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芬

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天津休闲农业发展

■齐亚芬

随着国内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农村休闲旅游业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旅游转变,休闲旅游逐步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天津市农村休闲旅游总投资额达到27.05亿元,建成200个农村休闲旅游特色村,星级农村休闲旅游经营户1428户,农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达2.08万人,农村休闲旅游受益农民超过15万人。截至目前,天津市创建全国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8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3处。本文阐述了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特点以及对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建议。

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对策建议

随着国内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农村休闲旅游业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旅游转变,休闲旅游逐步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天津市农村休闲旅游总投资额达到27. 05亿元,建成200个农村休闲旅游特色村,星级农村休闲旅游经营户1428户,农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达2.08万人,农村休闲旅游受益农民超过15万人。截至目前,天津市创建全国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8处,即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蓟县下营镇常州村、塘沽红星海上娱乐服务有限公司、西青第六埠农业开发中心、天津曹庄花卉之乡、天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天津孟庄园葡萄酿酒园和蓟县毛家峪长寿度假村。国家级休闲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3处,即天津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有限公司、诺恩渔业生态园、松江乡村俱乐部。天津市蓟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天津农村劳动力过剩,素质普遍不高,休闲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农民可以在当地就业,赚钱,不必进城打工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休闲农业属于边缘产业,具有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重特性,能够为农民提供的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门路,休闲农业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层次众多,如:服务员、旅店、摆摊、纪念品加工等,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为农村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二)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

休闲观光旅游业把农业、旅游、生产、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为游客提供景色观赏、购买特色产品、娱乐、度假等系列服务,从而获得高额收入,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供农民的收入,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吸收和传播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都是以高标准的设施旅游农业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的,强化科技进步,用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要支撑,将促进天津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四)打造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提升天津的知名度

天津的休闲农业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近些年来,通过网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的大力宣传,吸引了全国各的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关注,有关部门通过对旅游农产品的全方位的系列化的形象塑造,力求给潜在的消费者清晰、明确、生动的主体品牌形象,进一步打造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旅游是知名度经济,通过旅游促销进行城市推销,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更要重视整体促销,打响城市品牌,提高天津的知名度。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一)休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截至目前,天津市有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资产总额超过113亿元,年营业收入19.27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年利润总额近4亿元,年利税超过3000万元。其中,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宁河、滨海新区(塘沽)和蓟县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172家,该区县年营业收入总量均超过1.2亿元,最高达到3~4亿元,年利润总额超过4000万元,最高达到8500万元,休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二)农业休闲产业的经营模式丰富多样

天津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多种产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大集团、大公司注入资金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资金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农户自主投入的农家院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民间资本注入为主的文化传承和娱乐体验型产业经营模式。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从天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看:观光农业园区66家,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88.2%,经营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农家乐138家,年销售收入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7.8%;休闲农庄9家,年销售收入达6533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5%,经营面积2585平方米;民俗村21个,年销售收入956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0.5%。

(三)休闲农业的经营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功能逐步拓展。从最初的农家乐蔬菜、花卉等单一的农产品产业,逐步到从城市周边农园、山区农家院为主的零星分布向区域规模集约发展转变;从采摘、垂钓等单一功能逐步转向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展示,包括各类农业内部种植、养殖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政府规划引导、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围绕农业新品种、新设施、名优特产品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农业及乡村旅游休闲品牌。例如:西青区水高庄园建成的2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从南方移植种植了泰国的香蕉、老挝的鸡蛋花、台湾的莲雾等北方罕见的品种,在温室常年种植。还有北辰区的龙顺生态观光园、东丽区的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津南区的松江农业观光园成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的典型代表。西青区第六埠村开展的“市民菜园”,这种都市休闲农业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到村里租种蔬菜观光采摘,并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蓟县以山青、水净为特色,打造长寿村品牌的蓟县毛家峪度假村,是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空间的形态,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以中心城区周边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为依托的环城休闲与乡村旅游农业圈;以区域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和河湖景观为依托的中部平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以北部山区、东部沿海独特的山水风光为依托的两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板块,成为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重点区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规模较大的经营模式是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各区县均有分布,而且数量较多,以环城四区分布最为密集,已达到30家,占总量的近50%,西青区最多,为13家。休闲农业观光园的产业是以绿色蔬菜、高档花卉、特色果品、名优特观赏鱼等为主,以设施农业、设施渔业为载体,体现现代农业高科技、多功能的特征,逐步形成了集绿色农业产品生产、采摘垂钓、餐饮服务、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业集群。休闲农庄在内容上与休闲农业观光园相似,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主要分布在环城四区、滨海新区还有蓟县山区。农家乐分布在蓟县和滨海新区,其中蓟县农家乐更为突出,其经营主体数量已达到104家,占总量的75%。农家乐主要依托山区和滨海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游客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验农家风情为主形式。天津民俗村主要分布在蓟县和静海,最突出的是静海县西双塘村,其余均集中在蓟县,主要依托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要多种经营模式共存

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出现,就要把土地、农村劳动力、资金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才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大集团、大公司注入资金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资金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农户自主投入的农家院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民间资本注入为主的文化传承和娱乐体验型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季节性的特点,其风险性、技术上的要求、土地的需求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都可能存在着差别,所以理性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利益最大化目标选择最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这就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状态。适合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由于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有的经营是委托公司经营,那么这种经营模式就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的经营模式甚至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一般不掌握私人信息,代理方一般掌握私人信息,两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代理方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为。作为委托方,为了激励代理方实现其预期的利润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付出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或机制运行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双方共赢的结果。比如有一种经营模式是农村合作社和职业经理人的模式,该模式中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农村合作社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农村合作社作为委托方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代理方的职业经理人努力工作得到相应的回报。委托双方可采用固定工资制、分成制、租赁制等契约形式,农村合作社可以采取不同契约形式,供职业经理人选择,使具有不同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选择不同的契约形式,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对天津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实际调研,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农民在休闲农业产业经营中的利润分成比例,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尽量使产业链中各环节构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种养环节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以及机制设计紧密融合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另一方面,应集中在利润构成占比最大的加工销售环节,政府应通过构建有效的产销平台,投资建设公益性的批发市场、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经营收入,而且还可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

(四)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新模式,形成三产联动协同发展

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新模式,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果园等,以此拓展农业功能,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和实现增收。借助品牌优势及休闲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型综合体,延伸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链,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密切结合。拓宽休闲农业产业链,加快对接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三产联动”协同发展。

参考资料

1.天津滨海新区探索休闲农业新模式人民网.2015-4-18.

2.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婉飞.休闲管理.杭州大学出版社,2009.

5.鲁东亮,李志刚.企业经营模式理念研究.内蒙古大学报,2007.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