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珅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获得综合发展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当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教学已经足够重视,也能够科学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对于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缺乏认识和实施策略。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针对性地提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手段,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化修养和学习兴趣。尤其是课外阅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阅读视野,为阅读课堂注入新活力,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新道路。

一、课内外阅读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不够紧密,偏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实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形成具有可行性的衔接策略,降低了预期的课堂教学质量。出现衔接问题的表现和特征多样,但是根据影响的深度和范围区别,可以分为学生主体问题、教师主导问题和学习环境问题三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问题明显,学习热情不足,问题意识淡薄

读书让人进步,读书让人成长,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 “三观”树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问题较为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淡薄,“不会阅读”“不喜阅读”和“不想阅读”现象明显。种种现象都表明,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问题意识薄弱,进而导致语文热情不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主导问题突出,教学方法落后,主体思想缺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起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引领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重大。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即使有的教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但是教学目标单一,大都依据教辅教材设定,拓展性和学习性不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提升较小。另外,教师在组织语文阅读过程中也存在问题,课堂组织模式化、流程化,忽略了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是每位参与者认真学习,取得个性化收获和锻炼技能的机会,总是不自然地立足于考试的角度,紧贴“实战”需要,开展课堂的专项练习,留给学生真正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很少,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程。

(三)升学环境问题严重,应试教育制约,信息爆炸影响

小学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之一,也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关键时间段,学生和家长都面临巨大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和教师都不得不受制于考试的影响。受制于教育体制的现实状况,“唯分数论”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常见指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很容易受应试教育制约。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抗拒心理和态度,进而导致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不配合、教师不愿意、家长不重视等多层面的问题和影响,彼此“演戏”的成分越来越多,课内外阅读活动断裂严重。

二、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义

(一)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品质

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能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该教学活动是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这是由于阅读是个人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书读万卷,行千里路”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基础。

(二)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追求语文美、语言美的传播发展,不应该把实施美育的渠道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应予以重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开展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耳濡目染,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让枯燥的学习也变得津津有味,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思维逻辑能力和挖掘语言天赋。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具体策略

(一)拓展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语文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如果材料缺乏思维和观点的碰撞,不具备讨论的意义,学生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阅读所带来的思辨和批判活动就如同无根之萍,难以为继。对于阅读材料的挖掘和拓展,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内容的优选和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两个部分,立足于能力目标的要求,选择阅读材料中相匹配内容作为课内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载体。下面以部分课内外阅读材料的挖掘和拓展为例说明(见表1)。

(二)实施合理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满堂灌和教师观点填鸭为主,阅读的主导始终在教师手中,阅读的成果也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螺蛳壳里做道场。因此要顺利实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就是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分课堂等,各类信息化手段也可以参与进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1  拓展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

挖掘类型 内容篇目

课内阅读内容的优选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章内涵解读

《罗宾孙漂流记》中强烈求生欲望的思考

《詹天佑》中爱国情怀的分析

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 《拇指姑娘》中对光明的向往和对命运的不甘解读

《地心游记》中蕴含的献身精神和探险精神的思考

《周恩来的故事》中的爱国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挖掘

(三)创建和谐阅读氛围

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构建可以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具体的构建需要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具体实施主要从对话关系的多层次构建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两方面组成。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2  和谐阅读氛围构建类型

构建类型 途径 内涵

对话关系的多层次构建 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课堂的重要活动,是批判性思维激发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交流对话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思考文本内容。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平等对话精神的观念体现,是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的尊重,在开放性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和理解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角色和理念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教学的引路人,具体的实施和交流由学生完成,两者之间不再是依附和指挥关系,而是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四)搭建多重评价模式

衡量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效果,不仅需要内容的精细抉择和方式方法的科学运用,还需要搭配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增添阅读动力。

1.评价内容全面化

对于课内课外阅读的教学评价不能只评价当前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还要评价学生在提升过程中的认识认知、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全面化的评价内容才能充分反映课内外阅读教学是否真正有效。

2.评价主体多元化

通过教师的个人观察和感受来给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人也参与到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评价中,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对提升策略展开科学评价。

3.评价内容差异化

由于身心发展的速度有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要求教师设计评价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差异化,切勿一刀切。差异化的评价内容才能科学地掌握不同程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程度和效果,其评价才有意义。

4.评价方式多样化

当前能利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测验性的评价和非测验性的评价,除了使用最常见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合作评价、体态语评价和延迟评价等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和学习发展,很有必要。

四、总结

课内外阅读衔接主要是以构建课堂教学为主,锻炼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课外拓展为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视角的课内外有效衔接体系。该体系的构建需要深入拓展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实施合理教学方法,创建和谐阅读氛围和搭建多重评价模式,多方面、多层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秦惠芬.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探索[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北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

[2]傅曼琳.穿根根针  引缕缕线——农村小学语文低中段阅读衔接教学的研究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4).

[3]朱应国.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分析[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北京: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