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已经走进了初中语文的课堂。诗歌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诗歌教学更多样,更深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索合作学习教学的策略和诗歌意境的感悟,使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语文诗歌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诗歌意境;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被冲刷,洗礼,逐渐成了历史。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开始登上舞台。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扎实语文功底,掌握诗歌,学会鉴赏,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一、 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重要性及把握意境存在问题分析

(一) 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重要性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诗歌中的意境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诗歌意境简单来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作者创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可以是心中所想,但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深层含义的诗歌意境就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事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意蕴在于意境,缺乏意境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诗歌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1)表达真挚之情;(2)描绘飞动之趣;(3)传达万物之灵趣。学生在学习诗歌中需要对诗歌的意境有良好的把握。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领悟作者的情感。意境是情与物的结合体,意境统协着全文。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才能真正走进诗歌描绘的世界,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

(二) 学生把握意境存在的问题

诗歌意境的把握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底子,对诗歌解析、鉴赏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诗歌意境领会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很难通过个体把握意境。一个人的思维有限,展开的想象也有限。在鉴赏中也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不深入领会。学生个人很难抓住诗歌主要景物来描绘画面,并分析出这些画面的特点。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学生把握不准确也会影响到意境的领会情况。但是如果教师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再现意境、走入意境、领悟意境,那幺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入地把握。

二、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策略

(一) 合作中领悟意境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做到各组资质公平,让学生在合作中领悟到诗歌中的意境,感受诗歌情感,正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师可选择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教师可以按照全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诗歌意境把握能力等把学生分为4~6个小组。另外,按照小组内学生的层次来分配学生的任务,避免学生层次与分配任务的不匹配,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小组内各个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通过讨论、分析、探究等让学生发表见解,在说与听中吸收知识。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学会对具体的诗歌进行鉴赏。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教师分好小组,并分配任务。理解能力好的学生负责逐字逐句翻译好古诗,并写出对古诗的理解。鉴赏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研究词古诗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负责提出问题,设置一些常规思维的题目让组内人员讨论并解答。最后教师设置合作探究环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读出来的?”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通过把握意象,如南山、草、豆苗、荷花、月亮等,在互相交流补充下,进一步感受意境。同学们都感受到了陶渊明把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的静谧夜景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于《归园田居(其三)》这一首古诗享受田园、悠然闲适的意境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在聆听其他组员的感受中,慢慢走入古诗描绘的景象,领悟意境,感悟诗人情感。这就像泱泱大海,也是在慢慢吸收那些小河流之后,才形成了广阔的海洋。

(二) 交流中再现意境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中缺乏了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而合作学习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充满互动的氛围。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在充分的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让诗歌的意境在交流中再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过程中,先让学生多次朗读古诗,并尝试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即使说错了也不要害怕,要勇敢尝试。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但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即使说得不正确也要肯定学生的勇气。在课文景物欣赏时,让学生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幺样的情感?”学生仔细阅读全诗,热烈交流讨论。有的说“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的悲凉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增添了一抹荒凉。有的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中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映衬着残阳,手牵一匹瘦马,迎着凄凉的秋风走在乡村里,愁肠绞断却不知哪里是自己的归宿。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诗人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怀才不遇时的悲凉情怀已慢慢显现。

这样热烈的交流讨论是另一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课堂更活跃,类似于辩论赛,激发了学生的胜负欲,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很大的挖掘。

(三) 引导后深入意境

有的诗歌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深沉,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讨论和探索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教师应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引导,给学生提示或教给学生新的思考思路等,如此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夜雨寄北》这一古诗内容时,首先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学会把握这首诗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表达的情感。各小组根据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然后再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讨论和探索中,学生对“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的理解还不深入,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尤其重要。教师可让学生先感受其中的意象:巴山,秋夜,大雨倾盆,池水涨满。寂寥的秋夜,淋淋的秋雨,盈盈的池水,这样的气氛之中,孤独一人的作者会想些什幺?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继续讨论交流,能深入理解此句的意境了。滂沱的秋雨,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并进行及时和合理的引导,给学生提示、教给学生新的思考思路等。合作学习中思虑堵塞时的教师引导,就像是黑暗中的光亮,指引学生找准方向,走向更深处。

三、 结语

总的来说,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成果还是比较显着的。在诗歌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合作学习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小组的交流中,教师的引导下走入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全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褚丹英.走入古诗词的意境[J].现代教学,2015(9):50.

[2]李群.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作品的意境[J].大观,2017(10).

[3]董亚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30).

[4]沈佳丽.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空白[J].课外语文:下,2017(10):61.

[5]吴莹.走入意境让诗歌教学回归本真[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