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沈莉莉

情境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环境,深化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感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给初中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更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学习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达到化难为简,化枯燥为有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效率等目的。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环节,笔者期望借助化学情境的创设,让化学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初中化学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是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学生学业负担重,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自我情绪元素,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任何外在事物所无法替代的。具有学习兴趣的人,往往会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学习知识去构建系统化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网状结构,随时需要随时取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其二是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说和卷面考试,强调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对于化学中的实验教学,往往抱有忽视的态度,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化学知识后,根本不懂得如何操作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就更加不懂得该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综合来看,开展有效的化学情境教学不可或缺。

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情境创设方法

1.创设趣味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初中化学知识的实践中,教师要懂得利用一些心理引导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尝试主动探究学习,自主获得知识,改变传统单一说教、“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比如初中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化学教师可以恰当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化学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话剧演绎等方式,让他们在情境表演中学到知识并且体验到乐趣。如:“分子”与“原子”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分子”与“原子”的知识,并且结合教材中的图示自行理解,加以讨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抽选几名学生到课堂上通过手拉手、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位置或学生角色扮演的对话方式加以表演,结束后教师或学生加以点评,这样既使得学生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他们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知识具有比较直观的理解。

2.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化学实验氛围更加浓厚。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化学理论学习和化学实验学习都不能孤立存在,化学理论知识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而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的再次深化和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化学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的主要渠道之一。比如,在进行“燃烧的条件”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将棉布手帕分别浸泡在纯酒精、2:1的酒精和1:3的酒精中,通过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出燃烧的条件;在总结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后,通过实验:对装有水的纸杯进行加热,通过纸杯烧不坏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加深对”燃烧的条件”的理解。接着通过实验:将还原铁粉撒在燃烧着酒精的蒸发皿中,让学生分析,为什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在空气中却能燃烧,从而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验情境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使趣味性的实验探究情境生成,助力教学效率的提升。

3.“故弄玄虚”,点燃学生化学探究欲望。

所谓的“故弄玄虚”,指的就是采用婉转、回旋的情境教学模式,比如问题创设或者从生活的角度入手等等,改变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缓减学生因长期上课而带来的听课疲劳,更容易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强化化学知识记忆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故意做一些错误的实验演示,比如在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幺,最后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故意不放水,让学生通过观看错误演示带来的后果,使他们对如何正确操作的原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实践证明,有时教师的故意出错,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纠错的兴致,从而更能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人,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通过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化学理论学习兴趣和化学实验探索欲望,让情境教学深入学生内心,也让化学课堂绽放别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梓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策略[J].化学教育,2013,34(11).

[2]丁荣兵.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