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给边境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许多边境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边境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邻国的政治形势、我国与邻国的关系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基础等内在因素。辽宁省丹东市具有既沿海又沿边的区位优势,但却始终“开而不发”,处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中下游。丹东市应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探索适合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具体策略,提高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边境城市 经济发展 辽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95-03

一、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边境城市一般都拥有多种类型的口岸,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拥有30多个边境城市,这些边境城市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缘优势及国家鼓励边境地区开放的政策优势,逐渐形成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形式。

辽宁省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面积1522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834平方公里,2015年末总人口238.2万,是我国最大的对朝贸易口岸城市。丹东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是我国连接朝鲜半岛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最大集散地,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

丹东口岸外贸资料显示,2014年丹东现有边贸企业600多家,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8.6亿美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量的40%,经丹东口岸过境的货物量约占中国对朝贸易总量的 80%。2000年至2015年,中朝贸易额从4.88亿美元增长到54.3亿美元,201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5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0.4%。作为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全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丹东市利用自身边境城市特殊的地缘优势及国家鼓励边境地区开放的政策优势,逐渐形成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边境城市一般地处区域的边缘,距离区域中心较远,无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近年来,丹东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对外开放的程度有所提高,经济有所发展,但经济总量不大,而且增速放慢,在省内位于中下游。2011年-2014年,丹东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辽宁省14城市中第9位,2015年降至第10位,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大连、沈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图1)。与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相比,位列沿海经济带6市第5位,仅优于葫芦岛市(如图2)。丹东市产业结构层次不高,2015年,丹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9:40.9:43.2,比上年有所改善,但与国际惯例的理想比例10:40:50还有差距。丹东产业结构中,工业和农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丹东服务业发展落后,仍以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咨询、科技、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市政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社会服务业也明显落后。截至2015年初,丹东市共有企业43847家(如图3),主要为生产制造类和贸易经营类企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9家,普遍存在生产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边境城市往往具有沿边的区位优势,是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丹东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优势,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是丹东主要贸易伙伴,涉及服装、机电、水产、农产品等商品。尤其是对朝贸易,无论是从出入境货物还是出入境人员的规模来看,丹东陆路口岸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尽管丹东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递增,但是外贸依存度逐年下降,不仅低于大连市,也低于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水平。从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来看,丹东市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不断下降,外资依存度不高。这种变化(如表1)说明新常态下丹东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下降,一方面源于国际环境的恶化和辽宁经济增长势头不足,另一方面源于丹东的口岸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使得外贸和外资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削弱,对丹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基于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多项沿边对外开放规划,加快沿边开放对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35条政策中专门提出要“重点推进中朝丹东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建设”、“研究设立丹东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因此,丹东经济发展应该主打外向型经济,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外资,以出口为导向发展城市经济。

1.借力中韩自贸区,建设中朝韩贸易走廊。丹东是中国靠近朝鲜半岛最大的边境城市,但是由于朝鲜半岛局势具有不确定性,中朝经贸活动常常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对丹东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有所担心。因此,丹东的发展应该关注整个朝鲜半岛,利用独特优势,加强对韩经贸合作,建设中朝韩贸易走廊。首先,丹东具有重要的人文优势。丹东作为朝鲜族聚居地,拥有明显的语言文化优势,相似的生活习俗。其次,丹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从地理区位来看,丹东沿江沿海又沿边,是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地方,搭建中朝韩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2015年6月1日,中国和韩国两国正式签署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该协定正式实施后,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推动中韩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丹东市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给丹东经济发展争取重要的机会。

2.辐射东北东部,建设东北东部区域物流中心。丹东港包括大东港、浪头港、海洋红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段,既是东北亚重要的交通通道,也是连接东北亚各国最便捷的物流大通道。近几年,丹东港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港口开辟了散杂货集装箱和客运航线。丹东—大连,丹东—沈阳高铁,丹通高速公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已经打通,区位优势不断显现,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北起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到辽宁丹东,纵贯东北东部的大通道。丹东港已经成为我国东北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东部的资源经丹东港可以实现以最短运距迅速出关。丹东市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为丹东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成为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是丹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环境经济模式

丹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温暖舒适的气候条件,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丹东市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要素资源,致力于经营城市环境,发展环境经济模式,使环境成为城市资本和优势,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

1.发挥环境优势,创建休闲宜居城市。丹东景色秀美、气候宜人,没有工业污染和雾霾,森林覆盖率达66%,人均水量是全国的1.5倍,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水平,全省第一,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养老胜地之一。丹东市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优质的温泉资源,房价低于全省其他地级城市的平均水平,是适合居住和养老的休闲宜居城市。随着沈丹高铁和丹大高铁的正式开通,丹东也融入沈阳、大连“一小时经济圈”和京津“六小时经济圈”中。相比拥挤喧嚣的大城市,充分发挥丹东市生态、文化、区位等优势,打造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养生宜居城市是发展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吸引更多人前来买房置业,作为自己的度假之地、养老之所。

2.发展旅游资源,打造边境旅游城市。在当前经济总体保持稳中趋缓运行的新常态下,旅游业作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丹东素有“最美边境城市”之称,与朝鲜隔江相望,具有独特的边境文化特征,是国家特许经营赴朝旅游的城市。丹东市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等2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7处,国家AAAA级景区5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丹东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丹东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增长了13%,体现了丹东市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未来旅游业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力量。

四、辽宁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继续推动中朝跨境经济合作深入发展。丹东市需要正确分析和判断朝鲜经济战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正视朝鲜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利用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优惠的贸易政策、发挥同源的文化优势,加快中朝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朝双方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加快经济区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经济区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实现国际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政策执行力。经济区应用足用活边贸政策,切实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提升边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2.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中韩自贸区成立后,关税的大幅降低会有力地刺激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丹东市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港口优势,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合作。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极具优势,丹东可以切实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语言文化优势,依托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吸引影视创作、科技创新和创意设计等领域的韩国企业前来投资。改进投资环境是吸引投资的第一步,有关部门要了解和熟悉韩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借鉴韩国的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模式,吸引韩国企业前来投资。丹东应加强与韩国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企业协会等方面的联系,提升城市的影响力。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借助其平台和资源,引进优质项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国际性物流中心

1.提升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丹东市物流业发展需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加工及物流企业,加强物流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物流标准化建设。丹东的物流产业应顺应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建设高度信息化的国际化物流产业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快信息设施和各类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互联网+”、“智慧型”的物流产业园区,提升丹东物流产业园区的竞争力。

2.推进物流业的综合发展。丹东市应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推进物流、保税、出口加工等多功能综合发展。利用港口货物集散便利的交通优势,以全国最大的对朝贸易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为基础,申报与之相配套的综合保税区等经济特区,吸引更多的物流和加工企业前来投资,推动仓储物流、国际中转等专业化发展,带动贸易、加工、物流以及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丰富边境特色旅游内涵,促进旅游产品多样化

1.打造“边境风情游”。城市建设应加快开发建设边境特色景区景点,树立“国门城市”理念,重点开发国界线和边境标志物,如界碑、国门、少数民族聚居地、特色美食街以及边境经济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具有强烈边境特色的独特景观,满足游客“不出境的出国游”的需求。利用中朝地理位置相邻的优势和黄金坪中朝经济区开发建设契机,尝试建设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国际旅游试验区,建设中朝边境城市国际旅游岛,充分发挥中朝双边旅游资源的优势,使旅游产业实现从单一的过境游向跨国游转变。

2.打造旅游精品城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将自然特点与民族化、国际化的人文特色相结合,打造旅游精品城市。对景区景点进行综合开发的同时,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景点周边住宿、餐饮的规范化管理,开设旅游专线车,串联相关景点,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导游队伍。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本地特色深度融合,打造山水游、采摘游、温泉游、红色游等旅游文化品牌,推进旅游精品化,加快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旅游一体化发展。

3.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以互联网、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提高城市资源配置的效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在景区管理、游客数量监控、公共设施应用等方面实现智能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的心理感受。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边境城市的管理水平,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丹东的特色农业发展迅猛,位居辽宁省前列,主要包括优质稻米、板栗、燕红桃、草莓、水产品、中药材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丹东市可以将特色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发挥边境地区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落户,推动边境地区产业升级。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引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开发出有市场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通过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渠道推广到其他市场,提高城市知名度。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联项目(2012lsljdwt-59)研究成果;丹东市社科联项目(2016DDSK024)研究成果;辽东学院校级基金项目(2015QN01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任秋菊,金龙.第十二届东亚(辽宁)国际旅游博览会暨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旅游推介会隆重举行[N].丹东日报,2015.9.10

[2] 周静言.基于丹东视角的东北东部经济带产业合作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5)

[3] 潘志,李飞.发挥丹东在中韩经济合作中桥头堡作用的相关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4)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1)

(作者简介:孙泽华,辽东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