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薇

摘 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对竞争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竞争理论却贯穿于整个《资本论》,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论述中。文章从竞争的概念、目的、分类、手段、作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本论》中的竞争理论。尤其是关于竞争手段的论述,提出了新观点:以资本周转时间为出发点,从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两个方面论述了竞争手段。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资本论》竞争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资本论 竞争理论 竞争手段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2-034-02

一、概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对竞争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关于竞争的概述却贯穿于《资本论》,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贯穿于马克思的价值论及其剩余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止一次谈到,竞争就是“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此处的内在规律即指剩余价值规律,而竞争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迫使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再投资于商品生产,改进机器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率,使资本家个别的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单个资本家就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从而达到其生产目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提到竞争的外在强制规律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得以实现和维持的手段,靠得正是竞争。

资本主义竞争的基本规律,“即调节一般利润率和由它决定的所谓生产价格的规律,就是建立在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价格之间的这种差别上的,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低于价值出售也能获得利润这样一种可能之上的。”但是,通过竞争,体现不出一种价值规定,即支配着所有生产运动的规定。通过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商品价格往往表现为生产价格,似乎违背了价值规律,竞争中资本家的一切表现、资本生产中的一切现象,似乎都和价值规律相矛盾,因此,马克思认为,“在竞争中一切都颠倒地表现出来。”

二、竞争的目的

竞争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的内在本性是增值,竞争发生在资本家运作资本的所有环节,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所有环节,因此竞争是服务于资本内在本性的,也就是说,竞争是资本家之间争夺有限资源,扩充自己资本量所采取的手段。因为资本的内在本性是增值,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资本家就必须通过与其他资本家竞争,为自己牟取更多利益,即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三、竞争的分类

1.竞争可以分为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的竞争,形成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平均利润率,从而形成生产价格。在生产同种产品的部门内部,每个企业都想扩大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都会努力采取新的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方式,以此来降低成本,从而整个部门内部,生产该产品的成本价格逐渐降低,不同的个别价值也逐渐均衡为相同的社会价值。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不同的部门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利润率。每个部门都想占有更有利的生产场所,从而进行资本积累,不断获取剩余价值,因此展开激烈的竞争。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质,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会逐渐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被转移部门的资本越来越多,利润率会趋于下降;转移部门的资本逐渐变少,资源变得稀缺,利润率会上升。当双方的利润率相同时,资本停止转移。

2.竞争还可以分为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以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竞争。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无非就是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以使自己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个人利益,资本家之间是不讲情义的,他们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假兄弟”,但是,当面对工人阶级的时候,资本家“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这很好理解,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资本家为了其目的,“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这与个别资本家的善意或恶意无关,而是竞争驱使他们这样做。

3.竞争同样可分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由于社会分工,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商品生产者之间,会通过改善生产技术、采用新设备、减少资本周转时间等方法来提高生产率,或者会采用降低生产费用、改变销售策略、提高自身信用度的创新方法来提高消费者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甚至,商品生产者会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压榨工人劳动工资、诋毁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的方法来竞争。

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达成交易时存在着斗争。“形态变化W-G和G-W,是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的交易;他们达成交易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因为在这里进行着斗争。”商品生产者欲完成W—G的转变,在这种状态过程中,需要花费时间以及消耗劳动力,还需要发生储备费用,但是却并不创造价值,因此生产者想要尽可能快的完成资本形态的转变,从而节省流通费用,提高利润率。而消费者购买商品,只需承担商品价值,同时也并不想G—W的过程转变得很快,他会花费足够多的时间挑选能给自己带来效用最大化的商品。他们“每一方都想占对方的便宜,生意人碰在一起,就像‘希腊人遇到希腊人就发生激战一样。”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竞争,多体现为当消费者与生产者竞争时处于劣势一方的情况下。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劣势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不顾自己那群竞争者,而且常常直接反对这群竞争者而行动”,而处于优势的生产者,“则或多或少地始终作为一个团结的统一体来同对方相抗衡”。因此,生产者会统一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消费者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争夺。

四、竞争的手段

1.缩短资本生产时间。缩短资本生产时间,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商品所需要的费用,提高商品利润率。每个资本家都希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变得更便宜。“竞争斗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来进行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有:

大的资本家会不断地资本积累,不断的吞食小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依靠规模效应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家还会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率,提高了生产率的资本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只要价格高于它的个别价值,而又低于社会价值,就能从中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家还可以通过更换新的机器设备,或者用机器代替工人,当“机器的价格和它所要代替的劳动力的价格之间存在差额”,资本家就会使用机器代替劳动力来生产,从而可以降低生产费用。

2.缩短资本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周转越快,也越有利于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而资本的流通时间并不创造价值,但是,缩短资本流通时间,从而缩短资本周转时间,有利于维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保证资本供给,从而提高竞争力。流通时间中相对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出售时间。出售时间长短决定着商品保管费用和储备费用等费用,影响资本形态变化,从而影响生产的连贯性。

资本家还可以通过缩短商品的销售市场与商品的生产地点之间的距离来降低出售时间。其次,“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良,会绝对缩短商品的移动时间”,当资本周转更迅速,“一些生产条件中的昂贵就部分地得到补偿。”

其次,提高资本家的信用度也不失为一种提高竞争力的好方法。信用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同样,信用度高的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占有优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倾向于选择信用度高的生产商的产品,因为信用度高代表着消费者的权益相对来说能得到保障。同样的两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信用度高的商品定会因为它的优势而快速实现资本形态变化,即实现W-G。

3.非正当手段。资本家还会通过各种非正当手段来参与竞争。资本家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表现在,例如当需要资本家分担损失时,资本家之间就存在着斗争,每个人都想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想让其他资本家尽可能多地承担损失。或者在竞争中,资本家会采取各种损人利己的不正当手段,使对手的实力变得更差,从而自己的实力相对更强。

资本家对工人采取的不正当手段,主要体现在资本家会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压低工人工资的方法,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当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工作日,就会使劳动价格下降。一个工人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相当于劳动供给量增多,这样造成了工人之间的竞争,导致劳动价格一再降低。劳动价格的下降更会促使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资本家通过更多地剥削工人的劳动时间、剥削更多工人生产的商品价值,来达到自己竞争的目的。

五、竞争的作用

竞争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整个过程,甚至在生产前、生产后都有很大影响。笔者认为,竞争对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竞争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每个资本家都服从于竞争的强制规律,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那么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必然,生产力的提高又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竞争使得资本家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资本家资本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只有不断的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才能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为获取更多剩余价值创造条件。

3.竞争中逐渐形成垄断。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之间是充分竞争的,但是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利润率逐渐下降。资本家发现,资本总额的增加,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不轻易被淘汰。因此,资本家为了抗衡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大的资本家排挤吞并小资本家,使资本集中,规模扩大,出现了垄断,垄断资本拥有强大的实力,小资本家无法与之抗衡。

六、竞争理论的指导意义

由于写作目的和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研究的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竞争理论。虽然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最终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竞争。但是,我们不能以竞争来区分不同的社会制度,只要是市场经济,都需要竞争。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因此《资本论》的竞争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资本论》的竞争理论,通过竞争的两种手段(缩短商品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价值规律、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逐渐发挥它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

[2] 韩金铚.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J].黑龙江财专学报, 1987(3):63-68

[3] 李成勋.挡不住竞争的洪流——读《资本论》笔记[J].江西社会科学,1982(2):23-31

[4] 王天义.马克思论价值转形的竞争机制——学习《资本论》札记[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6):12-16

[5] 王冰,黄岱.马克思的价格竞争理论及研究价格竞争的立足点[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0-23

[6] 何树贵.《资本论》中的竞争理论[J].杭州教育学院学刊(社会科学版),1987(3):41-42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