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邢有生 赵泽晨

巧借微信平台,打造家校共育升级版

文 | 邢有生 赵泽晨

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可以说家庭可以随意教育儿童,应当组织家庭教育,作为国家代表者—学校,应该就是这个组织的基础。”在孩子的教育中,如何把家庭的亲情优势和学校的教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是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打造家校共育的升级版,开启家校共育的“网络新时代”。

微信,有利于形成班级教育的合力

建立班级群,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家长做家校辅导员,在微信群里协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处理班级相关事务,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了解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增强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避免教育死角。

微信,有利于班级作业的布置

建立微信群后,教师可以将当天布置的作业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发至微信群内,方便家长关注学生作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对于家长有困惑不能辅导的,教师可以单独对家长进行辅导,还可以通过语音信息、视频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打破了培优补差的时空局限。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家校距离,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也提升了。

微信,让家长见证学生成长

班级微信逐渐成为联系家长和班级的纽带。班主任用手机、照相机随时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天天,一月月,一篇篇,一张张,如同一个个美好的印迹映照出学生的七彩童年。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一睹孩子在学校、在课堂的风采;也可以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晒在网上,促使孩子用阳光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微信成了学生成长的见证、家校共育的载体,促进了和谐、融洽的家校氛围的形成。

微信,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微信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校、班级通过开展以微信为载体的各种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实践成果、竞赛获奖,展示在平台上,家长、老师,甚至同学的点赞,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强心剂”。同时,微信群的建立让家长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更加便利。如学校组织开展“寻找春天的足迹”综合实践活动、“寒冬里种一个春天”主题实践活动等,都有家长的影子,让家长陪伴孩子的成长。

微信,有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

学校为家长安装了“一米阅读”软件,并详细讲解了软件的注册及使用流程。班主任带领值日阅读小导师在微信上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认真阅读,查看任务、进行测试、查看成绩报告,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阅读成绩。一米阅读系统解决了学生阅读不透明、阅读难量化的问题,让学校、教师、家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阅读疏漏,从而更加精准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让孩子爱上阅读。

微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同事之间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和考核成绩的评价,而来自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则由于种种原因而有失精准。而在微信群里,学生可以大胆对教师提出疑问,家长也可以对教师提出教学建议。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代替了生硬的评价,使得教师更容易接受。同时,这种评价是过程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免了结果性评价的弊端,促进了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传统的家访、电话过渡到现在的微信群,不仅改变了沟通的方式,更实现了从事务性告知到情感型互动的转变,从居高临下的命令、指责到平等合作的转变,家长、学校零距离沟通、平等合作,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