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浩辉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

●仝浩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走过的历程,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如何活跃中国的股票市场,并使其向规范的方向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股市 现状 成因 对策

我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引起股票市场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股市现状

(一)A股涨幅熊冠全球

2013年以来,虽然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债务危机,财政悬崖等诸多因素,国外主要股市仍稳步上涨,不仅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且接连创出新高。而反观国内股市,虽然经济形势向好,但股市表现却长期低迷,与国外主要股指排名再次垫底。从2013年初至11月份,全球股市上涨了21.3%,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股票市场上涨幅度均超过20%;相比之下,国内股市年初至今表现可谓熊冠全球。上证指数从2013年初2276点跌至11月的2100点附近,年中最低跌至1849点,跌幅7%;深成指从2013年初9096点起步一路下滑,最低见7045点,至今跌至8100点附近,跌幅超过10%。截至11月份,沪深股市指数仍与七年前处于一个点位,这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状况极不相称。

(二)325万股民逃离股市

尽管2013年以来创业板市场屡创新高,一些热门股票的股价也炒作上天,但是投资者离场的步伐始终未停。截止2013年11月中旬,沪深两市持仓A股的帐户下降至5402.99万户,较2011年6月份5728万户的历史高点锐减了325万户。经历了年内过山车般的股市震荡,不少股民选择卖出股票,清仓离场。一位在2007年中国石油上市时以40元成本买入的投资者,今年不堪忍受其一度最低跌至7元的悲惨情况,9月份的时候,忍痛割肉,清仓股票,把他的账户变成了三百万清仓账户之一。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一是融资抽血不断。与股民清仓离场相对应的是,股市融资从未停歇。就在最近一年IPO停滞期间,上市公司再融资也并未间断。仅2013年上半年,247家上市公司就已不动声色地通过再融资,从A股市场“抽血”超过2300亿元,大有竭泽而渔之嫌。招商银行,京东方A等急不可待地拿出一个接一个巨额再融资方案,让股市应声下挫,正是一些上市公司随意抽血,圈钱重于分红,让中国股市成了银行扩充资本金的天堂,成了上市公司摆脱银行贷款依赖的福地,成了广大小股民被套牢的温床。

二是“黑天鹅”事件绑架股民。近年来,因负面信息突然曝光而股价暴跌的“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从2012年至2013年,因白酒塑化剂风波、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研究项目失败、程式化交易失误等问题爆出的“黑天鹅”事件多达十余起,股民往往“被绑架着跳崖”。2013年11月,对于上交所上市公司昌九生化的28000余名股东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从11月4日开始,昌九生化连续7天无量跌停。公司股价因“稀土资源注入”炒作概念泡沫破灭惨遭腰斩本是市场行为,但昌九生化大股东因此概念炒作,多年来持续套现逾8亿元,则让人不得不怀疑公司股东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三是欺诈发行,违法披露、蒙骗投资者。从此前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因欺诈上市受到法律惩罚,导致股价暴跌,到今年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已移交部门稽查,这种因违法违纪引爆的股市地雷,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往往杀伤面极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2009年至2012年,各类案件增幅年均14%,2012年同比增长21%,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0%。其中,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案件在快速上升。

四是内幕交易,严重损害市场公平性。事实上,监管层对内幕交易一直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近年来内幕交易屡禁不绝,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光大证券“8.16”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次标志性事件。光大证券的乌龙指在瞬间引发了中国股市惊天动地的一幕,然而光大所谓的自救行为最终被证监会定性为内幕交易,光大证券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了5.23亿元罚款的沉重代价,相关责任人也被罚款并被宣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五是老鼠仓,误导投资者。堪称史上最大老鼠仓的博时基金马乐案,经调查马乐涉嫌任基金经理期间利用非公开信息操作他人名下帐户,先于或同期于管理的基金买入70余只股票,涉案资金达到10亿元之巨。在基金经理成为老鼠仓主角后,证监会2013年2月还通报过一起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老鼠仓行为。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投资经理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被立案调查,让人们看到老鼠仓的新主角。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上市公司规范管理

由于我国证券法规不完善,缺乏监控力度,造成不少上市公司为了上市不惜弄虚作假,规范证券公司的行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控,确保市场上信息披露充分和上市公司自律,对证券投资市场的健康运行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证券法》颁布以来,政府把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信息披露监管这一基础工作上,逐步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公募增发、年报、中报、并购、重大事件等方面,必须真实、完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使投资者比以往能够收到上市公司更多的公开信息。但是在信息披露执行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对关联交易避重就轻;有的对经营情况与回顾介绍不详;有的对随意改变资金投向所做的解释难以使人信服等,尤其是在涉及严重影响股票价格的公司业绩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发生并购重组重大事件等方面,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与股票价格表现形成强烈的时间反差,致使市场的时效性、公平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表现出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不公平。对此,要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力度,具体措施包括:1.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巡回检查和专项检查;2.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丰富监管手段,如建立上市公司资信信息网,上市公司失信举报电子信箱等;3.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评级和公告制度;4.对那些重大信息不予披露,或者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予以严厉的打击。

另一方面,要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在严格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条件下,退市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对劣质上市公司的挤出效应开始实现。形成优胜劣汰的退市机制,不但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质量,而且有利于更新投资理念,降低市场风险。但目前中国退市机制尚不严谨和完善,其最大效用是刺激和加快亏损上市公司的重组步伐,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淘汰制。股市“不死鸟”,“僵尸公司”等仍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手段逃避退市,其最主要的方式即为资产重组。有了资产重组这棵“救命稻草”,上市公司规避退市明显容易得多。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实行更为严格的退市规则,确定净资产、亏损期限等明确的退市指标体系,加大重组中对债权更为严格的保护,严格上市公司再融资标准,使退市机制更好地警示上市公司,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降低股票市场整体风险水平。

(二)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监督管理

对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来说,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

政府对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分类管理制度、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设立资本最低标准等方面:一是明确证券市场设立和分类的条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增强证券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对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二是规范证券公司股票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禁止挪用客户保证金;三是严格资产负债比例,提高资产流动性等风险控制标准;四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来说,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固然可使其遭受巨大的经济负担,但仍有些人改头换面继续从事本行业,因此,要建立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提高违法成本,让严重违法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证券行业中彻底出局,或者彻底丧失执业资格,才能真正达到严惩违规者,震慑铤而走险者的目的。

(三)加强对投资者的规范教育。

投资者是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股票市场规范管理,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保护投资者利益始终是一项长期任务。

当前,规范投资者行为的主要着力点:一是让投资者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中进行投资。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氛围,保证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二是重视投资者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素质。中国投资者结构中,中小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他们资金少,人数多,缺乏证券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而证券市场风险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教育,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所必需的,也是帮助投资者了解和认识市场所必需的,伴随着对投资者风险教育的深入,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才会更加理性。三是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成熟的证券市场均有一套完整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主要包括投资者的诉讼机制、教育机制和赔偿机制。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逐步建立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在司法实践中,鼓励和支持中小投资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把保护投资者利益落在实处。

[1] 新华社.股市抽血何时休.新华网,2013.07.29

[2] 新华社.近百万账户清仓,A股如何留住投资者.新华网,2013.10.18

[3] 新华社.A股涨幅全球垫底,改革能否开启牛市,新华网,2013.11.13

[4] 左盛丹编.A股融资抽血不断,股民跑路325万个账户不玩了.京华时报,2013.11.26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责编:李雪)

F830.91

A

1004-4914(2014)01-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