年上海郊区水稻生产不需要补贴外,其他年份均需要不同程度的补贴。

2.基础设施补贴。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补贴主要体现为对农民土地租赁费补贴。土地租赁的费用是种粮农民租赁土地进行粮食生产而产生。加大土地租赁费用的补贴有利于粮食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激发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郊区粮食规模化经营。

3.政府粮食收购补贴。政府粮食收购补贴可以削减物价上涨对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根据计算得出应补贴最低金额,及上海市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2007年由于化肥与机械物价上涨速度较经济上涨速度缓慢,因此相关部门在化肥与机械费用这两方面的补贴金额可以相对较小。2005年化肥金额与机械方面补贴的金额有明显的上涨,这与2005年水稻受到病虫害比较严重可能有关。

若上海市水稻生产仍保持2006年及2007年的发展态势,水稻补贴最近几年的重点应放在土地租赁费方面。政府在水稻种植方面的补贴比较合理,均高于水稻应补贴金额的最低值,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水稻种植补贴高于应补贴的最小值,有助于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总结

本文利用上海市农业经济运行绩效评估及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讨论了物价上涨对上海郊区水稻种植成本的影响,及2003年到2008年单位面积水稻种植产值的变化,得出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成本呈现波式动上升的趋势,单位面积水稻产值稳定,农民水稻生产绩效减少,2008年农民合理投入区间为400~600元/亩的结论。导致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总成本中占比较高的物质生产成本因受市场价格影响大而大幅上升。单位面积水稻生产总成本增加,而产量提升空间有限,稻谷价格增长幅度不大,从而使农民在水稻生产中获益连年下降,不利于郊区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保证郊区粮食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从物质支出、土地租赁和粮食收购价格等方面加大农民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注释:

{1}GDP平减指数来源于国际基金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2008年2月公布数据

{2}{3}《2004年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4}见参考文献4

{5}计算公式为:理论值=max前一年实际值×(1+该年第i种指数),其中i为第i种指数

参考文献:

1.荣朝和主编.简明市场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4-98

2.薛桂莲.农村人口问题与新农村建设[J].行政与法:2008(5),43-45

3.叶德雷.宏观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7-220

4.叶乐安,吴永兴,茅国芳.沪郊水稻生产的数量经济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30-34

5.上海CPI运行特点与价格调控政策研究[J].上海市物价研究所课题组,2007,1:58-59

6.徐志宏.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研究与预测研究[D].吉利大学,2008

7.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5-96

8.蔡访,李周.通货膨胀与农业之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5,6:4-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http://www.stats.gov.cn/tjzs/t20050

516_402369587.htm 2008-11-30

10.章红.中国通货膨胀指标的度量及其变动成因[J].统计观察,2007,5:84-86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 上海 200241;马婷婷,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农业地理方面的研究;邓楚雄,华东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永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与农业地理方面的研究)(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