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攀

一、引言

有效的市场监管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发展,市场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传统的市场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于2013年开启了市场监管机构改革,2018年,国家完成了原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总局的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管总局。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为市场监管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给广大市场主体一个清晰的信号和稳定的预期。在此背景下,如何转变市场监管理念,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山西省浑源县首先进行了机构的整合,2015年底完成了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的“三合一”改革,组建了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创建新的市场监管模式创造了条件。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市场监管的创新,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市场监管职能,对市场监管领域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和创新,为市场监管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性的探索和经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打造综合执法模式,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浑源县在2015年底完成了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的“三合一”改革,组建了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到了一支队伍管市场,打通了部门之间的阻碍,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力度明显加强,改革成效显着。推行了综合执法联动,建立了局内部科室的股、所、站、队联合执法机制。实行“一次检查、多项体检、综合会诊”,减少多次执法对正常的经营活动的干扰,统筹了执法资源,提高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成立案件评审委员会,为综合执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健全信用监管机制

1.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和抽查,强化信用监管。浑源县实行市场主体年报制度,以自主申报为主,利用我县官方报刊北岳报、电视等媒体发布催报公示,采取短信提示、电话通知,宣传车集中宣传,在局注册大厅悬挂年报结束倒计时提醒牌,督促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按时年报,对发现的经营地址变更、执照、许可证到期等责令改正,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最近几年的企业年报率均达到了93%以上。依法推进市场主体的信息公示,包括许可备案、注册登记、行政处罚和奖励等信息,接受公众对市场主体信息的监督和查询。每年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随机抽取近百家经营户进行现场核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公示、无经营场所或虚假出资、隐瞒真实情况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曝光,列入异常名录向全社会公示并进行依法处理。

2.实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力。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实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包括市场准入、抽检结果、经营行为、监督管理作为信用指标,将市场主体分为三个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A类属于守信主体;B类属于警告主体,在商事登记、日常检查、监督抽检方面重点监管;C类属于失信主体,列入失信名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确定监督检查的频次和比例,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减少监督检查、抽检检验和日常检查的频次和比例,对问题多、投诉多、失信主体增加监督检查的频次和比例,以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增进协同监管合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实行了跨部门的联合协同监管。建立了联动协作、工作会议、日常沟通、信息共享、联合检查、案件联合会审、行政司法衔接等工作机制,有效地提升了部门间市场监管的工作合力。如针对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环节和时间节点,联合农委、经信、畜牧、公安等部门开展了专项问题集中整治和节日期间的专项检查。依法查办了一批影响力大、警示作用强的典型案件,提高了执法的效果。加快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汇集许可审批、注册登记、认证、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单、行政处罚等信息,为其他部门提供企业信息数据,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惩戒工作,提升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四)推动社会多元共治,建立市场监管新格局

积极推动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加强企业失信惩戒,倒逼企业依法经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规范、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开展行业内部纠纷调解,支持行业的产品保护申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成立申诉举报中心,做好与12345政府热线的无缝对接。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处理消费纠纷上百起。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行投诉举报,发布消费提示警示信息。

三、市场监管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市场监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体制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执法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浑源县虽然完成了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的“三合一”改革,但机构的合并只是“物理”上的简单相加,机构内部职能科室的设置大部分仍然承接原来的工作,按照以前的职能划分科室,从而影响了综合执法的效果。机构职能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度融合才能彰显综合执法的效益。这就需要对合并的职能科室按业务关联度、执法专业程度及执法简易程度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发挥综合执法的效益。部门之间的联动有待于强化。部门之间的综合联动执法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部门执法联动工作机制。

(二)信息化监管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以信息化监管推动市场监管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强数据的运用能力,是适应大数据监管的趋势要求,也是增强市场监管的精准化、智慧化水平的必要手段。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虽然将以前三部门的许可审批、信息查询等集中到注册科,但市场主体的信息数据还没有实现共享,一些监管的数据仍然处于封闭、条块分割的状态,影响了机构内部各科室的协同监管。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对商事登记、安全监管、消费维权、企业公示等数据资源的整合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监管的效果。目前,对信息的挖掘和利用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数据的查询、登记、录入等低水平的应用上,很难发挥信息的分析和风险的预警作用,为市场监管提供决策信息的能力大打折扣。

(三)社会多元共治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市场主体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环境多变性,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政府全面监管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有必要引入中间组织、行业协会、公众等社会力量,构建新型的市场监管格局,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由于受到传统的市场监管理念的影响,浑源县目前的市场监管还是更多地依赖政府单一监管,对市场监管的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治理重视不足。

目前,在社会参与方面,以公众投诉举报主。浑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处理近百起投诉中,90%以上的投诉都是消费者来电投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强。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受制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目前成熟的专业协会和组织还比较少,市场监管仍然是政府监管一家独大的局面,行业组织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我县旅游服务市场问题较多,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价格不透明,质量难以保证,售后服务难以保障,主要原因是缺少行业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

四、经验启示与政策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监管的新形势新特点,需要用现代的监管理念引领市场监管,用现代的监管方式推进市场监管,用现代的监管手段武装市场监管,用现代的监管格局提升市场监管,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市场监管新模式。

(一)监管理念的转变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是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的需要。市场发展新形势之下监管形式及其措施手段,市场主体对象多元性及其监管机构特殊性与社会化监管需求,监管技术、诚信平台、信息披露、监管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和情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市场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新发展对市场监管的需要。政府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将关注严进宽管的前置审批转变到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将以往的被动式监管转变到注重主动性的监管,将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普遍监管转变到注重关键环节和领域的精准监管,将关注风险发生后处置转变到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风险防控,将以往的封闭的孤立的监管转变到注重信息化技术的智慧监管,将以往的静态、强制性的监管转向注重动态的、非强制性的监管,将政府的大包大揽、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转变到注重社会协同治理方式。

(二)监管方式的创新

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市场监管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监管的新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的监管方式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非强制性和非正式性,如:政府指导、信息公开、责任约谈、信用监管、风险预警等新的市场监管方式,相对于传统固化的、命令式的监管方式而言,现代市场监管方式更加强调协商、指导、公告的作用。这里需要强调两种方式:其一,风险监测和防控。构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评价反馈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如食品生产经营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将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加上动态风险分值确定其风险等级,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其风险等级进行监管。其二,包容性审慎监管。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新的市场主体在登记注册、经营过程管控方面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以包容审慎的态度适度地放开新业态的监管。

(三)监管手段的完善

加强和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完善信用监管,强化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集合市场主体的信息归集、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监督抽检、执法管理以及考核评审等方面,实现数据的信息共享。依托信用监管手段,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处罚力度,通过信用档案记录和信息公开,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二是加强和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平台,包括执法人员名录库、企业名录库、抽查计划、检查内容、制定的标准、结果的公示等。实现市场监管中所有执法事项“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要求。三是将“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企业的信用等级来确定随机抽查的频次和比例,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降低抽查的频次和比例,对失信问题企业增加随机抽查的频次和比例,来提高市场监管的准确性。

(四)监管格局的提升

我国正处于市场监管的变革中,突出事中事后监管,这就需要引入第三方和社会公众的多方参与,提升监管格局,激发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市场监管,实现从政府的单一监管到社会多元共治的转变,构建起“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多元共治新格局成为市场监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的市场监管中,市场监管被简单地理解为政府监管企业,忽视了其他社会主体的作用,而在市场监管的改革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他相关主体包括消费者、企业、中间组织、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作用,把“管”与“被管”调整为共同管理。首先,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对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引导、鼓励并加以规范。其次,中间组织、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支持中间组织、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再次,推动企业加强自律管理,培育市场主体的自律精神,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制建设,发挥信用管理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开展正常的合法经营行为。最后,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投诉举报体系,提高公众的参与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