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强

新时代教育只有解开应试的“死结”,学校教育才能盘活。盘活学校教育,需要校长有胆识、有气魄。有胆识、有气魄的校长,才能真正发挥校长领导力,引领学校进入不断生成、蓬勃发展的境界。塑造学校文化形象,营造学校良好生态,生发学校教育智慧,成为新时代校长领导力的“三大杠杆”。

塑造学校文化形象

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的场所、文化引领的部门,其文化形象是高雅还是低俗、是伟大还是平庸,主要取决于学校在确定自身的文化身份或文化品位时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学校领导要着力塑造学校文化形象,确立足以影响人、影响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不懈追求的价值理想,并将此变为现实的教育实践。

第一,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应能追求一种人与天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用平衡、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事、物、情、理,用平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均、问题和矛盾,把为人、处事、格物、穷理的过程,当作创造和谐生活、追求和谐发展的过程。

第二,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何种境况,都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确处理“义”与“利”、“情”与“理”、“理”与“欲”的关系,做到“见利思义”“义人为上”“惟义所在”“安贫乐道”“淡泊明志”,自觉抵御功名利欲的诱惑、金钱物质的侵蚀,知荣明耻、洁身自好;自觉坚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容乃大”“宽以待人”的美德精神,以及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勤俭朴素、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人格境界。

第三,自觉培育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精神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振兴发展,都需要民族精神。尤其是面向全球化、参与世界性竞争,更应自觉培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展现刚强雄健、勇猛精进的“能”和淳厚博大、兼容并包的“德”,以及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积聚历经磨难而信心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智慧力量。

第四,深化人的价值思考。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强化师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世界的开拓,深化师生对自身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性思考,认识自身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世界发展的关系,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社会发展中去,将个体的生命自觉融入群体的生命,以在群体的生命中获得更为精彩的表现、更为永恒的意义、更具价值的作用,用自己的美好情感、美好德性、美好言行、美好精神、美好境界去影响他人、引领社会,为民族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无论走向哪里,都能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

营造学校良好生态

良好生态,是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校长要深化对基础教育的思考:该建设什幺样的基础教育,进行什幺样的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又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进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紧贴国情、世情、教情、学情,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具体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虽然考试分数重要,但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人的身心健康、人的终身发展。因为考试分数仅是进入高一级学府的敲门砖,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却是敲开成功之门的保证,这正是学校质量提升的着力点,抓住这个着力点。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生态理念。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管理、教书育人、特色发展、学校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尊重生命,顺应天性,张扬个性,保护灵性”,保障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和多样性发展。

第二,制定“绿色教育”评价标准。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健康成长、健全发展为本,确保“人的身心健康”和“人的终身发展”。身心健康包括和谐的身心、强健的体魄;终身发展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达成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就要突破学校教育圈养,把学校“一分为二”,既办成学科学习的学校,又办成社会实践的学校;把读书“一分为二”,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把书本研习与实践磨炼结合起来;把成长“一分为二”,既重视学识成长,又关注做人成长,懂得如何增长学识、为人处事,把读书与做人融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培育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积极的生活和人生态度是学生身心和谐、终身发展的保证,但长期被学校忽视,“绿色教育”应予以高度重视。如何培育学生积极的生活和人生态度呢?

首先,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唯身份、天资、程度、性格和长相,让每个学生都有同样成长、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机会,都能自尊、自信、自觉地积极进取,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也让学生坚信自己能够成才。

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联系,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只有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集体和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与需求联系起来,才成长得快、发展得快,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也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最后,鼓励学生自觉砥砺坚强意志。遇到不公、委屈不沮丧,碰到艰难、困苦不气馁,遭遇失败、挫折不灰心,面对成绩、荣誉不昏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争当一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念,勇于在人生考验中,增强生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铸就人生的豁达和坚韧。

生发学校教育智慧

从事物联系中生发学校教育智慧,应成为校长的职业本领。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与经济发展、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第一,保障人的身心健康。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知识水平,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积极参与体育、劳动锻炼和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精神集中能力、意志抗挫能力和情感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不良行为、不良习惯的干扰和诱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人的身心健康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的基础,为社会、为国家输送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是学校的根本责任。

第二,保障人的人格平等。以人为本的价值原点就是人的人格平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和尊严,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和权利,保证每一个人的自主和自由,整个学校有爱与团结、民主与平等、尊重与宽容,没有惩罚与羞辱、歧视与压制、独裁与暴力,给予人温暖、信心、欢乐和幸福。人的人格平等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基础,为社会、为国家输送人格健全发展的人是学校的基本责任。

第三,引导人走好人生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给予人的智慧品性,帮助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以“赞叹”和“敬畏”的情感去丰富人的人生体验,以“正确”和“高尚”的选择去走好人的人生道路。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所引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第四,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和谐发展的人。中学作为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应该实施博雅教育,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杨福家院士归纳了博雅教育的5个要素:第一是“博”,要文理相通;第二是“雅”,即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第三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本;第四是小班课教育;第五是丰富的第二课堂。不难看出,博雅教育就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并不排斥“个性”。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校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把全心全意育人放在最高的位置。

智慧是一种选择。校长是否这样做、能否这样做,全在“实事求是,育人为本”八字,态度上要谦虚,实践上要谨慎。需要牢记的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不能等闲视之。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吴爽