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娜

[提要] 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对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从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师资队伍方面构建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为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项目编号:2020-ZDJH-47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日

2015 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自然担负起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为此,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应用型高校与研究性大学不同,所强调和重视的并不是学术层面的理论研究人才,而是社会真正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应用型高校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刚刚完成转型,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也比较晚,所以造成许多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目前,河南省应用型高校占本科院校的一半以上,开设旅游专业本科院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一、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机制

(一)动力驱动过程。刘丽华(2018)等通过对旅游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了旅游企业对现有人才供给的判断,指出旅游企业急需创新创业人才,为高校指明了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杨丽婷(2018)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在分析学生认为应该掌握的创新创业素质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有创新创业意识需求。2015年国务院[国发23号]文件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乃是国家的富强之道,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随后国务院针对高校人才培养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将高校定位为“互联网+”新时期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模型(如图1),笔者认为学生的发展,即对学生来说就是未来毕业后的发展,对高校来说就是学生的毕业就业率,可以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改变的源动力,始终驱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另一方面,行业的需求,即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可以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内驱动力,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与行业的需求相匹配,所以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大环境都是外部驱动力,互联网带来教学技术的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带来学生思想的转变,都是推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动力。(图1)

(二)新模式形成过程。新目标定位是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融合后重新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要体现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基础。新课程体系围绕新目标而展开,公共基础课中可以增加一些投融资分析课程,从而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习实训中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新培养方式主要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课程,利用慕课平台引导学生加强碎片化学习,也可以深化实习实训环节,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化,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新师资队伍主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化,可以推进企业优秀导师进课堂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学校老师进企业培训学习,从而建立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自由流动、相互学习。

二、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现状特点

目前,河南省应用型高校基本上都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尝试,旅游专业也不例外,然而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造成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出现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查阅部分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发现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创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整体而言,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双创教育的形式基本上都采用了理论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一些高校还专门出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第一课堂的讲授教育已经普及的比较广泛。但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质量需要更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课堂的理论教育,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采取多形式的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到实处。

(二)双创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由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双创教育师资、实践场地、教材等基本条件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师资,基本上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随着双创教育的开展而发生大的变化,师资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势必成为各个专业开展双创教育的基础条件,从知识结构上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相融合的要求。其次旅游专业的实践场所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专业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场所还没有建成,双创教育无法落实到实践环节,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另外,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选用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三)与旅游专业结合不紧密。因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基础部分的理论教育,所以和旅游专业的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凸显出专业特色。特别是应用型高校更加应该重视双创教育与专业的结合,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发展和市场需要,又能立足专业本身,尤其是一些旅游专业作为学校传统的优势特色专业,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专业特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地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1、以需求为导向。当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应用型高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应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以“创新创业”为契机。2015 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自然担负起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学校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使他们能够有创新思维,通过训练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具备自我谋职的能力,从而解决高等教育与旅游企业需求之间供需不平衡的状态。

3、突出学生特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分类培养就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个人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程选择、学业规划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是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独立性强、思想活跃、想法奇特、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也要尊重人格自由和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也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调整。

4、突出应用型高校特点。与普通的高等学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内涵,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动力。所以,本研究认为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新技术,具有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旅游服务等专业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部分, 是指某一专业所设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新时期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面临变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原有的课程体系也势必要调整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通过查阅河南省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研究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该由三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课+实习实训+方向课。其中,基础理论课属于理论层面课程,包括公共理论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实习实训属于实践层面课程,主要是增加学生的实操动手训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课主要是开设在大三大四,用于分流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市场上的企业需求和当代新技术设置的拓展层面课程。(图2)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渗透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去。首先,在原有理论课层面增加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前沿理论课。一方面可以传递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理论知识。其次,在原来的实习实训平台中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知识培训课程,例如邀请知名校友来校给学生分享创业经验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在高年级的方向课中增加一些创新创业体验课程或者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学生们可以进行创业演讲,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转化到实际应用过程中,从而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三)模式体系构建。应用型高校旅游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国家旅游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强新时代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构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研究尝试从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和培养方式四方面构建河南省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旅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采用前文中所列出的“两以两突出”原则进行新目标定位,即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契机、突出学生特点、突出应用型高校特点,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旅游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层面的基础理论课与跨学科前沿课相融合、实践层面的专业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相结合、拓展层面的方向课与创新创业体验课相组合三维重构的新课程体系;双师队伍主要是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给学生讲解创新创业和专业实践知识,扩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也要结合当下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利用优慕课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慕课、微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满意度。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学生开放,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也要做好相关保障措施,与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企业导师走向高校对学生进行培训,支持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图3)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在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应用型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推进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友花,汪儒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2).

[2]刘丽华,何军,徐兰兰.“互联网+”环境下旅游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3).

[3]杨丽婷.基于校企联盟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陈审声,董杜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校企合作体系创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4).

[5]薛宝琪,周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8(1).

[6]赫冀成,张喜梅.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比较[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