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怀

摘 要:旅游业是陕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文章从陕西这几年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实际出发,分析取得的成就,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陕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以及旅游业在中长期发展中的一点借鉴。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27-03

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形成促进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业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吸引了旅游业及民众广泛关注。这表明,旅游这一“无烟工业”正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已为时不远。

陕西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禀赋极为优良、资源极为富集的区域之一。

一、陕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出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按照国际标准,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类。陕西省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9972个,类型比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而人文类旅游资源更为丰富。陕西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质量、特色上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无论是秦砖汉瓦、唐塑宋瓷、兵马俑、法门寺、黄帝陵等无不显示出强大的审美性和魅力。

旅游资源开发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一)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就

1.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日新月异。近几年,陕西省关中地区文物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包括景区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景点的设计改造、人性化、景区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所长进。2009年5月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竣工,高148米,长1230米的佛光大道,二个10万人的朝圣广场和相关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已完成,这是世界佛教文化发展的大事件,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岐山县的周公庙景区这几年建设也很有起色,不但使景区面积有所扩大,而且在山顶完成了凤凰雕塑,山上的绿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2009年4月又成功举办了“周文化艺术节”,使周公庙的声誉大增。

2.旅游产品开发紧扣时代。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多年来陕西的旅游产品开发偏于人文景观类旅游产品建设,但这几年各市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和休闲类产品,既有文物类产品,又紧密和时代相联系。如宝鸡炎帝陵的寻根祭祖游、咸阳的中医保健类旅游产品、西安在秦岭北坡开发的翠华山等休闲度假区和会议会展旅游产品等,这些无一不和旅客的生活工作有紧密联系,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3.旅游商品开发丰富多彩。旅游商品指旅游地区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包括食品、器具、文艺品等。陕西的旅游商品在研制方面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现以秦兵马俑仿制品、仿青铜器、耀县瓷器、蓝田玉器为代表,最富有地方特色。在全国历届旅游商品评比中,有近百个项目荣获国家奖。近几年各市开发的小工艺品、各类小吃,如臊子面、擀面皮等也在全国享有盛誉。

(二)陕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未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许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水平较低,相应的交通、供排水、通信、电气暖、环境保护等设施方面的供求脱节以及接待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服务水平低、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陕西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效果。

2.旅游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

(1)旅游产品的类型结构不协调,陕西省旅游产品一直以文物观光为主,文物类产品太多太集中,而非文物类旅游产品过少,造成产品比例失调,内容单一。

(2)产品的空间结构不平衡。陕西旅游产品大多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少。这种空间格局对于陕西省南北狭长、东西短的行政区域来说,旅游产品难以产生整合力,不利于陕西省旅游业整体发展。

(3)产品利用的时序结构差异大。陕西省旅游产品利用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淡旺季差异很大。每年旅游旺季从4月下旬开始,到11月基本结束,11月中下旬到来年4月初这段时间内,游客数量极少,造成了旅游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程度的浪费。

3.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不足。陕西省各地区自身旅游资源大多数没有开发到位,甚至没有开发,造成其他地区有机可乘,在我们开发的空白点上大做文章,产生的各方面效益甚至超过陕西省。

说到寻根问祖,笔者认为,宝鸡最有发言权,以炎帝陵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早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就生活在宝鸡,所以宝鸡是炎帝故里。但全国的炎帝陵较大的却有3个之多: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而且湖南和山西的炎帝陵在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都领先于宝鸡的炎帝陵。株洲的炎帝陵由江泽民亲笔提款,被誉为“神州第一陵”,又经过多年经营宣传,知名度大增。所以一提到炎帝陵,大多数外省游客包括海外游客都认为在湖南株洲,却不知宝鸡是炎帝的真正故里。这与宝鸡在炎帝陵旅游上所做工作欠缺有很大关系。

4.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力度不够。陕西省许多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破坏性建设”、“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如森林破坏严重,景区的任意开山取石,珍稀动植物资源遭破坏。

二、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理论分析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指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要满足当前人们需要,还要考虑到后代人需要,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理论原则。

1.需求性原则。开发旅游资源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游客的各方面需求及时有效地推出各种旅游线路、产品。

2.共同性原则。这指的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同时进行,并注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3.创新性原则。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应从本地实际出发,考虑各种因素,创新开发路子,不搞千篇一律,一哄而上,突出地方特色,从而来吸引游客。

三、陕西旅游资源可持续科学开发的对策

(一)坚持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旅游资源相结合

旅游资源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物质性的旅游资源表现为有形的客观实体,如名山大川、森林湖泊、宫殿园林、文物拾遗等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非物质性旅游资源范围较大,包含了人物、事件、艺术和民间风俗等,虽然它们不具备物质形态,但却反映了一个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物质性旅游资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陕西省的非物质性旅游资源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文艺作品、地方风俗礼仪、民间节庆、演艺特色饮食、庙会及文化节等,形态丰富多彩。各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把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结合起来,增加人文魅力,不断拓宽旅游内容,为本地旅游产业创造出新的附加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