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健

沈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近年来,沈阳市农村二三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要求也随之日益紧迫,这就必然产生对科技服务的强烈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需求

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截至2009年6月末,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4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完成增加值12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9%;上缴税金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超过了汽车制造业,仅低于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沈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必须认识到,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还有相当多的仍处于粗加工、初级加工、规模小等发展阶段。而经过这种加工的农产品经济效益低,回报率低。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必须要走精深加工、规模经济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获得高收益率。由此,其就必须对原有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和人员进行升级换代。因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2.农村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沈阳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但目前这些装备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市区,但随着沈阳城市装备制造业不断向农村地区扩散和转移,农村与城市的分工体系也将逐渐形成与完善,农村地区也必然形成规模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例如,目前总投资80亿元的中钢集团金属加工等一批大项目落户辽中;东大冶金技术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沈阳易爱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12个大项目准备签约入驻苏家屯。尽管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科技人才较多,然而大多也集中在市内,农村相对较多的是初级加工业人才,其远远无法满足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因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二)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1.农村传统第三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由于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商品化进程缓慢,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集中在传统领域。然而目前沈阳市农村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总量大,消费结构升级快,对传统第三产业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但是这种需求已经逐渐由量向质转变。质的要求已无法通过粗放式的、小店面式的生产和经营就可以满足,需要进一步提升,而提升必然要进行相应的科技改造和升级。因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2.农村新兴第三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近些年来,沈阳市农村金融、电信、旅游、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增长快速,投资也大幅增加,如投资30亿元的展讯通讯科技园等项目落户沈北新区;新民市的三九药业和北京双鹤以及沈北新区中兴通信软件园也即将开工建设。这些新兴的三产大都是高新科技产业或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这对于科技实力本来就薄弱的沈阳农村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本地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培养无法跟上新兴三产的发展,最终只会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新兴三产企业的 “下游装配车间”和“简单劳动力聚集的工厂”,而无法获得高附加值的收益。由此可见,农村新兴三产的发展要求更新、更高、更及时的科技服务,使得沈阳农村在科技上有一较大的提升。因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三)农村二三产业集群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近些年来,沈阳市农村二三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09年,沈阳市计划达百亿元产出的10个产业集群共完成产值4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8亿元。其中来自县域的产业集群共有8个:于洪家具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4.7亿元、沈北新区食品产业集群完成产值67.2亿元、于洪五金产业集群完成产值66.1亿元、苏家屯电力电器产业集群完成产值51.2亿元、沈北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7.6亿元、苏家屯钢管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7亿元、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完成产值43亿元、康平塑编产业集群完成产值34.7亿元。这8个产业集群看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其仍然只是简单的数量加总而形成的产值结果,并不是真正通过 “1加1大于2”的集群效应实现的。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技术聚集效应。在产业集群中,一个部门的技术发展不仅影响到本企业,而且也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因而各相关部门之间会彼此产生挤压效应和带动效应,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正向反馈,由此产生共生效应,最终会推动产业升级。而目前,沈阳农村非农产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缺乏这种技术集群的机制和意识。因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转移对科技服务的需求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能否顺利实现,除了二三产业要有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及农民要有进行职业转换的欲望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才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生产环境。近三十年来,沈阳市农业劳动力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还不高,距离现代二、三农产业的要求仍有很大的距离。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由此,急需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持。

沈阳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

一是转变思想,加深认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目标责任制,并把工作实绩列入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考核。二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的省、市、县、乡和村级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服务组织和管理制度,提供全程、多方面的服务。三是建立高层次、多部门参加的农村科技资源共享决策协调机构,对全市农村科技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并相对集中执行权。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法治意识,把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加快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沈阳市农村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靠过去计划经济模式培养已不现实,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下的激励机制,通过利益杠杆调动、鼓励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及农村组织各方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利益共享、分险共担的 “利益共同体”,最终达到 “要我服务”为 “我要服务”的效果。

第一,完善分配机制。一是调整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内部对农业成果开发利益的分配比例,形成相对稳定的、比较合理的农业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二是扩大科研单位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三是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机制,允许个人以智力、产权、技术、劳动等资产形态参与二次分配;四是在工资、奖金、住房等方面都要实行优惠政策。

第二,改革人事制度。一是建立和实行全员聘用制。机构人员一律实行农技推广行业执业资格准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统一调配,适时轮岗交流。二是实行定期业绩考评。要根据不同岗位特点科学合理量化考评指标,注意把单位民主评议与服务区域内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代表对农技人员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理论成果与一线实践活动成效密切联系起来,把为民服务意识强弱与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合理统一起来。三是把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的绩效纳入科研单位各种奖励、住房分配、职称评定的条件范围,特别是在职称评定中要注重实绩,成绩突出的可破格评定。四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库,大力培养和挖掘农民科技能人,并创造条件,促进其成长。

第三,对在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和组织领导者等政府给予表彰。

(三)提高农村科技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第一,重点研究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生产技术的广泛的需求,但在沈阳农村科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突破一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和技术标准。

第二,推进农村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虽然当前沈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但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忽视其未来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全局性、带动性技术的超前研究和重大瓶颈技术的集中攻关,增加技术储备,增强技术支撑。

第三,加强技术的集成创新。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因为缺乏与其它相关技术的衔接,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过程,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的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一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科技系统,打破以单项技术研究为主的项目管理模式,避免重复立项;二是建立科研机构的 “团结协作”机制,使每年所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实现优化组合与集成。

(四)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根据研究证实,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和转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至少应具备9年义务教育的文化基础和初等农业技术水平,农民文化程度每升高一个档次,复杂技术的入户率平均提高30%。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一是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二是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普及初、高中教育。三是农村中小学应增设劳动技术教育课,并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

第二,要发展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一是开办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补习班,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帮助农民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

第三,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教育,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是 “传帮带”。

(五)多渠道保障经费投入

第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是设置农村科技服务专项基金,要采用直接拨付办法,确保专项扶持资金足额到位。二是政府通过补贴金融机构来间接对农村科技进步项目提供补贴。这种补贴可以采取政府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相关贷款进行担保和贴息、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办的相关业务进行税费减免等多种措施。三是要制定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从事的一些经营性服务所得收入应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等。四是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制度,提高效率与效益。

第二,鼓励金融机构、企业及私人等部门投资。一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抵押贷款、专利质押贷款等形式提供资金,还可以通过提供担保、金融服务等其它途径对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其他金融支持;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科技创新风险投资,鼓励以农村企业为主体建立农村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三是扩大对外合作,积极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科技合作与援助。

第三,农民协作组织会费投入。各种农民协作组织通过向其会员收取会费的方式以及从政府部门获得的各种补贴,为其内部的成员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第四,要加大政策借贷力度。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适当放宽借贷 “门槛”,增加信贷投入。

参考资料

1.叶秀红.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何巧云,张谦明.珠海市农村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J].乡镇经济,2008,(11):80-82.

3.周文平,周素彦,李巧莎.浅谈农村科技进步中的金融支持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