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炜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资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科研单位由于承担了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重点学科的科研项目,决定了它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一般省级农业科学院有多个专业研究所、如茶叶所、水稻所、畜牧所、资源所、信息所等,各专业研究所一般都有承担几十个课题。而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仪器设备,各所各课题间的资产因研究领域的不同,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资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2.科研设备的共享性和经常性。农业科研实验室拥有较完整、全面的技术、仪器设备,对具有学科交叉性、融合性的农业动植物、生物研究方面的不少课题具有共享性、经常性。由于要对落后的仪器设备及时淘汰报废及根据科研领域要求不断更新设备,这些资产的购置工作也是经常性的。另外,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也在相继投入应用。为了能够走在农业科研工作的前列,获取更新的科研成果,也要求农业科研单位经常更新设备,对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科研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范围广,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除了对科研设备种类有特殊要求外,对设备的专业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针对微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需要使用到精密度极高的设备,必须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术,才能发挥这些科研设备的利用价值。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科研领域的细分,对各类科研设备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设备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变相增加了事业单位资产的数量,资产管理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

二、当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职管理机构少,责任落实不到位。在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内部,对于固定资产均设置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而且也能够充分发挥资产价值,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之下,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受到精简机构政策的影响,没有设置专职管理机构,一是导致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二是不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各部门或各管理人员相互推诿责任,不能集中精力开展资产管理,因此存在管理漏洞,而造成资产的闲置。

2.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受以往行政管理思维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没有及时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导致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而新时期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资产管理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升级,更加注重于“放管服”改革,并出台了许多相关管理政策。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新的国家管理规定了解不透彻,也没有与时俱进地引进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以至于资产管理的效率较低。现阶段的问题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都是由单位内部人员兼任,虽然上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关的检查,但是不够深入和细致。而事业单位又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也会导致资产管理难以严格、标准开展。

3.缺乏资产购置计划,资产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于以资产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资产配置管理为核心,以资产处置管理为关键全面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资产购置计划的科学性,提升资产利用率。然而,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购买一些设备、仪器时,没有提前结合自身工作开展需要,制定严格、详细、科学的购置计划,以至于购置实施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后期部分设备不能得到高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有就是没有明确说明设备型号、规格,采购来的设备不符合科研工作的使用要求,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了资金损失。

三、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1.细化管理机构,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当前很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尚未设置专门负责本单位资产管理的部门,而是由普通管理人员或是财务人员兼任资产管理工作,由于专业性不强,实际管理成效也不尽理想。因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基于资产管理需要,细化管理机构,并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成立专职机构、引进专业人员,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同时,也要实行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将管理工作成效与员工的考核、评级等挂钩,以此来督促相关人员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2.加快建章立制,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种类多、价值高的特点,决定了要想保证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就必须实施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成效,需要针对现阶段工作情况,尽快出台配套的规章制度。结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特点,出台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管理细则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相关文件,并在各下属研究所、处室等单位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利用单位的网络建立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资源。在实际的管理文件制定过程中,相关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结合国家规定的法律管理条例,确保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稳步运行。

3.实行信息化管理,开展资产清查。单位资产配置应当按照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通过信息系统编报,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嵌入到预算管理流程中,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细化、动态的资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动态监管。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盘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帐实相符。有条件的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定期和动态相结合的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开发适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

4.坚持因需购置,充分发挥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必须要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共享共用、厉行节约、支持创新、节能环保等多项原则。而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需要采购较多种类资产,并且后期许多设备、仪器等,需要定期开展维护与保养,这些都会消耗单位的一部分资金。因此如何实现资金的最优化利用,就成为资产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立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自身工作需要,以及编制的预算,按照“因需购置”的基本原则,只采购那些与科研工作相关的设备,这样既可以避免资金浪费,又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5.将无形资产也要纳入管理范畴。以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只侧重于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而对于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等)则缺乏相应的重视,无形中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随着本单位农业科研技术成果的增多,以及人们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将无形资产列入管理范畴也是势在必行。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宣传,切实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个人或单位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提交专利申请;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要出台配套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快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发挥科研技术的实用价值,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结语

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特点决定了对各类资产、设备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为了满足科研需要,推出新的科研成果,还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而满足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除了要从思想上加强重视,转变管理理念外,还要通过开展资产清查、建立管理制度和进行人员培训等综合措施,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为农业科研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