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青 王莉

我国原油运输安全问题探讨

●刘继青 王莉

原油的运输安全对于原油稀缺国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事关国计民生。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近十年来的原油进口情况与趋势,接着分析了2013年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情况,之后对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五条运输线路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最后对中国的原油线路运输安全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原油 原油运输线路 原油安全

原油的运输对于石油稀缺国家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自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2003年递增量达到2000万吨;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2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3.3%;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5%;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2008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79亿吨,较上年增长9.6%。2009年,中国共进口原油2.04亿吨,较上年增长13.9%;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4%。对外依存度较上年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54.8%。而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54亿吨,同比增长6%;累计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同比增长10.1%。石油对外依存度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达到56.5%。2012年,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类产品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12年进口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6.8%,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6.4%。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201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同比攀升4.03%,其中12月当月进口原油2678万吨,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

表1 中国近年来原油进口数据和增速统计表

我国石油能源形势严峻,所需石油大部分依靠进口。由于石油资源分布、赋存的区域性,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域较多。

一、中国十大原油来源国分析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4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计进口原油2.81962208亿吨,同比增加4.03%。2013年中国前十大原油来源国分别是:沙特,5390.12万吨,同比下降0.03%;安哥拉,4001.00万吨,同比下降0.36%;阿曼,2574.35万吨,同比增加301.8%;俄罗斯,2434.76万吨,同比增加0.07%;伊拉克,2351.29万吨,同比增加49.92%;伊朗,2144.80万吨,同比下降2.2%;委内瑞拉,1574.86万吨,同比增加2.98%;哈萨克斯坦,1198.08万吨,同比下降0.03%;阿联酋1027.58万吨,同比增加7.52%;科威特,934.39万吨,同比增加10.92%。2013年,中国从这10年国家共进口原油2.36亿吨,占全部进口量的83.71%,比2012年增加了2.23%。其余各国进口总量只占16.29%。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2013中国十大原油来源国一览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可以清晰看出,从进口国家来源来看,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在中国原油进口中的地位独占鳌头,并且从其巨大的出口潜力,和出口量与其他各国间的较大差额看,沙特在中国进口来源国中排名第一的地位可以稳居一段时间。安哥拉也表现突出,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长,在2012年和2013年稳居中国原油进口国第二位。随着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好转,伊朗石油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为向中国出口量的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3年排名升到了第五。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华石油出口呈现接阶梯跃升,这两国对中国原油出口量,年度的飞速上升主要和开通了新的运输方式有关,另外也和政府间的新协议有关,也与中国公司取得哈萨克斯坦有多个区块的勘探开发权益、在多个公司中有参股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当前合作态势和管线的陆续竣工,展望未来,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对中国原油出口量仍可呈现上升趋势。

从中国原油进口来源的地区构成来看,近几年的中东居进口源区的首位,非洲(特别是西非)地位快速上升,南美和独联体向中国出口增加的潜力也相当巨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澳地区所占进口份额大幅降低。

显而易见,石油是一国能源的主要构成,石油的运输安全甚至决定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可见石油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制定石油运输安全决策,急需对石油的运输安全进行评价。

二、中国原油主要运输线路评价

根据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及状况分析,我国原油进口来源的趋势主要是从中东地区、非洲地区、亚太地区、美洲地区、中亚地区和西欧地区进口,通过归纳分析,我国石油进口的线路可以合并为以下主要的运输线路:

1.中东-中国线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或望加锡海峡)——国内各港口。从世界主要海港和航线示意图可以看出这条海运线路运距长、经过国家和地区多、地理环境复杂,海运的运输量大、运价低。因此在保证海运为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海陆联运建设投入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突出的马六甲海峡问题。中东-中国线路的海陆联运有很多备选方案,如中国和缅甸石油管道,泛亚铁路,中国和巴基斯坦石油管道,泰国克拉地峡石油管道等项目。

2.西非-中国线路: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国内各港口。从世界主要海港和航线示意图可以看出从安哥拉进口的石油需要沿从非洲东南海岸线进入南大西洋,通过南非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再到国内各港口。在这段航线中,如果能够在非洲南部建立从东岸安哥拉的罗安达港横穿非洲大陆到达非洲西岸的陆上石油管道线路,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航线路程并降低运费,但这其中存在需要加强与石油管道线所横穿的非洲大陆需经过的非洲国家的区域运输合作问题。

3.南美洲——中国。中国与南美国家,特别是与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在石油资源方面的合作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线路更加多元化,通过打通南太平洋的石油航道,从而达到分散过分依赖中东石油进口线路的风险。南美洲-中国线路从世界主要海港和航线示意图可以看出南太平洋航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少,地理环境简单,该航线的运输安全性相比其他海洋运输线要安全,从此航线进行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石油进口运输的安全问题。

4.俄罗斯-中国线路:俄罗斯——中国。作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中俄原油管道,经过中俄两国政府的多次谈判和共同努力,在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合同期20年。在中俄原油运输管道建成之前,中国由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是依靠铁路运输。而相比铁路运输,输油管道不仅输送量大,运输稳定,运输成本也大幅减少。由于中俄原油管道的作用,2013年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原油进口国,2013年进口原油高达2434.76万吨。

5.哈萨克斯坦-中国线路:哈萨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线路这一运输管道特点是管道所经过地区政治稳定,局势平和,相比马六海峡运输路线,竞争优势巨大。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沙克斯坦每年可向中国输出2000万吨石油,在2013年,哈沙克斯坦已成了中国第八大原油进口国。

三、中国原油线路运输安全建议

1.石油进口运输路线优劣。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国际因素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石油运输线路的优劣次序为:哈萨克斯坦-中国,南美洲-中国,中东-中国,西非-中国,俄罗斯-中国。

2.寻求区域合作保障石油运输安全建议。2013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60%。实现原油进口的多渠道和运输方式多元化,显得尤为重要。(1)进一步深化与哈沙克斯坦合作,同时寻求我国与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的合作。哈萨克斯坦-中国线路这一运输管道特点是管道所经过地区政治稳定,局势平和,相比马六海峡运输路线,竞争优势巨大。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沙克斯坦每年可向中国输出2000万吨石油,在2013年,中国从哈沙克斯坦共进口原油1198.08万吨,哈沙克斯坦已成了中国第八大原油进口国。此外,俄罗斯及其他里海国家也可以通过该管道向中国出口石油。(2)进一步寻求我国与非洲的合作。我国石油企业要通过联合选择非洲大型产油国进行合作,要转变以贸易为主的合作方式,逐步转变为以投资为主。通过对石油金融的制度创新,采取“贷款换石油”等策略,降低合作风险。(3)加强我国与南美洲区域合作。加强与巴西等国的石油合作,转变单一的贸易方式,采取后向一体化策略,融入到共同参与石油勘探等业务,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及收益。(4)增进与俄罗斯的合作。中俄原油管道被称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对于中国来说,与世界第一原油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合作,是能源战略的迫切需要。相比马六甲海峡这一海盗频发的狭长水域,中俄原油运输管道则“道路宽阔”,潜力巨大。同时相比铁路运输,输油管道不仅输送量大,运输稳定,运输成本也大幅减少。由于中俄原油管道的作用,2013年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原油进口国,201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高达2434.76万吨。为中国石油市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1]胡小平.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J].资源经济,2005(7)

[2]王礼茂.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J].自然资源学报,2002(4)

[3]贾大山,孙峻岩,罗洪波.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2)

[4]林艳.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运输安全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责编:贾伟)

F512.3

A

1004-4914(2014)07-283-0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532333]

刘继青,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能源安全、企业管理等;王莉,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能源安全黑龙江哈尔滨1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