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黄元罗

诗联巧记知识点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江苏 黄元罗

【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诗联巧记】西方民主源,海洋功在前。城邦不能免,公民素质全。

【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五言“绝句”。首联主要介绍了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的史实;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介绍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和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知识点2】雅典民主政治

【诗联巧记】雅典民主分三步,梭伦改革奠基础。克利斯提尼终成途,伯里克利最高处。

【巧记解读】这是一副押“u”字韵的七言“绝句”。主要介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即“分三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知识点3】梭伦改革

【诗联巧记】债务奴隶获解放,工商贵族登庙堂。四百会议无四样,陪审法庭抽签上。

【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g”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介绍了梭伦改革期间,在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的史实;颔联介绍了梭伦改革期间,在政治上实行财产等级制,使得工商业奴隶主阶级获取更多的参政权的史实;颈联介绍了梭伦改革期间,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第四等级无权参选的史实;尾联介绍了梭伦改革期间,设立雅典最高法院,即陪审法庭及其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史实。

【知识点4】克利斯提尼改革

【诗联巧记】十大选区废血缘,五百会议靠抽签。十将军掌握军权,陶片放逐民意显。

【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介绍了克利斯提民改革期间,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的史实;颔联介绍了克利斯提尼改革期间,设立五百人会议,其成员以抽签的方式产生的史实;颈联介绍了克里斯提尼改革期间,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掌管军事权力的史实;尾联介绍了克利斯提尼改革期间,对于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的史实。

【知识点5】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诗联巧记】公民当官靠抽签,十将军成员靠选。三大机构明权限,公民大会最高权。五百会议管两边,常设机构政府兼。陪审法庭审案件,当官参政有工钱。

【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n”字韵的七言“律诗”。第一、二两句介绍了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的史实;第三、四、五、六、七句分别介绍了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职责:“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最后一句介绍了伯里克利时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史实。

【知识点6】《十二铜表法》

【诗联巧记】平民贵族矛盾大,诞生《十二铜表法》。限贵保民顶呱呱,首部成文就是它。

【巧记解读】这是一首押“a”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和颔联介绍了《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产物的史实;颈联和尾联介绍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上的起点的史实。

【知识点7】万民法

【诗联巧记】罗马帝国逐渐大,万民取代公民法。全体公民适用它,程序灵活重私法。

【巧记解读】这是一副押“a”字韵的七言“绝句”。首联和颔联介绍了在古罗马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种新变化,万民法逐渐取代了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的史实;颈联介绍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公民的史实;尾联介绍了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的史实。

【知识点8】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实质

【诗联巧记】希腊民主罗马法,只是公民在当家。

【巧记解读】这是一副押“a”字韵的“楹联”。介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史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趣味阅读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并称“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他不是死于残暴的专制政体下,而是在古希腊号称最珍视人类言论自由、最民主的城邦雅典,由公民按合法的程序,经过民主的投票审判处死的。这被认为是雅典民主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苏格拉底是被指控犯有亵渎神灵、败坏青年两大罪行而被判处死刑的。亵渎神灵的指控源于苏格拉底不认同停留在表象世界的自然神崇拜。他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正是要确立人类理性认知的力量。他将关于真正实在的真理讨论解放出来,不断提出问题加以质疑或否定,从而一步步朝着真理的方向前进。寻找那些自认为聪明,掌握了“真理”的人对话,通过不断的反诘或否定而发现了那些人的“无知”。他通过带领学生使自己的影响不断扩大,的确颇有“败坏青年”的嫌疑。

真理讨论的公开性注定要为苏格拉底插上言论自由的羽翼,而不相信城邦认可的诸神所透露出来的宗教信仰自由,则更是苏格拉底言论自由中最为深层次的诉求。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格拉底拒绝承认自己有罪。

然而,当陪审法庭以微弱的多数判决苏格拉底的死刑之后,苏格拉底却坦然接受,并且对学生安排的越狱计划断然拒绝。在苏格拉底的眼里,言论自由是人类作为理性生物必须具备而且也不可剥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作为城邦的公民,服从城邦或国家的法律也是每一公民至高无上的义务。他坚定地认为,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法庭上,或是在任何地方,都必须做自己城邦或国家命令做的事,如果觉得这样做不对,就得按普遍的正义去加以说服,而不是使用暴力去反对自己的国家。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