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轶,宋悦宁,刘晓梅,贺 芳,孙小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15009)



高职生理学教学中“问题链”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张轶,宋悦宁,刘晓梅,贺芳,孙小娅△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15009)

“问题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一系列的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学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照某种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顺序串接起来组成一个或几个问题链,用“问题链”组织教学[1]。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理论逻辑的严谨是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特点,为“问题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而本院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学生群体也符合“问题链”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就对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1 “课堂提问”与“问题链”的区别

“课堂提问”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和“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言语互动、知识理解、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疑难提出问题,对于问题的处理则主要表现为师生围绕问题进行你来我往“回答”、“解答”、“回应”等。而“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2]。不仅仅表现为课堂上师生的应答,更多的是教师课前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的一组核心问题链,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预习讨论,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听取各小组代表的成果汇报及提出新的问题,进而提出的针对性、深入性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激发其探求的欲望,营造课堂气氛。虽然也是师生对话,但更是师生有准备的一场富有思维含量的有效对话。

2 “问题链”问题的来源

2.1来源于学生预习讨论在课前创设问题情境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罗列出来,进行分类归纳。

2.2来源于教师策划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课标和学生实际需要,以弥补学生提出问题的不足,总结归纳出教学重点需探讨解决的主要问题。

2.3来源于课程团队的集体智慧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资源贮备都是有限的,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会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而年轻教师虽有新意,但把控组织教学的能力不够,二者思想的碰撞才能设计出更优化的问题链。进而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预期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自主进行拆解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价值与功能,是否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考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课堂教学中的限制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3 “问题链”的类型

3.1导入型问题链是教师以设置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产生“疑惑”,从而导入课题、在不同课题间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或为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等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问题链[1]。例如《血型》的课题讲解前,先抛出几个问题:(1)什么是血型?(2)临床上讲的血型是指哪种血型系统?(3)你知道自己的血型类别吗?(4)怎样才能鉴别自己的血型?(5)抢救患者输血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让学生先有好奇心,再回到书本的知识库中去搜索,熟悉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以旧知识进入的“临近发展区”,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和拓展知识的广度。

3.2探究型问题链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的诱导、点拨、启发,学生的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自我感悟,集体智慧升华。探究型问题链是教师为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链[2]。探究型问题链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它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勇于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的课题讲解过程中,抛出几个问题:(1)细胞膜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物质跨膜转运?(2)这些转运方式各自有怎样的特点?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3)教材是依照什么依据对这些转运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否重新寻找另一种参照依据重新分类?学生分组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整理归纳成书面汇报,并有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倾听、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此类型的问题链的运用最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

3.3归纳型问题链归纳型问题链主要是指在进行课堂教学小结或单元教学时,为了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而设计的问题链[1]。一节课或一个专题所学知识有其内在必然联系,教师通过归纳式、总结式问题链的设计,对平时所学到的比较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分散、孤立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获得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整合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课题讲解结束后,罗列以下几个问题:(1)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什么?(2)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什么?(3)临床上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是什么?把这个知识点要求掌握的要点通过问题链归纳总结。

4 “问题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研究

在生理学教学中尝试“问题链”的应用,通过问卷调查及闭卷考试成绩的统计,来探讨“问题链”教学对学生学习生理学知识的影响。

4.1对象与方法

4.1.1对象2014级护理专业新生20个班,约1 000余人。选择第一学期生理学Ⅰ考试成绩相近及学习动机测验(SLT)整体动机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4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班为对照组,2个班为试验组。

4.1.2方法以国内通用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测验量表进行实验对象的选择。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运用“问题链”教学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第二学期结束,用自制调查问卷《“问题链·导学模式在生理学课程的应用与研究”学生问卷》进行测试,同时用闭卷考试的方法统计生理学Ⅱ考试成绩。

4.2结果

4.2.1第一学期两组学生生理学Ⅰ考试成绩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生理学Ⅰ考试成绩结果的比较±s)

4.2.2试验前两组学生学习整体动机分值的比较见表2。

表2  学生整体动机分值的比较±s)

4.2.3试验后自制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比较见表3。

4.2.4第二学期两组学生生理学Ⅱ考试成绩的比较见表4。

表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比较(%)

表4  生理学Ⅱ考试成绩结果的比较±s)

4.3讨论与分析研究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前生理学Ⅰ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的学习动机测验、整体动机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试验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运用“问题链”教学的试验组在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及课堂发言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试验组的生理学Ⅱ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问题链”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的培养及知识的掌握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链教学是一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模式,为摆脱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的有限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教学内容的现象;扭转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忽视对学生智能和创造精神开发的局面,寻找一条有效路径。

[1]秦启军.“问题链.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践与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12.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3JSJG405)。作者简介:张轶(1970-),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及神经生理研究。△

,E-mail:65113608@163.com。

G712

B

1671-8348(2016)20-2865-03

2016-01-08

2016-03-19)

·医学教育·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