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红星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安徽·亳州)

[提要]提高微型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供给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发展高效能市场主体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贯彻新理念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促经济、稳就业、谋发展作用,以政策红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助推中小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砥砺奋进,在经济发展中展现其强大的活力,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数量”。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实现以实业兴国,以实体强国,促使其在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亳州市地处皖北,中药材自然资源和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从事中药材经营的民营企业及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仅2019年“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7万户,同比增长10.5%”,药商企业的蓬勃发展极大推动了亳州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亳州市高度重视药企发展,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民营药企发展活力,这对于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亳州市药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民营企业”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其特点是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市场主体基本上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几乎不存在民营经济。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增长、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占有半壁江山。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355.5亿元,同比下降12.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283.9亿元,同比下降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580.0亿元,同比下降3.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181.9亿元,同比增长2.2%。民营企业成为唯一利润增长型企业主体。实践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生产经营上来看,民营企业还存在着先天不足,因为大部分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发展较为缓慢。另外,民营企业产品的销售成本持续增加,如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的社会费用成本等,集中表现为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致使其生存的市场竞争环境压力日趋加大,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表现最为明显,要保持企业经营活力,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已势在必行。

从管理成本上来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虽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了现代管理模式,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采取血缘关系模式来进行经营管理。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创业时期对企业的影响几乎是100%,因为此时公司管理章程尚未形成体系、信用成本太低,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付于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形成一定规模后这种亲情关系就会形成内卷,内化为内耗,即“家族企业资产纷争或管理矛盾重重”。此外,民营企业最突出的缺陷是留不住人才,人才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从资金来源上来看,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中枢命脉,企业资金不足会带来一系列后续问题,比如因资金匮乏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先进设备增添、技术革新改造等。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缺乏、发展后继乏力等问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9年全国近6,000万家民营企业中(不含个体户),仅有12%的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总融资缺口高达20余万亿元。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往往只能借助于民间资本,但其融资成本高达30%左右。因此,解决融资问题也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微型民营企业发展困境

税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最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展现了它“及时性”与“强大性”的调整能力,通过税收的收放对企业产生相应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税收政策中,还存在着条目众多,计算复杂等问题,一方面使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税收政策理解认识不深不透;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工具调整的时间短、速度快,在理解消化执行方面还存在着时间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比如,税率的变化调整,自2016年起,税率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的变动,以增值税为例,2017年从五档调为四档,去掉了13%的税率;2018年,原适用17%的税率调整为16%,原适用11%税率的调整为10%;2019年,将制造业等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其余保持不变。频繁的税率变动不仅影响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隐患,造成经济低迷、民营企业发展缓滞等问题。部分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对税收优惠减免政策持等待观望态度,使得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发挥效应。以亳州市高新区税务局为例,辖区内正常经营企业约7,000户,税收管理员仅有数十人,每位税收管理员的服务对象约600户,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税务机关只有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税务后续服务质量,确保政策红利能够惠及到企业和纳税人,使减税降费真正成为利企便企、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成本普遍上涨,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保费用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按国家规定,企业应为职工缴纳社保费用,而社保费用来源于企业利润,这就意味着缴纳社保费用越多,企业净利润就越少,盈利也就越少。如果将计算标准设置在社保比例正常范围内,剔除收入过高或过低的人群,那么单位缴纳的社保费用大约为员工月税前工薪的33%,其中养老保险大约20%,医疗保险约10%,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合计约3%。因此,判断一个企业发展状况,可以通过企业社保费用占净利润的比重来判断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

制定企业社保费用缴纳激励机制,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税务系统的风险纳税人名单,对社保缴费信用良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减免一定的税费作为奖励,平衡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税负,以此来减轻企业运营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201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按标准降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措施,扩大享受税收减免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当年仅扩大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享受范围一项,惠及1,798万户小微企业。随着政策受益面的拓展,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能空间。

三、以营商环境改善助推微型民营企业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促使产业链顺畅运转,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规避了企业因跑资金、跑项目带来的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权力寻租及微腐败行为的发生。

以亳州市民营药商为例,亳州市政府以优化细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民营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多评合一、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制度改革,扩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探索“无审批”模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规模开展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行动。帮助民营企业及时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将纳税人“最多跑一趟”作为工作目标,降低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和遵从成本,让企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和规划之中去。积极探索“非接触式”“线上”办税、缴费模式,引导企业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渠道办理税费缴纳;改善工作方式,由“坐等”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贴近服务,按照“特事特办”“容缺办理”的工作要求,详细告知其纳税缴费应具备的相关资料以及办理的具体预约时间,为税费缴纳提供办理发票代开、发票领用等各项具体业务,为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障。

针对各类涉税焦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力。亳州市谯城区在“税媒沟通交流”“税企座谈会”“制作播放公益广告”“推送公益短信”等各种具体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成熟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扩大影响力;依托新媒体网络平台,通过“一图读懂”“动漫说税”“为你读税”“微电影”“情景剧”“微直播”等形式呈现,让税法内容宣传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增强了吸引力和关注力,以稳固的“专家资源库”建设为广大客户咨询提供了便利。

在实效性方面,如定期举办税企座谈会、涉税知识讲座等方式,全方位推进税收新闻宣传工作,使其更接地气、更具鲜活力,以此提升民营药商企业的参与度。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通过培训民营企业管理者,使其更懂政策、更重视政策,利用政策所带来的“真金白银”用于科技研发投入、设备更新、产品更新换代、规模拓展、扩大就业岗位等方面,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支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于一体的财税人才队伍,利用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国家政策为“根”,以“三微(微信、微博、微门户)+App”政策图解为“枝叶”,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国家政策,在研讨交流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三是税务机关紧抓落实,推行包保责任人制度。建立包保清册,分级包保、包保到企、责任到人,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要变被动接受的“指挥部”为主动宣传的“广播站”、政策落实的“研究所”,扎根基层,走进企业,收集问题,纾忧解难,最大限度释放企业活力,保持民营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持续推动亳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皖北经济振兴建设美好亳州和实现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