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向丹 董明英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由于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内需不足的现状,同时通过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分析,对我国制定经济改革政策可提供有力依据。

一、城乡居民消费额对比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不同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消费水平也相差甚远。据统计,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额为138元,城镇居民则为405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额分别扩大了29.1倍和30.1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也从1978年的2.9倍增加到2009年的3.7倍。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额几乎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的3倍左右。截止到2009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为农村居民的3.7倍。由此看来,我国农村市场销售乏力、城乡市场差距加大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变,而且城乡消费差距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二、城乡居民消费率对比

1978年以来,全国居民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1978~2009年全国城乡居民消费分别从1,092.4亿元和666.7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28,833.6亿元和92,296.3亿元,分别增长了25.4%和137.4%。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生活水平也显着上升。因此,从规模上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额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消费差距愈加显着。

从居民消费率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率在1978年到2002年区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随后几年持续下降,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经达到高峰之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31年间,城镇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的18.49%上升到了2009年的26.75%,上升了8.2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26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则从1978年的30.30%下降到2009年的8.36%,下降了21.9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71个百分点。通过对比可知两者之间的差距,作为居民消费率的有机组成部分,城镇居民消费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城镇居民消费率基本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仅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大,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历了1978~1983年仅仅六年的上升期之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最高点1983年的32.34%,下降到2009年的8.36%,下降了23.98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率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9年的23.8%,共下降了38.3个百分点;而根据中国人口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60%。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消费率低迷以及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最重要原因。

三、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对比

居民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总体看来,1985~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90年的0.92下降到2009年的0.71,年均下降1.11%,边际消费倾向从1985年的1.29下降到2009年的0.73;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85年的0.88下降到2009年的0.78,边际消费倾向也从1985年的1.03下降到2009年的0.58,年均下降1.89%。总体而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波动要大于农村居民,前者比后者的波动幅度高出2个百分点。在大部分年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这从侧面反映了城乡的收入差距问题。居民消费的下降表明居民消费的决策与当期收入的相关性减弱,居民收入用于储蓄的比重增加。

四、总结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和消费环境上。据统计,2007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2,370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而且恩格尔系数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加之,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城乡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主要原因。

2、体制改革因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就业、铁饭碗”的保障制度。虽然工资水平较低,但是福利待遇较高,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或单位承包,基本没有后顾之忧。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住房价格、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上涨,而且上涨速度超过大多数家庭收入增长的速度。这些体制变化增加了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很难做出稳定的支出预期,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多,当期消费减少,居民消费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1]杭斌.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何持续下降——基于消费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6.

[2]雷钦礼.财富积累、习惯、偏好改变、不确定性与家庭消费决策[J].经济学(季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