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鲁美娜 周雨晴 夏恒薪 时颖雪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提要] 由于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遭受剧烈的冲击,居民消费及资产配置状况在大环境影响下发生改变。本文根据前期关于疫情对居民经济生活现实影响的调查数据,探究后疫情时期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8 个影响居民消费的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由分析可得:收入及相关指标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由此推测后疫情时期的居民消费趋势,并对居民消费以及资产配置的应对策略和调整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献综述

2020 年突发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及消费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引起经济学者对居民消费行为和资产配置方面的关注。疫情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和经济恢复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前期对居民消费的文章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指导、政策研究以及基础研究。在整体性疫情对于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中,主要有两个侧重点,在疫情发生后的4~5 月份主要侧重于研究疫情对于消费的深刻影响,宏观经济层面上研究总体居民的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特征。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需要多措并下,通过时令属性等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地区性居民消费状况调查中,针对性地结合地方实际提出经济形势预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地方消费经济的恢复。如,屈泽幸等就云南地区研究了应对影响以及后疫情时期云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策略与建议;时春蕾、袁小代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消费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消费潜力仍需释放,相关消费信心仍然不足。政策惠民效应研究部分,主要以相关政府部门报告,经济报告为主。

“十三五”规划下,居民资产配置意识正处在萌芽期,仍然较为薄弱,欠缺风险识别和合理控制导致资产大量贬值。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现象,并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分化、城乡差异分化;政府和金融机构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需加强金融资产配置知识的普及度,缓解居民的资产因财产性收入而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

本文立足于居民个体,以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为数据来源,选取8 个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探究疫情下居民消费受影响程度和因素。同时,结合现有文献和现行政策,归纳推断在后疫情时代里,居民消费的发展走向,为适配和引导居民消费提出优化建议。

二、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变量选取。根据初期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基于文献综述的评价研究,选取了问题设计中较具有代表性的8 个指标,分别是年龄、收入稳定与否、月收入、疫情对收入的影响程度、疫情前居民最主要的消费构成、疫情对资产配置的影响程度、疫情后资产配置变化最大的方面、疫情前最主要资产配置结构,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进一步研究。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团队收回并统计的调查问卷(南京市疫情居民消费与资产配置的影响调查)结果。

(二)模型建立。设解释变量为多因素综合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被解释变量为以上8 个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2、表3)

(三)模型结果。模型建立后得出结果见表4。(表4)

三、模型结果分析

据调查结果构建多元线性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模型结果可知,居民家庭收入受疫情冲击的强烈程度对其消费有显着的影响作用,且居民家庭收入受到的冲击越大,其消费受到的影响也越大。收入是居民生产生活的根本,疫情对居民收入的冲击必然使居民消费受到影响。同时,从模型(一)和模型(二)我们可知,关于收入的变量中“居民是否有稳定收入”、“居民的月收入范围”也对疫情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有影响作用,当居民没有稳定收入时,面对疫情他们的收入状况会有更大幅度的波动,所以他们消费方面做出的调整也会比有稳定收入的居民大,他们消费方面受疫情的影响也会越大。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居民的月收入越高,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越高,他们用于消费的收入空间越大,他们的消费受疫情的影响也越小。

居民的收入中不仅仅只用于消费支出,还会用于投资以及储蓄。然而,2020 年的疫情也确确实实影响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许多企业的股价持续性下跌,银行储蓄利率大幅下降,居民在资产配置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由模型(五)和模型(六)可知,疫情对居民资产配置的影响程度越大,居民消费方面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居民的消费与其收入和资产配置都息息相关。

表1 变量解释一览表

然而,在此次模型结果中,年龄、居民消费构成以及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等变量均不呈显着作用,可见2020 年的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全年龄段的,全方位的,也体现了此次疫情对社会各阶层居民的影响程度之大,范围之广。

四、结论及建议

总体而言,通过对消费部分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建模分析,“是否有稳定收入”、“居民目前的月收入范围”、“疫情对于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程度”、“疫情对居民资产配置的影响程度”,这四个因素表现出对居民消费有明显影响作用。疫情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收入稳定性出现波动,从而直接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此外,消费支出的变化也受到居民心理、理财态度等收入波动相关因素的影响,总体呈现出相对下滑的状态。

在调查了居民消费心理、分析了相关影响消费因素的基础上,将对于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背景下回温消费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一)保障居民收入,稳固消费能力。收入直接影响消费,抑制消费的主要因素就是收入水平的下降,可支配收入的下滑与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因此,解决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的首要前提是保障居民就业收入。政府应当积极落实相关失业保障和就业技能学习补助,对受到冲击、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人群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稳住民生大盘。重视此类由于疫情而生活贫困人员,通过扩大低保、提供经济补贴、就业岗位提供等手段,实现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

除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政府应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重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提振消费。当前受到疫情冲击,大学生就业、社会年轻人就业受到冲击剧烈,政府应当积极响应六保六稳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稳住大型企业,鼓励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增加就业机会,稳住就业。对于受到疫情冲击的餐饮旅游等行业,给予专门的补助以及税收优惠,使得相关企业尽快渡过难关。

(二)提振消费信心,培养消费潜力。通过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调研,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大部分居民的消费仍处于抑制状态,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激发,消费热情并不高涨。政府首先应当稳住经济大盘,对于基本民生物资做到少涨价、不涨价,以维持居民日常消费的信心,发挥基层作用,积极关切居民的日常消费。在居民非日常消费领域,政府应当积极运用政策来实现促进效益: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2)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1)

表4 模型结果一览表

1、在旅游行业,比如南京市是旅游热门城市,具有天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可以积极运用景点门票打折、景点年卡等等相关激励手段,激发居民出行旅游意愿;拓展文娱活动,兴办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聚集意愿人群。同时,可以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联合,发放旅游补助以及酒店订房补贴等,促使市场回暖。

2、在零售行业,巧用节日效益,鼓励居民消费。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居民对于汽车、家电有一定的消费热情。政府应该鼓励商家举办促销让利活动,抓住购物节、传统节日等消费热情高涨的时间节点,推动消费能力提升。

3、对于在疫情期间积极发展、居民感兴趣的新型消费模式,如远程问诊、在线教育,应鼓励相关行业的发展。通过政企合作、税收补贴的方式,对传统的纯线下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互联网大数据连通发展。找到新的消费热点与商业模式,创造消费动力,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

(三)引导消费观念,鼓励消费意愿。通过资产配置习惯以及消费意愿调查,面对收入下降以及部分物价的上涨,居民倾向于采用一些保守的政策,例如减少日常消费支出、避免非必要支出、增加流动储备金等以应对损失。对此,银行可以进行利率调整,鼓励居民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等金融业务服务,盘活储蓄存款的利用。通过推出消费金融产品,鼓励居民的消费情绪;适当延长消费信贷还款周期进行支持。同时,联合相关行业商家进行消费让利活动,鼓励居民进行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