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晶晶+赵峰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调整期、结构调整期、政策调整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各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有个别城市的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但从整体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处于合理状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1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比较优势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以及对环境资源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增长主要靠外延式大规模投资建设扩张、房地产业过度投资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出口爆发式增长的拉动。依靠产业中低端竞争力优势推动我国高速发展,是一种粗放型发展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产能严重过剩,外贸低成本比较优势削弱,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趋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四万亿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内外部因素叠加导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面临放缓的压力,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前期政策处于消化期,“三期”叠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对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研究我国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十分必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增长率达到了年均9%以上,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包括产值比重、就业比重,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这些变化,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极其重要。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研究本省的情况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以前,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也不被重点关注。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基于一般均衡思想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考虑结构变化的影响,认为经济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劳动力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成了长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需求结构变化”和“资源流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往往被这一学派所忽视。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将经济结构变化与长期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认为结构转变的过程实质是经济增长的过程。

20世纪4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Chenery,1960)等人的研究,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起点,运用5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会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学者们已展开相关研究,也产生理论分歧,他们的观点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克拉克、库兹涅茨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动;另一派是以罗斯托、钱纳里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分歧本质上是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中何者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分歧。这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克拉克在其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指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Kuznets,1957) 通过对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比重的增加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的过程,正是由于总量的增加才导致了国民收入的提高,而收入的提高是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而由需求的变动引起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其相反的观点是,罗斯托(Rostow,1963)认为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还有一个结构性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产业结构变动不仅持续深化了产业体系的内在布局,而且还持续推动了经济总量的长期增长。

国内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研究较晚,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9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一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探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我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但结论存在一定分歧。庄健(1999)在回顾我国建国50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随工业化进程呈现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变动轨迹。具体由偏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转变为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转变到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杨治(1985)是我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先驱,他对产业结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他认为合理的产业政策可以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使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地发展。刘伟、李绍荣(2002)通过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发现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拉动的,而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对中国经济规模产生正效应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生的却是负效应,因为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毛健(2003)通过系统概括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并综合分析典型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揭示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联系,认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阶段:2010至今,自2010年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30年前的特征,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这种趋势显然已经不能完全用周期性波动来解释,而是属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此阶段研究更加深入,从主要研究我国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因果关系转而反思高增长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迟滞问题;从主要关注三次产业结构深入到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速度的关系研究;从主要对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深入到具体区域时空。徐朝阳、林毅夫(2010)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素结构升级,政府可以在要素禀赋升级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顺利升级。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特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过高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迟滞的现象依然严重。吕炜、王娟(2012)认为在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与中国经济特有体制的约束下,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已内生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成为维系高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异化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阻碍经济增长,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迟滞是一个体制改革层面的议题,而非仅仅经济层面。吕明元等(2010)提出由生产要素转换导致的产业结构演进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于斌斌(2015)研究发现,从整体层面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动力已由产业结构调整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仅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化解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负向影响的主要途径。俞晓晶(2013)认为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比基于渐进改革的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更显着。随着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在逐渐减弱。吴福象、朱蕾(2014)通过对全国、广东和江苏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和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转换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从横向对比来看,技术创新对提高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产业结构转换的贡献要高,但从动态变化来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状态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衰减的迹象。黄凯南(2014)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分析两者之间关系,认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创新动力和结构变迁动力。吕健(201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开始“结构性减速”,西部地区正在“结构性加速”,而中部地区为“加速”与“减速”并存,整体呈现出“结构性加速”;全国经济总体上依然维持在“结构性加速”阶段,但经济增长分化的格局业已形成。殷宁宇(2014)的研究结论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带来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情况

素以工业强省、制造大省闻名的江苏,在经济新常态下,经过多年持续调整产业结构,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首超第二产业。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的省份,近二三十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增长并不慢,但由于第二产业体量太大,增速也很快,第三产业一直很难超越第二产业,因而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结构优化。

由图1得知,江苏省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至2015年已降低到5.7%,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需求开始向高级化迈进,导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50%~56%之间波动,变化比较平缓,但近几年也开始出现持续下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新时期,江苏省面临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提倡节能环保,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二产业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1978-2015年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直逼第二产业,至2015年超越第二产业,由此说明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究其原因,近年来,江苏始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先后以“服务业提速计划”和“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引领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二)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情况

产业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从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第一产业贡献率一直比较小,整体上呈递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整体上处于递减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整体上处于递增趋势。

由于高度的工业化,第二产业在江苏省经济增长中功不可没,始终保持着50%以上的贡献,从1990-2014年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虽然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这几年也都维持在30%多,但第二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同时我们也发现,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近十几年二三产业贡献率之差呈减少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有望赶超第二产业。这主要是由于江苏省近年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这也充分说明江苏省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将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要实现经济的高度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第三产业贡献率,持续缩减二、三产业之差使其呈减少趋势,这同时也为产业结构变动找到了方向。

(三)江苏省13个市不同产业产值比重情况

从江苏省2014年13个地市三次产业比重趋势图可知,就第一产业比重方面,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这几个苏南城市的该指标值相对很低,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这几个苏北城市的该指标值相对较高,第一产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中仍然占有相当重的分量,南通、镇江、泰州这几个苏中地区的该指标居两者之间。就二、三产业比重而言,苏南相对较高,苏北则相对较低,这说明苏南这几个城市的二、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二、三产业才是促进这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苏北城市处于低水平的小康和工业化初始阶段,产业结构低下,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苏中地区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因为苏中地区工业经济起步较早,玩具、机电、医药、汽车等传统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是支撑苏中经济增长的特色产业,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这说明第二产业对苏中城市的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苏中地区目前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低于苏南地区的水平。

总体来说江苏省13个市的第二产业发展都比较迅速,产值比重都比较高,除南京以外,其他各市的第二产业比重都超过第三产业比重,这说明南京的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力量来自第三产业,今后南京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引导第二产业,提高第一产业机械化运作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的城市是宿迁,该指标值仅有38.9%,但其第二产业比重数值却达到48.3%,说明宿迁这个城市目前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产业是该城市的核心经济增长力量,对于宿迁来说今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大力提倡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规范工业生产发展,使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以江苏省2000-2014年13个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基础,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变量即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数(CY)作为解释变量,由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会受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数的影响,因此选取各市年末从业人数(L)、社会固定资产投资(K)作为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的计算公式为:

CY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li为第i产业的就业占比。CY的取值范围为[1,3],从经济含义方面解释,CY越接近3,说明产业结构越高级,相反,CY越接近1说明产业结构越低级;因此该指标能够很好地刻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构建模型:LnGDPit=β0+β1CYit+β2LnKit+β3LnLit+εit

在该模型中,下标i表示横截面各个地市,t表示时间,GDP表示经济增长,用各个地区的生产总值表示,CY表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数,K表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表示各市年末从业人数,ε是随机扰动项。

对江苏省13个市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分析,在Huasman检验下的P值为0.0001,小于0.05的置信水平,应该拒绝原假设,所以Huasman检验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回归结果较好,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整体良好,调整后的R2为0.932,模型整体回归检验水平为0.0000,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江苏省13个市以及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论是从整个江苏省还是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显着影响。从江苏省整体来看,每当产业结构升级变动1个单位,就会使得江苏省整体经济增长变动1.039个单位,精确变化为1.826(exp(1.039)-1)个单位。同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年末从业人数也会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显着的促进作用,每当固定资产投资变动1个单位就会带动经济增长变动0.547单位,从业人数每当变动1个单位就会促进经济变动0.0747单位,因此对于江苏省来说,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是非常显着的,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目前的江苏省来说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不二选择。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显着影响,但影响大小不一样,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苏中地区,最不明显的是苏北地区,由于苏中和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系数较低,导致了江苏省整体系数变小,小于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系数,即苏中和苏北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阻碍了整个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结论

在新常态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各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直逼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贡献率一直比较小,整体上呈递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整体上处于递减趋势,第三产业贡献率整体上处于递增趋势。苏南、苏中地区的二三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相对更合理,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虽然有个别城市的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但从整体看,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处于合理状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针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这些变化,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极其重要。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研究本省的情况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本文为南京审计大学校级科研创新项目“经济增长视阈下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D10802900233)。]

参考文献:

[1]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2] COLIN.CLARK MA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M].London: Macmillan&Co.Ltd,1940

[3]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庄健.50年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1999(11)

[6]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7]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8] 毛健.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优化[J].产业经济研究,2003(2)

[9] 徐朝阳,林毅夫.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10(3)

[10] 吕炜,王娟.高增长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迟滞研究——经验证据与体制解析[J].理论研究,2012(6)

[11] 吕明元,王大伟.要素转换、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增长——以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为例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4)

[12] 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

[13] 俞晓晶.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J].财经科学,2013(7)

[14] 吴福象,朱蕾.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全国、广东和江苏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1)

[15] 黄凯南.结构变迁与经济演化增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

[16] 吕健.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减速与经济增长分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2(9)

[17] 殷宁宇.经济增长增速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变化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4(2)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作者简介:倪晶晶,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峰,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