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淑英 栾富凯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通常包括思想观念、习俗、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

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是人的社会,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素质和精神物质需求不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需要人们依靠文化的力量去化解,以维持社会的常态和持续发展。

1、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的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文化可维系社会、民族生生不息。文化依附于语言和其他载体,可以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蓬勃发展。

3、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文化对经济具有支撑作用。人受到一定文化的熏陶,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为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进而对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先进的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

二、文化合作在促进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千百年来形成的燕赵文化是京津冀三地文化的母体,进而又逐渐形成了个性独特的北京、天津和河北文化,三地文化同根同缘,相辅相成,为北京成为中国历史名都、世界着名古都、现代国际城市和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往的枢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京津冀三地文化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文化繁荣,提升了中国整体文化实力。

当今是一个追求合作多赢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时代。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中包含着先进文化因子含量越高,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要把京津冀三地打造成一个持久强劲的“经济圈”,首先要大力促进文化合作,培育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精神的“文化圈”,以提高相互间的文化认同,并为更高层次的经贸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的优势

1、地缘相接、地域一体。京津冀三地山水相依,唇齿相连。历史上京津地区长期处于河北政区管辖之内。自元代以来,河北就是环绕首都的畿辅之地,“元代三大都”之一的元中都在张北,清代直隶总督统管京津冀衙署在保定,第二政治中心在承德,清文化虽发起于关外,但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乃在河北。

2、人缘相亲、人文一脉。历史上的燕赵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带,屡次发生两汉与匈奴的交兵、魏晋南北朝的纷争、隋唐的内乱、五代十国的更替、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和蒙古的博弈、元灭南宋、明灭元、清灭明等冲突,是民族融合最激烈、最频繁的地方。战争与和平、流徙与安定、灾祸与康宁、痛苦与欢乐,形成了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它所蕴涵的行为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京津冀乃至更多国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

3、文化相溶、艺术同根。京津冀三地文化不断交流,使得无论是宫廷艺术还是民间文艺,都相互交融密不可分。老北京的天桥和老天津南市的“三不管”,是京津冀一代民间艺人的艺术大舞台;近现代的老舍、刘绍棠、孙犁、梁斌、浩然等文艺家的作品,将京津冀文艺紧紧的融为一体;当代许多河北文艺家纷纷落户北京、天津,目前国家画院、各大院校、文化团体许多名家都是河北人。“京津是大舞台、河北是故乡”,早已成为京津冀三地文化发展的模式。

四、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都市圈、环首都经济圈等概念的先后提出,河北主动承接京津文化辐射,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建设了石家庄动漫基地、吴桥世界杂技博览园、曲阳雕刻艺术城,实施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修缮维护等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津南区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将建立起三地文化合作的组织机构等制度,联手推动区域内的商演等活动。现在北京和张家口正在共同申办冬季奥运会等,均彰显了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发展的前景广阔。

五、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存在的问题

1、发展差异较大。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文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总体实力较强,远远领先于天津、河北;天津市在积极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酝酿建立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

2、整体规划复杂。虽然拥有相近的文化资源,但京津冀三地文化却各成体系,各自发展,没有形成三地之间的凝聚力。各方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和文化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上,也较少考虑与另外两地的衔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领域覆盖面广,承担功能众多,加之既有行政体制的惯性,在如何处理文化的公益性质、产业特性、跨区域的布局等问题上矛盾较多,统一协调规划比较复杂。

3、产业结构雷同。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基本区域单位问题较多,相当部分没有明确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没有突出的产业优势,发展思路单一,区域特色不够明显,文化产业结构雷同,地域之间存在恶性竞争。

4、人才配备失调。人才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源泉。无论是区域内文化战略,还是跨区域文化战略,文化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是战略发展的中心。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中所涉及的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分布严重失调,并难以平均且自由地配置。

六、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发展途径

1、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首先要树立“三地一盘棋”的观念,京津要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的束缚,自觉把文化合作发展工作放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河北省要努力学习京津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发挥区位、资源、低成本等优势,主动吸引京津的先进文化因子。

2、整合燕赵文化资源。制定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相关规划,形成京津冀在行政级别上的一致性,建立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合作发展布局,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制,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打造三地非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实施三地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建立京津冀地区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挂职、交流机制。

3、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确定为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突破口,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对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实现优势互补,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都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