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对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问题。学校的环境对大学生尤其大一新生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他们面临的是陌生的校园环境,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多数学生都是首次离开家,离开依赖的父母、亲人、以及朝夕相处的同学伙伴,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独立生活。很多的问题都要自己独立解决因此在不同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环境应激。而当这种应激超出一定的限度时便会带来心理健康问题,如忧郁、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自暴自弃辍学。还有一种情况是难以适应学习条件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很多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在当地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宠儿、家长的骄傲,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但踏入大学之后优生云集,发现自己不过“泯然众人矣”,如果学生在此时无法正确面对将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自卑、产生嫉妒心理、更有甚者会产生攻击性。

(二)学习过程中及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内在的驱动力,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因而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求知欲低下的心理。导致学生出现焦虑、忧郁、逃避学习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动机对学习有着促进推动的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理想。如果学习的动机过强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专注于内部的抱负与期望及惩奖,而并不是专注于学习,这样往往阻碍了学习。学习动机过强往往表现出:过于勤奋、极容易自责、情绪过度紧张。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在择业过程中也极易产生焦虑、自卑、自负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转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指的是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活动、师生关系等等能够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校内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全校师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无形力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无形催化剂。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挖掘环境潜力,进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的整体品味,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创设有利条件。首先,改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人置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时,其身心感到舒畅,自身的情绪也能够得以释放,感情上能够得到抚慰,心灵得以净化,从而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校园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想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注重个性化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空间。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社团,定期举办书法、绘画、演讲等活动,成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展开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等活动。

(二)多渠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高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动员家庭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来。首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温馨和谐的健康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秉承着愉悦性、差异性、激励性原则,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愉悦的氛围中保持着注意力集中认真的学习,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功能。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1]刘广利.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

[2]徐丽娜.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 J ].安徽大学学报,2015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